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新勢力背後的芯片「預虧王」 瞄準12寸與碳化矽|直擊股東會

2024-02-05財經

編者按:

2024年1月25日至26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並強調,要突出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為幫助投資者更好了解企業真實發展情況與價值,進一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財聯社、【科創板日報】聯合打造【直擊股東會】欄目。

【直擊股東會】欄目以現場報道的形式,透過在股東大會現場直面上市公司董事長等核心管理層,聚焦企業長期戰略、重大決策、經營方針等,旨在提升企業資本市場形象,最佳化投資者關系管理,完善上市公司相關治理與發展等。

本期企業:

芯聯整合

▍企業簡介

芯聯整合面向新能源汽車、風光儲和電網等工業控制領域、高端消費品市場等,提供從設計服務、晶圓制造、模組封裝、套用驗證到可靠性測試的一站式芯片和模組的代工制造服務。

▍企業亮點

晶圓代工營收中國大陸前五。(小K註:根據Chip lnsights釋出的【2021年全球專屬晶圓代工排行榜】,中芯整合的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十五,中國大陸第五)

▍盈利模式

芯聯整合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研發功率半導體和MEMS等領域的晶圓代工及模組封裝技術,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系統代工解決方案,從而實作相應的收入及利潤。

【科創板日報】2月4日訊(記者 朱淩) 出紹興北站,沿高架路,經高鐵新城和蔥翠濕地,在魯迅故裏正東約十公裏,工廠林立的積體電路小鎮已初具規模,脫胎於中芯國際的功率及MEMS晶圓制造企業芯聯整合坐落其中。

自去年底完成公司名稱和證券簡稱變更以來,以往很少披露具體客戶資訊的芯聯整合動作不斷:其接連宣布榮獲比亞迪「特別貢獻獎」、小鵬汽車「合作協同獎」,還成為蔚來首款自研1200V碳化矽(SiC)模組的生產供應商。

日前,【科創板日報】記者參加了其以芯聯整合名義亮相的首次股東大會,走進了這家約355億元市值的科創板上市公司。

12英寸中試線已達產

「我們現在是芯聯整合,芯聯整合就是(原)中芯整合,我們改了名字。」在大會股東代表提問與發言環節開始前,芯聯整合董事長丁國興如是說明道。

芯聯整合工作人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其實公司早有改名的規劃,但在IPO期間不適合改名。公司原來的名字中芯整合很容易聯想到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中芯國際。公司已完成上市,希望在自己的賽道中深耕,與客戶聯結在一起,所以改了名字。」

當天大會審議透過的議題包括:公司擬新增「三期12英寸積體電路數模混合芯片制造計畫」,並調整原用於「二期晶圓制造計畫」的募集資金27.90億元用於該新增募投計畫的建設。

據芯聯整合董秘王韋介紹,新增計畫由子公司芯聯先鋒實施,總投資180億元。計畫將建成月產9萬片的12英寸矽基晶圓生產線,主要生產IGBT、SJ等功率芯片以及HVIC驅動芯片。

近年來,全球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國內的功率半導體業也在逐步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根據中信證券1月15日的研報,全球IGBT市場由海外廠商如英飛淩、富士電機等主導,產能占比高達60%以上,國內產能約占31.1萬片/月,占全球份額近40%,相比2年前有明顯提升。

王韋稱,鑒於市場對此類產品的高需求以及前期的三期12英寸中試線計畫已成功完成技術驗證,公司亟需抓住此機遇,利用三期計畫實作國內12英寸車載功率半導體芯片及模組的工藝自主化和大規模制造產業化。

對於最新產能和募投計畫進展情況,丁國興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公司一期、二期8英寸矽基產能仍保持17萬片/月,三期12英寸1萬片/月的中試線已達產,12英寸9萬片/月的量產線截至去年12月已建成了約2萬片/月的產能。

提及產能利用率,他稱,公司實行差異化的競爭,所以 產能較為飽和,12月份一期、二期的產能利用率約為90%。 「公司最高產能為95%,公司的研發生產相連,另5%專門為研發使用。」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與芯聯整合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了解到,公司產品分為新能源汽車、高端消費電子和風光儲三大板塊,「三條腿走路」有效緩解了半導體行業周期性對公司業務的影響,還抓住了新能源車發展的增長點。

