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這個經濟強省歷史性地躋身前十!其強勁發展原因何在?

2024-10-11財經

當經濟競爭的時代到來時,

01

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又有了新變化。

在2022年,安徽省的GDP總量達到了4.5萬億,首次超過上海市,躍升為中國經濟十強省份之一,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突破。

曾經,安徽由於地處江蘇、浙江和上海的"包郵區"與華中地區之間,工業基礎較弱,缺乏大型企業,並且地理位置相對偏僻,遠離主要的交通路線,長期被視為經濟上不太顯眼的省份。

觀察過去十年,安徽無疑是發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

從2012年到2022年,中國經濟十強省的變化最大的就是福建和安徽相繼取代河北和上海而晉級。

在省級經濟排名中,安徽和福建都上升了三位,安徽從第13名躍升至第10名,而福建則從第11名上升至第8名。

為什麽安徽會有這樣迅猛的發展?

從一個地理位置尷尬的不起眼省份,到成為經濟強省的後起之秀,安徽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

其中,最關鍵的推動力是國家戰略的轉變,這帶動了區位優勢的重塑。

近幾年,安徽首先被納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來又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員,從長三角一體化的邊緣地帶,正式變成了「包郵區」的新力量。

同時,"八縱八橫"的高鐵網路的建成,打破了傳統鐵路時代的交通樞紐布局。

安徽從以往的傳統鐵路末端,躍升為高鐵的新中心,高鐵裏程超過2400公裏,僅次於廣東,位列全國第二。

一方面承接國家戰略,一方面最佳化區位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從東接西、南連北,高鐵中心的重塑徹底改變了內陸不利的地理位置。

與此同時,安徽利用十余年時間,初步建立了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安徽先後發展起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智慧家電等新興產業,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一定地位。

過去提到安徽,人們可能只會想到海螺水泥、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這些代表傳統重工業的企業。

而現在提到安徽,人們會聯想到聯寶科技的合肥產業基地、京東方、蔚來汽車、長鑫儲存、科大訊飛等在當地成長壯大的企業,這些企業在國內外都有了較高的知名度。

可見,政策的引導是關鍵,而正確地套用政策,則可以顯著增強增長的效果。

02

到了2023年,競爭經濟已經成為主要議題。

年初以來,各省相繼召開了新春第一會議或高品質發展大會,制造業和數位經濟成為了穩定經濟的主要策略。

從廣東的制造業領頭羊,到浙江的數位經濟計畫,再到江蘇的「數實融合第一省」,各地無不如此。

作為新晉的十強省份,安徽也從制造業和數位經濟的雙重戰略中獲益良多,而要在未來的省際競爭中尋求更大的突破,也需要在這兩大領域持續加強力度。

官方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安徽的工業、制造業、數位經濟的增加值均突破了1萬億元,躋身全國領先行列。

20年前,安徽主要以資源型產業為主,以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為主要工業產品;

現在,智慧計算裝置、新型顯示技術、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智慧家電等正在崛起。

這些行業的崛起,主要得益於電子資訊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這兩大行業是制造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

根據官方的統計年鑒,從2011年到2021年,安徽電子資訊制造業的產值從不足600億元增加到近5000億元,汽車制造業的產值也從不到2000億元增長到超過3000億元。

在主要的工業產品中,安徽個人電腦(PC)的產量從300多萬台增加到近3700萬台,占全國大約8%;新能源汽車的產量超過了50萬台,位列全國第六,占比7.7%。

不只這些,安徽還是「數實融合」的領先者之一,數位經濟和高新制造業的發展幾乎同步,兩者共同壯大。

在過去的十年裏,安徽設立了10億元資金和200億元基金,專門用於培育工業雲平台,目前已有130家,總數在全國排名前列,全省的工業雲平台套用率達到了57%,在全國排名第五。

在智慧工廠方面,安徽同樣處於領先地位。截至2022年,安徽已推廣了近3.8萬台工業機器人,建成了175個省級智慧工廠和869個數位化車間。

因此,安徽不僅成功地從一個「傳統農業大省」轉變為「新興工業大省」,還走在了從「制造強省」到「智造強省」的新道路上。

03

在先進智造方面,哪些地區走在前列?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是國家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也是新一輪的省級經濟競爭焦點。

