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本質是人造機器智慧。隨著近期以ChatGPT、Sora等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技術突破,強人工智慧的表現達到了我們原來想象不到的水平。
面對人工智慧重新思考教育
盡管強人工智慧的基本技術路線還是基於大模型訓練的機率推理,但是得益於龐大的數據規模和超強的計算速度,它的知識自學習能力已遠遠超過人腦,而且仍在夜以繼日地加速進步。有人擁抱這類新技術,認為它將成為強大的生產力工具,幫助人類完成許多忙碌繁重的工作,從而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並促進高品質發展;有人則不免擔憂,人工智慧似乎正從根本上顛覆勞動分工,很可能跨出人類可控範圍,最終演化為某些科幻作品所描述的「終結者」。因此,面對人工智慧,必須重新思考教育,促進人類知識技能轉型,以此維護人類的價值和自由。這是人類第一次與自己的造物開展智慧競逐,當前賽況如何,未來向何處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審慎面對的大問題。
總體來看,當前人們對人工智慧的影響存在著高估短期效果和低估長遠效果的傾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釋出的【教育會輸給技術嗎?】報告以一種全新的科學視角,更加理性地審視了人類和人工智慧的智慧競逐。該研究結果表明,自2016年評估以來,人工智慧的讀寫能力有了顯著提高。據專家預測,到2026年,人工智慧將解決所有的讀寫和算術測試,屆時有相當多的勞動人口會面臨嚴峻的就業危機。教育必須轉型升級,將高階認知能力和復雜的技能組合套用能力傳授給學習者,培養勞動者與強人工智慧協作完成任務的能力,增強人類面對顛覆性技術進步的集體韌性,從而更好地為迎接人類文明的新境界做好準備。
人工智慧重塑未來教育
從長遠來看,人工智慧對教育發展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要重視培養受教育者適應未來社會的價值觀和是非判斷能力。今天的教育者或許無法精準預測未來復雜交織的影響因素,特別是人工智慧這個正在巨變的因素,但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受教育者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的價值觀,使其無論面臨多麽復雜難測的境遇,都能用堅定的價值理性做出獨立判斷,並妥善地加以應對。二是要重視建構機器智慧高度發展後的社會倫理道德體系。堅守人工智慧為人類社會發展服務的初心,就必須將其建立在人類倫理道德規約之下。同時,人類倫理道德體系也須隨著文明形態的變化而實作相應的進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釋出的【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核心內容之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智慧向善,引導人工智慧朝著有利於造福人類的方向發展。教育的首要責任就是透過培養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為建設面向智慧社會的倫理道德體系發揮重要作用。三是要轉向對受教育者創新思維等高階能力的培養。未來社會需要大量具備人機協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創新思維、計算思維和情感能力等高階能力將成為人類的關鍵競爭力。培育機器智慧無法具備的社會情感等是未來教育的關鍵內容和目標。四是要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步伐。引導全民終身學習,從整體上提升國民綜合素質,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未來社會。
從中短期來看,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了六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影響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是具體化的教育目的,決定了課程和教學的發展方向。為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長遠挑戰,教育要根據未來社會需要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中國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是面向未來做出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調整。二是影響學習方式。人工智慧可以助力實作個人化的學習路徑,提供智慧化助學輔導,還可以透過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為學習者營造更逼真的學習情境,模擬那些無法在真實世界呈現的科學實驗,等等。人機協同學習,已成為人工智慧的前沿套用領域,並擁有廣闊發展前景。三是影響教學方式。教學是教育的核心。透過人工智慧,人類可以消解大規模教學和因材施教在實踐中的兩難困境,兼顧促進教育公平胡提升教育品質。更好地教是為了更好地學,隨著學習方式「蝶變」,教學也必然發生範式轉型。四是影響師生關系。