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對了什麽?

2024-05-23財經
參考訊息網5月23日報道(文/馬驍)「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一事關中國汽車工業前途方向的重要論斷,自提出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來,智慧化、電動化、網聯化浪潮深刻改變全球汽車產業,中國汽車業迅速反應,抓住歷史機遇,在多個關鍵領域占據領先優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十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做對了什麽?本報記者近日采訪業內專家與企業人士,一探究竟。
變化舉世矚目「換了人間」
近些年來,中國順應汽車產業變革趨勢,統籌技術創新、市場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十年間,中國汽車產業規模再上一個量級。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整車出口達491萬輛,超越日本首次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十年間,中國汽車產業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2023年,中國新車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30%。銷量榜前十名的汽車品牌,中國本土自主品牌已拿下四席。具體到新能源汽車領域,自主品牌則展現出「統治力」,在銷量榜前十名中斬獲8席。此外,30萬元人民幣以上中高端市場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產品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201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剛剛突破2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不足8萬輛。銷量榜前十名的汽車品牌,全數被合資汽車廠商的外國品牌包攬。如今情況已是「換了人間」。
十年間,中國汽車產品體驗發生革命性進步。3秒、4秒級的零百加速效能,線性平順的起步和剎停,優異的車內靜謐性等等,諸多曾經在昂貴的進口「洋汽車」或合資品牌產品才可享受的產品體驗,如今已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上普及。而如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自主變道、自動泊車、多目標辨識避讓等輔助駕駛功能,讓車輛軟硬體持續叠代最佳化、常用常新的線上升級(OTA)能力,這些曾經在燃油車上無法想象的智慧化功能,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上已經普及。此外,新能源車的耗電量相較於汽油價格,大幅降低了消費者的日常使用成本。
成功源於堅持開放競爭
今天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引發海內外廣泛關註和熱烈討論。然而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並不是起得最早的那個。早在上個世紀,歐美日等國的汽車企業就已著手開展輔助駕駛等智慧化技術研究。2012年特斯拉釋出的第一代Model S,是全球首款「軟體定義的」智慧電動汽車。
東風集團嵐圖汽車CEO盧放是中國汽車產業「新能源變革」的親歷者之一,早在2011年他就曾參與某歐洲知名汽車品牌具備輔助駕駛功能工程樣車的在華測試工作。他回憶說,發展新能源汽車,許多已開發國家理論上都比中國更具先發優勢。但2014年前後是個關鍵視窗期,智慧化、電動化、網聯化將重塑全球汽車工業的趨勢苗頭已經顯現,當「發令槍」響起時,中國比任何國家行動都要迅速。
一是堅定走高品質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不動搖。智慧化、電動化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汽車是不是未來的大趨勢,直到現在仍有不同意見。然而,從稅收、用地、審批手續、基礎設施等各方面,中國各級政府一直根據實際情況和企業發展需求不斷推出、調整各種產業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早在2015年,中國西部經濟相對落後的青海省的青海湖地區,國家電網就鋪設了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
二是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繁榮,為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電動」深度融合創造了條件。透過OTA技術,不斷升級叠代整車軟體系統,最佳化整車軟硬體使用體驗甚至釋放新功能,進而使一款汽車持續叠代、常用常新。這是智慧新能源汽車相較傳統燃油車的一項「獨門絕技」,而「這項功能非常強調使用者體驗,與互聯網思維相契合」。
盧放說,中國「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汽車企業雖然優勢不同、路徑不一樣,但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完成汽車的智慧化、網聯化和新能源化轉型。「歐美日等國的一些知名汽車品牌燃油車賣得太好太順了,轉型負擔有些重。但一些企業現在進步也很快。」
三是堅持「敞開大門搞建設」的發展策略。2019年,美國智慧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首座海外工廠在上海開工建設,當年底建成投產。當時,特斯拉的產品相較許多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仍有明顯優勢,有不少討論認為特斯拉進入中國,放進來的是「鯊魚」而不是「鯰魚」,會把許多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都咬死。如今,盡管特斯拉仍是中國市場上最暢銷的汽車品牌之一,但許多中國企業品牌也成長起來。
專家表示,中國汽車工業相較於已開發國家起步晚、底子薄,但走過了一條引進學習、消化吸收,最後創新驅動、引領潮流的道路,中國經驗證明開放競爭才能進步,封閉自守沒有出路。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汽車問題專家、瑞穗銀行商務解決方案部主任研究員湯進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市場,競爭幫助中國打造出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這是中國電動汽車能夠以價效比取勝的重要原因。
新的十年市場潛力巨大
數據顯示,4月1日至14日,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突破50%,這一目標原計劃2035年達成。這是中國綠色交通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顯著標誌。
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含電量」將進一步提升。近段時間,奔馳、寶馬多家外資品牌紛紛將最新款智慧化純電汽車擺上C位,而一些以混動、增程為主打產品的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也紛紛邁出「純電動」轉型步伐。
中英商務業務發展資深顧問、英國商會前首席中國事務顧問吳克剛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全球視角來看,電動汽車行業並沒有發生「產能過剩」的情況,「世界需要更多的電動汽車」。
業內人士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有待各國企業共同努力挖掘。據了解,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約8500萬輛,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約950萬輛,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0%。盧放說,如果全球汽車市場哪怕也有50%實作新能源替代,那對全球汽車產業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現有產能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