評判一個地方「智造」能力的最佳標準,莫過於「燈塔工廠」。

2023年初,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選全球「燈塔工廠」的名單,包括聯想旗下的聯寶科技、日月光半導體、LG電子、威騰電子等18家工廠。

至此,全球「燈塔工廠」的數量達到132家,中國擁有50家,居全球首位。

「燈塔工廠」是在廣闊的工業海洋中的領航者,照亮未來的道路。自2018年以來,世界經濟論壇推出全球「燈塔工廠」計畫,尋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路者。

「燈塔工廠」以其智慧化、數位化、自動化的基本特征,不僅是數位技術、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前沿技術的匯聚地,也是智慧制造、數位化轉型、數實融合的試驗場,被譽為智慧制造業的「奧斯卡」。

作為世界第一大制造國,根據吳曉波頻道的統計,中國擁有超過600萬家工廠,但只有20多萬家各級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和1萬家單項冠軍企業,而「燈塔工廠」更是稀有。

目前,中國的50家燈塔工廠主要集中在電子資訊、汽車制造、醫療器械、智慧裝備等領域,都是各行業的領軍工廠,無論是在先進制造能力還是在智慧化、數位化方面都處於行業前列。

從省域分布來看,江蘇和廣東遙遙領先,分別擁有9家和7家「燈塔工廠」,體現了這些工業大省在智慧制造方面的一流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憑借4家燈塔工廠的總量,與山東、台灣並列第三,超過了浙江等經濟強省。

在城市分布上,蘇州以6家工廠居於首位,合肥緊隨其後,擁有4家「燈塔工廠」,超過了深圳、廣州、青島等重要經濟城市,位居第二。

安徽的這4家燈塔工廠全部位於合肥,包括聯想合肥產業基地、海爾合肥工廠、聯合利華合肥工業園、美的合肥工廠等。

作為各自領域的行業龍頭,這些企業不僅在全國乃至全球擁有多個大型工廠,合肥工廠之所以能成功晉級,不僅僅是因為企業本身的強大實力,也得益於城市的發展重心和產業導向的支持。

04

為什麽合肥能在「燈塔工廠」的評選中後來居上?

在去年舉辦的「安徽這十年」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專場釋出會上,官方釋出的幾組關鍵詞揭示了很多線索:

龍頭+配套、集群+集聚、培育+引進、科創+產業、數位+制造。

這些關鍵詞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兩條腿走路」:既要引進行業龍頭企業,也要培育本土企業;既要打造千億級的大產業,也要探索前沿產業;既要有實體制造,也要發展數位經濟。

相比於沿海的經濟強市,合肥在初期面臨的是高新產業匱乏、缺乏龍頭企業的不利局面,但透過超前的「風投」布局,不僅引進了一批龍頭企業,還建立了自己的現代產業集群。

聯想、京東方的落戶帶動了電子資訊工業的崛起;

蔚來、比亞迪的入駐,使合肥成為與上海、廣州、深圳並肩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海爾、美的等家電企業的聚集,使合肥與佛山、青島在智慧家電產業上旗鼓相當……

這些龍頭企業在創造巨大產值的同時,也帶動了上下遊產業鏈的聚集。

公開報道顯示,僅聯想旗下的聯寶科技,就吸引了70多家供應商跟隨落戶,聯想一個企業為安徽貢獻了千億產值和百億美元的外貿總額,而產業鏈合作夥伴貢獻了140多億產值,提供了1.6萬個就業機會。

這正是產業集聚效應的體現,也是後發城市借助龍頭企業建立本土產業鏈的有效路徑。

與龍頭企業的溢位效應相比,「數位+制造」的

雙軌戰略,更讓合肥走到了智慧制造的前沿。

此前,合肥釋出檔,提出到2025年建成「數位中國」的領先城市,全面推動數位基礎設施、人工智慧、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的發展。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與北京、上海、深圳等互聯網大城相比,合肥在資訊工業基礎上並不雄厚,數位經濟的跨越面臨的挑戰比實體制造更大。