芯聯整合2023年中報顯示,公司營收結構中,來自車載領域營收占比已達52%,同比增長511%,風光儲等工控領域營收占比達30%,同比增長72%。

對於產品價格波動,丁國興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價格確有一點波動,但公司受影響相對較小,「 由於公司與國際市場競爭,且公司主要產品新能源汽車、電網等領域芯片的市場競爭相對較小。但價格波動影響還是有一點,不是很大。

丁國興對半導體市場很樂觀,他稱,「芯片市場非常大,盡管國內有這麽多產線建設,但據去年的統計,國產芯片自給率仍然達不到20%,國產芯片與國際市場競爭空間非常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需求從去年開始不斷增長,而且品質要求越來越高。」

今年SiC業務營收預計將超10億

碳化矽(SiC)是第三代半導體中套用最廣的材料之一,目前產業處於初期階段。相比矽半導體,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和國際上處於同一起跑線,有望實作「換道超車」。

芯聯整合在2023年下半年分拆出SiC業務,與博世、小鵬、立訊精密、上汽、寧德時代、陽光電源等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上下遊企業合作,成立了專註於SiC業務的芯聯動力科技(紹興)有限公司。

芯聯整合在近日的公告中稱,面向未來,公司持續看好汽車電動化、智慧化行程,隨著新產品、新套用、新客戶的拓展,預計公司車規級產品營業收入將持續增加,特別是SiC MOSFET上車速度與數量將快速提升。

在與芯聯整合工作人員的交流中,【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公司從2021年年底開始建設SiC MOSFET產線,2022年開始陸續形成產能。 目前公司SiC MOSFET產能和出貨量約為5000片/月,居國內之首。

據介紹,芯聯整合最新一代的SiC MOSFET產品效能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正在建設的國內第一條8英寸SiC器件研發產線將於2024年通線

同時,芯聯整合將與多家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簽訂合作協定, 2024年SiC業務營收預計將超過10億元

此外,芯聯整合工作人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與大多數只交付芯片單產品的公司不同,告訴根據新勢力汽車客戶的需求,向模組方向延伸,可以交付從車規級SiC制造到模組封裝的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

「模組是公司去年出現的產品,營收有幾個億,占比不到10%,客戶對模組的需求需要有一個逐漸培養的過程。」

而就在近日,芯聯整合與蔚來簽署了SiC模組產品的生產供貨協定。按照雙方協定簽署,芯聯整合將成為蔚來首款自研1200V SiC模組的生產供應商,助力蔚來汽車全棧自研。

據了解,芯聯整合致力於為蔚來提供全方位的技術產品及服務。除了合作SiC模組之外,雙方也在傳感、驅動、連線、控制等領域進行全面的交流和合作。

高額折舊費吞噬業績

在業績方面,芯聯整合近日釋出了2023年業績預告。得益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繁榮,公司預計去年實作營業收入53.25億元,同比增長15.60%。

但公司預計的扣非凈虧損高達22.92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將增虧約8.89億元,這也使其成為了2023年科創板「預虧王」。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與芯聯整合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了解到,公司在收入方面表現一直不錯,但公司尚處於投入建設期,承擔的折舊和研發壓力較大。

而且公司采用了比較激進的折舊政策,「一開始的時候,公司采用了一些行業內老大哥的快速折舊政策,一期計畫機器裝置的折舊年限為5年,但實際上半導體裝置在無塵、恒溫、恒濕的環境中可能可以用上20年,行業內其他一些企業的機器裝置會采用5-10年的折舊年限。」

工作人員稱,公司後面其他計畫機器裝置采用5-10年的折舊年限,12英寸計畫機器裝置采用10年的折舊年限,「12英寸成本更高,把壓力稍稍分散一些也在允許的範圍之內,讓公司也能健康穩定地發展。」

「很多人會註意到公司沒有盈利,實際上半導體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 公司投入多,走得快,折舊又快,此三個因素疊加導致前期財務表現上可能並不是那麽好看。

根據業績預告,剔除折舊等因素影響, 芯聯整合預計2023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約為9.37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約1.27億元,同比增長約15.66%

同時,芯聯整合預計2023年度 經營性凈現金流約為25.18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約11.84億元,同比增長約88.75%

「隨著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規模效應逐步顯現,以及折舊的逐步消化,公司在業務布局、技術的領先性以及產品結構等方向的優勢將逐漸顯現,盈利能力將得到快速改善。」芯聯整合在業績預告中如是說。

(【科創板日報】記者曾樂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