以前教師是課堂上的學術權威,而現在的學生使用ChatGPT、Sora這類工具,即時獲取的知識可能比教師還多。當師生關系不再單純圍繞知識傳授而構建時,如何更好地發揮引導、激勵和示範作用,如何重新詮釋言傳身教、保持師道尊嚴,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五是影響教育內容。教材中的機械記憶內容將大振幅減少,給深度學習、認知創新和實踐性學習留白。另外,要註意防範通用人工智慧蘊藏的意識形態風險。預訓練數據蘊含的意識形態偏向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受教育者。不加管控的通用大模型內容輸出常常並不能代表主流價值觀和正確倫理道德規範,當社會思潮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被放大,有的人易被資訊繭房所蒙蔽甚至裹挾。六是影響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中的人工智慧套用已相對成熟,技術促進了教育管理高效化、精細化、科學化,在中國各地已形成諸多優秀案例,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還需要繼續探索教育管理數據的整合套用,提升數據治理水平,並加強數據安全監管。
加快建構智慧時代教育新形態
人工智慧正在加速給教育帶來多層面、多向度和多樣態的影響,必須立即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加快推進數位教育研究,建構新的教育形態。
盡快開展有組織的人工智慧認知教育。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普及教育,一是采取豐富有趣的科普手段,講解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二是提示人工智慧的缺陷風險,如缺乏基本道德判斷能力,有可能輸出錯誤的或片面的結果等。三是培養學生正確駕馭人工智慧的意識能力,包括透過高效率的提問來引導人工智慧輔助自己完成任務,交叉驗證人工智慧輸出結果的準確性,合理合法地訓練和使用人工智慧,等等。
政府主導,建立適合未成年人的安全、公益、可控的「純凈」人工智慧訓練模型。一方面,可以放心地讓學生接觸這個模型,從中接受邏輯訓練、思維訓練和創新能力訓練。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資源數據要受到政府嚴格的監管和保護,以保障學生數據安全和身心健康。
針對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開展有組織科研。作為教育研究者,首先要用教育的眼光看技術,深入研究人工智慧背後的科學原理及其發展規律,科學研判新興智慧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影響。尤其要密切關註超人智慧或類人智慧的人工智慧,為教育各領域的變革提供紮實的研究支撐。
培養智慧時代的新型教師隊伍。2022年11月,教育部釋出了【教師數位素養】教育行業標準。全國教育科研戰線應主動深入研究並助力落實,開展系統化、高水平、全覆蓋的教師數位素養培訓,提升教師利用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最佳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能力和責任,依靠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升智慧時代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
加強校長培訓。校長是學校的第一責任人,強化校長培訓對確保在中小學安全規範地使用人工智慧十分必要。應透過一系列培訓課程,使校長掌握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熟悉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相關理論,了解使用人工智慧的各項要求,等等。
嚴防人工智慧教育套用中的意識形態風險。一是要使用數據真實和價值導向積極正面的數據訓練模型,這項工作必須由政府主導,由權威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二是要使用盡可能全面的數據訓練模型,避免忽視弱勢人群,避免形成價值偏向,妨礙教育公平。
鼓勵開展基於人工智慧的教育實驗。可以開展「一校一區」或「多校多區」的整體性教育實驗。透過推廣優秀案例和組織成果交流會等形式,鼓勵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套用創新。
關註國際人工智慧教育前沿實踐。不僅要關註其他國家釋出的相關政策檔,還要關註國外師生在課堂上如何使用人工智慧、達成了什麽效果。相比之下,後者更為關鍵。要及時搜集、整理和研究國外先進的一線實踐經驗,並有選擇地借鑒。
人工智慧是人類智慧的物化結果,理論上講,人與人工智慧間智慧競逐的勝利必然屬於人類。然而,人類文明進步從來不以「勝利」為目的,我們研究人工智慧、推動教育變革和重構教育形態,歸根結底是為了人類文明更好地向前發展。教育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這是我們永無止境的征途。
(作者:李永智,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5日第4版
來源: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