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逯海濤
視訊截圖
耗資超800萬元建的高標準農田,兩年後竟推倒,覆蓋上了大片的光伏板。近日,央視【財經調查】欄目報道,湖北省孝感市部份縣市鄉村一些基本農田被違規侵占,建起了光伏電站,引發輿論關註。
這次幾個被曝光的縣市,要麽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產糧大縣,要麽是當地農業大鄉。按理說,這樣的重要「糧倉」必須守好、護好。然而,當地卻為了發展光伏產業,把農民的好糧田透過「三番五次進行動員」,租賃給了光伏計畫。比如安陸市木梓鄉建新村,在2019年剛剛花了800多萬元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一開始宣稱要搞的「農光互補」,有的壓根沒有實施,有的在光伏板下倒是種了水稻,但是畝產還不到以前的零頭。一番折騰下來,農民收入相比之前種糧減少了不少。
最惡劣的是,這些被侵占的良田,很多屬於基本農田甚至高標準農田,按說必須嚴格保護,不得改變用途。然而當地透過一番「偷梁換柱」的操作,改了土地身份,然後就光明正大地「栽」上了光伏板。據湖北省孝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花西國土資源所工作人員表示,是「透過縣裏找省裏,連片地把基本農田調出來,再把別的地方調成基本農田」。尤為諷刺的是,「保護耕地 寸土必珍」的標語墻就立在黑壓壓光伏板前面。「吃飯田」「保命田」,就這麽被以發展光伏產業的名義糟蹋了。
如此操作不僅突破保護「紅線」法律底線,更暴露了短視、錯位的發展觀。
「雙碳」大背景下,太陽能光伏產業是具有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農光互補」也被證實為多產融合的能源發展路徑,能夠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民生發展。但是,發展新產業,不能把主意打到「基本農田」上。再好的產業,也不能觸碰紅線。【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其用途。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地之不存,糧將焉附?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命根子」,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18億畝耕地紅線,是國家在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領域所做出的節制耕地規劃界限。當前,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改變,守住耕地紅線才能在中國式現代化行程中,「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該地被曝光的「偷梁換柱」的操作,在不少地方同樣存在。利益驅動和錯誤認知導致一些地方透過各種變通辦法,「合法」地讓耕地非農化。此前就有全國政協委員指出,「一些地方搞‘貍貓換太子’,在城郊占了一畝地,然後到山溝裏平整一塊地用作平衡。城郊的高產地和山溝裏的地品質差別很大,這種在耕地占補平衡上造假的做法十分危險。」這種行為更具隱蔽性,但危害性更大,對土地保護更加不利。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中央對耕地保護歷來高度重視,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品質有提升。」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則要求嚴格落實包括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健全補充耕地品質驗收制度等在內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再好的產業,也不能違反國家法規,違背中央的決策。各地真正落實責任,把耕地保護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迫在眉睫。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