幸運的是,合肥擁有一批跨越數位經濟和實體制造的「雙實企業」,政府和企業的合力推動了數位經濟的飛躍。

聯想旗下的聯寶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聯想最著名的身份是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其合肥產業基地就生產了全球約1/8的膝上型電腦,無論是先進制造水平還是超大規模復雜制造能力,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

但是,聯想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身份:數位經濟的先導。

近年來,聯想構建了以「端—邊—雲—網—智」為技術架構的「新IT」體系,助力實體制造的數位化轉型。

正是在「數位+制造」的支持下,聯寶科技在眾多工廠中率先完成了從自動化到數位化的轉變,目前正在向智慧化過渡。

在聯寶科技,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哪咤線」和「水星線」已成為行業智慧標桿線;而自動化的原材料和成品倉儲系統、智造端到端的數位化營運管理,以及聯合排產、供應雲、品質雲平台等數位化解決方案,在企業及產業鏈上得到了廣泛套用。

因此,有了智慧制造的支撐,即使面對每天8000多筆客戶訂單(80%以上訂單是小於5台的個人化訂單)和數以萬計乃至十萬計的產能需求,聯寶科技都能充分調配數萬名工人的排產、每小時2000萬顆以上物料的排程,不僅能遊刃有余,而且生產效率還在持續提升。

這正是「燈塔工廠」的魅力所在。

越是超大規模的需求,越是復雜的生產工藝流程,越是橫跨多地的供應鏈,越能展現智慧制造的神奇之處。

在合肥,還有不少類似聯寶科技這樣的企業,共同助力合肥率先躋身「數位中國」的領先城市之列。

05

單一花朵的綻放並不代表春天,而百花齊放才是春天的真正來臨。

燈塔工廠,如其名所示,不僅本身是光環所在,而且要照亮前路並引導後來者前進,它所凸顯的不僅是智慧制造技術的先進性,更是廣泛的、規模化的可復制性。

如果說「燈塔工廠」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是遙不可及的目標,那麽智慧工廠則是一個可觸及的目標。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目前中國已建成600多個具備先進水平的智慧工廠,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3.5%和52.4%。

雖然進步明顯,但與數以600萬計的工廠相比,智慧工廠的比例仍然很小;即使是針對大約1萬家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言,智慧工廠的普及程度還遠未達到廣泛普及的水平。

面對這種情況,以聯想為代表的「雙實企業」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在將自身推向「燈塔工廠」的同時,如何照亮更多企業的前行之路,無疑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

聯想被譽為「雙實企業」,一方面指其作為實體制造業的身份,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新IT」賦能傳統制造業,成為「數實融合」的典範。

簡單來說,雙實企業集實體制造和數位經濟於一體。

這種雙重身份帶來了雙重優勢。聯想不僅自身就是「數實融合」的探索者,而且在全球擁有35家生產基地,在國內則形成了覆蓋武漢、重慶、深圳、天津、合肥等「東西南北中」的全方位智慧制造布局。

這些工廠大多集智慧工廠、綠色工廠甚至零碳工廠、燈塔工廠為一體,位於智慧制造的領先水平。

同時,作為Gartner全球供應鏈10強企業,聯想的業務遍及180多個市場,全球供應商超過5000家。

如此龐大的產業鏈優勢,為聯想對外輸出「雙實」經驗,實作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技術的全面鋪開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如今,在聯想的合作夥伴中,已經湧現出了像春秋電子這樣的智慧制造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在聯想的生產制造供應商中,「專精特新」企業達到了35家,單項冠軍企業有15家,單項產品冠軍達到7家。

這些企業,在不遠的將來,或許都有望成為智慧工廠甚至燈塔工廠的有力競爭者。

因此,無論是企業的升級,城市的競爭,還是國家間的較量,「數實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選擇。

誰能在制造業領域和數位經濟領域同時邁出關鍵一步,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