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全球貨幣支付占比差距斷崖,美元跌到49%,歐元漲至21%,人民幣呢

2024-10-05財經

在國際貿易中,貨幣的地位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近年來,隨著多個國家實施「去美元化」政策,美元在交易結算中的角色逐漸減弱。

盡管如此,由於美國的經濟實力強大,目前美元依然是全球主要的支付貨幣。根據環球同業金融電訊行業在今年9月18日釋出的數據,美元的占比已經上升至49.07%,而歐元則下降到21.58%。

目前,我們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比是多少?與美元和歐元相比,人民幣具備哪些優勢呢?

美元霸權的起源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主導地位離不開美元的支持。如果沒有美元,美國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將難以維持。美元之所以能成為國際通用貨幣,主要源於上世紀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使得美元確立了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角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爭的影響,國際貨幣交易體系變得混亂不堪,各國面臨著緊迫的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的需求。1944年7月,來自美蘇中法等44個國家的政府代表齊聚美國布雷頓森林,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達成了共識,並簽署了「布雷頓森林協定」。

雷頓森林體系因此形成,美元完全取代英鎊成為全球儲備貨幣。這一體系還有一個令人擔憂的特點,即將美元與黃金聯系在一起,這種情況被稱為「雙掛鉤」。

簡而言之,當時美元可以兌換成黃金,而黃金在全球範圍內都被廣泛接受。由於美元與黃金的掛鉤,使得美元成功地成為了全球通用貨幣。

由於越南戰爭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離了掛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因此崩潰。然而,美國顯然不願意 relinquish 自身在貨幣領域的主導地位,一旦嘗到甜頭,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1974年6月,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了一項軍事和經濟協定,稱為著名的「石油美元協定」,該協定使美元與石油建立了聯系。

1970年代,隨著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由阿拉伯國家主導的產油國組織宣布了首次石油標價權。與此同時,中東的重要產油國沙烏地實作了美元盈余,沙烏地王室希望透過美元推動石油行業的發展。

雙方一拍即合,因此達成了合作。在沙烏地的引領下,其他OPEC成員國也紛紛支持采用美元進行結算。石油被稱為「工業血液」,它不僅可以提煉出汽油,還在我們生活中的塑膠制品、衣物、汽車輪胎以及食品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與石油密不可分,國際上的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進行,因此各國或多或少都會儲備一定數量的美元。由於與石油的緊密關系,美元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全球通用貨幣。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元在石油市場中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在2000年之前,美國是全球超過80%的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不足30%。新興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美國曾經占據的角色。

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世界正逐漸向多極秩序演變,而去美元化近幾年也成為了熱門議題。2001年時,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據了73%,穩居國際首位,但到了2022年,這一比例已降至58%。

在今年9月份,美元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占比僅為49.07%。由於美國頻繁介入他國的地緣政治,許多國家在外貿交易中為了躲避美元高額的成本,開始探索其他替代選擇進行交易。

歐元:歐洲經濟融合的結果

在全球貨幣體系中,歐元始終維持著「千年老二」的地位。作為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結果,歐元不僅是歐洲各國的共同貨幣,也是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

歐洲強大的經濟力和穩定的政治環境為歐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歐元自1999年問世以來,經過了六個階段和四次重大經濟危機。其中,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2020年的新冠疫情,以及從2022年開始的嚴重通貨膨脹都是其面臨的重要挑戰。

這些經歷使得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貨幣。作為20多個歐盟國家的統一貨幣,歐元在貿易交往中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然而在歐元成立之前,歐洲的貨幣體系曾經陷入混亂。直到1961年,「歐元之父」勞勃·蒙代爾提出了「最優質幣區理念」,這一理念認為最優質幣區不僅能夠使用各自的貨幣,還可以使用統一的共同貨幣。

盡管蒙代爾早在1961年就提出了「歐元」的概念,但其真正實施卻面臨諸多挑戰。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歐洲各國對統一貨幣的需求愈發迫切。1992年,歐共體成員國在荷蘭馬斯垂克簽署了【馬斯垂克條約】,該條約的核心內容是建立「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

1999年,歐元正式成立,同時歐洲央行也宣告成立。到了2002年,歐元開始流通,並成為歐盟國家的主要貨幣。與美元一樣,歐元不僅僅可以從經濟層面理解,它背後蘊含了各國的政治意圖。正如美國經濟學家艾肯格林所指出:「本質上,歐元是一項政治工程。」

關於歐元的影響,有三大關鍵因素值得關註。首先,歐元基本上消除了歐洲主要國家之間再次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在過去幾十年內,中國和美國不斷崛起,而歐洲之所以能夠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離不開歐元的貢獻。

其次,歐元促進了經濟發展,統一的貨幣可以降低兌換費用和銀行服務費等開支。最終,歐元有助於削弱以美元為中心的「單極」貨幣體系,使國際貨幣體系向「多極化」邁進。從中長期來看,歐元未來的發展與歐元區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的行程息息相關。

歐元區內部存在顯著的矛盾。各成員國由於要素稟賦和地緣政治立場等方面的差異,常在某些領域產生較大分歧,從而削弱了決策的一致性,這影響了市場對歐元未來發展的信心。例如,在俄烏沖突中,各國因對事件的不同態度,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和禁運時也表現出不同看法。

在今年的貨幣份額排名中,歐元以21.58%的占比緊隨美元之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 развивающаяся страна, 中國的人民幣表現又是怎樣的呢?

人民幣的比例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於9月19日釋出的人民幣月度報告及相關數據,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占比已達到4.69%,繼續位居全球第四大活躍貨幣。

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中,已連續10個月穩居第四位。截至2021年末,中國人民銀行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總金額超過4萬億,有效金額達到3.54萬億元。

在過去的兩年中,人民幣的國際化行程穩步推進,其在跨境貿易、融資、支付和結算等領域的重要性愈發突出,甚至曾一度超過美元,成為中國跨境支付占比最高的貨幣。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日常跨境結算中選用人民幣進行支付。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與之相關的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也在逐步增加。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與推動,既源於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擴充套件,也與中國政府所推進的金融改革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國透過簽署多項貨幣政策,有效加速了人民幣國家化的發展。

人民幣的崛起,離不開中國經濟的強大支撐。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經濟可謂是克服了重重困難,迅速發展,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現如今,中國制造已經滲透到全球各地,從日常消費品到高科技裝置,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除了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外,其他國家的日元、英鎊和法郎等也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球貨幣格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增長、國際貿易模式和地緣政治等。隨著新興科技的崛起與全球化行程的發展,數位貨幣的出現將給全球貨幣體系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比例遜色於美元。若想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還需一些時間和努力。然而,這次人民幣地位的提升,不僅讓國人感到自豪,更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作為平常百姓,我們可能無法直接參與這場國際金融的較量,但我們依然能夠透過自身的努力,為國家的繁榮與發展貢獻一己之力。未來,我們期待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不斷嶄露頭角,唯有如此,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才能更具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