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金報深觀察|龍年春節消費數據中的轉型之變

2024-02-22財經

本文約2700字

閱讀完約4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梅婧

隨著史上最長春節假期收官,一份亮點紛呈的消費大賬單已然出爐。

人潮湧動的各大商圈、人氣爆棚的博物館、排長龍的熱門餐廳、熱情高漲的年貨購買潮……多個領域熱辣滾燙的成績單彰顯著內需的蓬勃脈動,也折射了經濟動向及社會轉型之變。

萬億消費之城蓄勢發力

春節期間,成都215條特色商業街區客流量達1612.3萬人次,同比增長63.5%,營業額約161.2億元,同比增長215%。

龍騰虎躍的消費市場中,將春節儀式感和氛圍感拉滿的各大商圈,當仁不讓地成為促進消費的主力軍。

據中國移動梧桐大數據分析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重點商圈客流量累計達到2.5億人次,同比增長18%,外來客流增長明顯。

作為剛剛晉級萬億消費之城的成都,各大商圈亦不斷挖掘消費潛力。 統計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市215條特色商業街區客流量達1612.3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63.5%,營業額約161.2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15%。

「成都商場年味很濃,每家商場的活動、品牌都不一樣。除了傳統活動外,還有不少新花樣,豐富多彩。」從新疆哈密到成都探親過年的鄭女士贊嘆不已:「我們住在親戚家,附近的濱江天街在辦天橋潮流大秀,一座長長的天橋被打造成時尚走秀藝術場,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過街天橋。其采用西洋棋的主題形式,路面顏色非常明亮,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走秀自拍,我們也拍了不少照片,夜景特別漂亮。」

湖濱江天街的天橋潮流大秀主題。

太古裏商圈、永珍城商圈、大源商圈等商區更是熱鬧非常,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打卡」。

對於剛剛邁進萬億消費之城的成都來說,在新一輪消費變革之下,如何創新多元消費場景、探索更多消費新路徑,從而實作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是當下的關鍵所在。

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成都將聚焦國貨「潮品」等打造線下特色消費場景100個,提質發展成都「老字號」,賦予千年商都新的時代內涵。

在這個龍年春節中,「國潮」成為更多消費者的年貨首選,不少品牌也聚焦「國潮」風創新消費場景。

如星巴克在寬窄巷子店和錦裏店推出了本土化新春遊園; 雙流機場店、天府機場店則是新春旅遊打卡,包括摸福字、猜燈謎、寫福字等特色年俗活動,以「國 潮」風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金融投資報記者還註意到,春節期間,多家西南首店及旗艦店亮相成都,首店經濟為春節消費註入了新動能。如主打潮流生活的濱江天街引入諸多國際國內潮流品牌和品質生活方式品牌首店、全新形象店,包括靈泊塵隱沈浸式劇場、方格大戰、火啫啫等品牌。

新型消費背後的文創力量

熱門博物館榜單顯示,前十席位中成都占三席,武侯祠力壓故宮位列第一,杜甫草堂位列第五,金沙遺址位列第十。

活力四射的成都消費市場,商場、集市、景區、特色餐飲店等傳統春節消費場景依然火爆;與此同時,文化體驗、沈浸式體驗、互動式體驗等新型消費也強勢崛起。

農歷正月初三,遊客們在成都太古裏觀看裸眼3D。攝影 彭越

數據顯示,這個春節成都不僅進入春節假期國內熱門目的地Top2,是「00後最愛去的城市」,在全國各大博物館的熱度「比拼」當中,更是贏安逸了。

春節國內熱門博物館榜單顯示,前十席位中成都就占了三席。武侯祠博物館力壓故宮博物院位列第一,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列第五,金沙遺址博物館位列第十。其中,武侯博物館的「2024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成為市民和遊客沈浸式感受成都年味的人氣打卡地。主題燈展中,AR、VR技術,為觀眾打造了一個疊加在現實燈光場景之外的沈浸式「三國元宇宙」,古典與科技交相輝映。

東郊記憶園區中,【你好,蘇東坡】沈浸式宋韻藝術展、【三體】沈浸式藝術展吸引了不少遊客;城南交子大道天府雙塔沈浸式光影秀及元宇宙街區人氣飆升……

龍年新型消費頻頻「刷屏」的背後,是成都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及數位技術賦能催生文化產業新體驗、新消費的縮影。

數據顯示,2023年1—9月,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1940.13億元,同比增長16.72%,占成都GDP的比重12.04%,全市共有境內外文創上市公司22家,位列中西部第一。而在年前,成都又一家數位文創企業——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星閱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宣布沖刺港股IPO。

金融投資報記者註意到,目前成都文博消費、沈浸式消費背後出現了不少本土文創公司的身影。

如與成都博物館攜手共同打造珠寶沈浸互動式數位展的場景之一的成都潛在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交子大道AR元宇宙街區掌舵者世優宇宙(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參與聯合出品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域上和美集團等。

藏在數據中的轉型之變

縱觀龍年春節消費市場,在風雲莫測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正從外需驅動轉向內需驅動、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

較之窺見萬億消費之城下的升級方向、穿透沈浸式消費背後的文創力量,濃縮在各類統計中的一個個數據,則更能直白地感知到龍年經濟開年的熱度及指向。

春節期間,國內遊人次達4.74億、花了6326億元;春節檔全國電影票房80.16億元;1月18日至2月6日年貨節期間,網路零售額接近8000億元……

其中,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吃喝玩樂購」數據在捕捉消費動態的同時,也折射出了相關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圖景。

來自京東的春節消費觀察顯示,各地特色類產品的跨地域流動,成為龍年年貨消費的新特點,東北粘豆包、北京烤鴨、澳洲安格斯牛肉、智利帝王蟹……一大批原產地特色產品實作更大範圍流動,給消費者新年餐桌增添更多地道年味。

跨區乃至跨境流動的年貨,是得益於最近幾年不斷發展、日益高效的物流運輸網路建設及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

與此同時,在新技術的加持下,以數位、智慧為特征的新型消費吸引了諸多消費者。京東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家電產品市場消費旺盛,品質化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智慧化家電較為熱銷,炒菜機器人、咖啡機、洗鞋機、衣物消毒機、台式即熱飲水機、除濕機等清潔類電器消費熱度提升。從地域消費來看,縣域農村地區年貨消費升級趨勢更顯著,更多樣的升級型家電產品同比增長亮眼。

值得關註的是,在今年的春節消費中,傳統文化是當之無愧的C位。不僅僅是傳統民俗產品及國潮服飾,非遺的重點領域,賽罕窗花、自貢彩燈、綿竹年畫、天津普都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和蘇州桃花塢年畫……這些常出現在紀錄片裏的非遺符號,成為年輕人裝飾小家的新方式。「國潮經濟」和「文創經濟」的大火,其背後是汲取傳統文化在「國潮經濟」賽道上,不斷築牢品牌自信的國貨產業升級。

當然,更為明確的訊號是,統計顯示,2023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2.5%。

縱觀龍年春節消費市場,既能看到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觸摸到開年經濟的溫度,也意味著當下的社會轉型之變:在風雲莫測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正從外需驅動轉向內需驅動、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

編輯|賀夢璐 校檢|袁鋼 稽核|廖小濤

本文為| 金融投資報 jrtzb028( 微訊號 )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聯系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授權證號: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