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耐吉阿迪的「中間商」,去年賺了22億

2024-06-10財經

互聯網的記憶,總是短暫的。

曾經的「新疆棉」事件,一度引發全民對耐吉阿迪等國際鞋服巨頭的抵制。然而三年過去,耐吉中國和愛迪達大中華區在2023年的表現均出現了回暖跡象。

財報顯示,2023年愛迪達大中華區營收為243.8億元,同比增長8.2%;與此同時耐吉中國同樣有著不俗表現,全年營收521.6億,僅次於安踏。

耐吉阿迪銷量回暖,除了品牌方喜聞樂見,最為受益的莫過於它們在中國最大的「中間商」——滔搏運動。

5月22日,滔搏釋出2023/24財年業績:經歷連續兩年的業績下滑後,終於打了翻身仗,全年營收290億,同比增長6.9%;凈利潤22億,同比增長20.4%。 其中,僅耐吉阿迪這兩大品牌,滔搏一年就賣了248億。

耐吉阿迪最大的「中間商」

百麗,一個在很多消費者心中略顯過氣的鞋服品牌;滔搏,幾乎是所有想要拓展國內運動市場的品牌都繞不過去的選擇。

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兩者同屬百麗國際。

作為曾經的「中國鞋王」,百麗國際成立於1981年,旗下擁有20多個自有品牌及合作品牌。巔峰時期,國內銷售的10雙女鞋,至少有5雙都來自於百麗國際。

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市場占有率,和百麗國際自成立之日就堅持的線下渠道戰略密切相關。

作為集團旗下的運動業務板塊,滔搏從始至終都和母公司一樣堅定線下渠道。

滔搏誕生之初,國人對於運動休閑的概念還很模糊。隨著亞運會成功舉辦和國外大型體育賽事的轉播,全民體育的熱潮才有了一個不起眼的開端。

彼時, 百麗國際創始人盛百椒做了一個大膽的預測:國人鞋櫃中的第二雙鞋會是運動鞋

從0到1的難度往往相當之大。雖然當時的耐吉阿迪早已成為國際運動知名品牌,但想要更快的打入國內市場,與其拉長戰線慢慢開店,倒不如直接牽手本土巨頭。如日中天的百麗,自然就成了國際運動品牌巨頭的首選。

起初,品牌方的建議是直接照搬美國模式,開品牌集合店,讓消費者一次逛個夠。

在國內鞋服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滔搏並不認可這一點,畢竟當時的中國運動品牌市場遠沒有國外那麽成熟,消費者更看重品牌調性所帶來的滿足感。說白了,名牌才能夠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1999年,滔搏正式和耐吉合作,開出第1家線下品牌專櫃,2004年又成功牽手愛迪達。

伴隨著大型體育賽事在國內的熱度越來越高,運動休閑品牌逐漸崛起,耐吉阿迪等國際巨頭受到熱捧。不少80、90後的消費者,小時候的夢想都是能夠擁有一雙耐吉阿迪的運動鞋。

事實證明,滔搏在當時的選擇是多麽正確。

2004年滔搏成為國內最大的耐吉合作經銷商,2012年成為阿迪全球最大進貨商。 作為滔搏所營運的主力品牌,此後數年時間裏,耐吉阿迪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都在80%以上,線下常見的耐吉阿迪門店大多也都由滔搏營運。

2019年滔搏在港交所獨立上市,經過20多年在零售行業的深耕,如今早已成為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運動鞋服零售商,覆蓋全國超300座城市,擁有8300余家直營門店。

耐吉阿迪與滔搏的合作,稱得上是互相成就的典型。在快速增長的蜜月期,彼此自然相安無事。只是對品牌方來說,在搶占了消費者心智後,肯定不想再把蛋糕拱手相讓;反觀滔搏,也不願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於是,雙方之間的賽局就此展開。

看不慣,幹不掉

為了能夠吃到更多的利潤,同時掌握一手消費者數據,耐吉阿迪等國際巨頭曾掀起過轟轟烈烈的「消滅中間商」運動,也就是所謂的DTC(Direct To Consumer):直面消費者模式,直接把產品交給消費者,簡化中間環節。

2020年,耐吉開始取消和多家知名零售商的合作,轉而自己做了4個移動APP,包括產品銷售和會員社群等。愛迪達同樣揚言要在2025年實作DTC業務占據公司銷售額的一半。

短期來看,效果立竿見影。

以耐吉為例,Nike+會員迅猛增長,在耐吉官網消費群體中Nike+會員占比高達75%。同時,DTC模式也讓耐吉的營收有了明顯提升,2023財年耐吉直營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達43.6%,相較於2017財年收入規模增長50%。

2023年以前,除了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滔搏業績接連下滑和越來越多的運動品牌轉而擁抱DTC模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不過,在耐吉阿迪們擁抱DTC的過程中,滔搏又在做些什麽呢?

事實上, 從DTC模式在運動品牌領域大行其道開始,滔搏就沒有把全部希望壓在合作夥伴哪天會「良心發現」上

為應對品牌方決策對自身造成的影響,滔搏做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升級全新品牌形象來契合當下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和更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流運動品牌深度合作分散風險,以及透過堅持開大店的策略來提升服務體驗和消費者黏性。

最終的結果證明, 耐吉阿迪們拋棄「中間商」轉為直營模式後,對自身整體營收的帶動作用難以長期維系下去 ,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耐吉所釋出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耐吉整體營收124億美元,環比下滑7.16%;凈利潤11.72億美元,環比下滑25.73%,54億美元的直營收入相較於去年同期也只增長了1億美元。

這一成績顯然無法讓耐吉高層滿意,雖然DTC模式雖然能夠直面消費者,但沒了渠道商的支持相當於收入少了一大塊,很難在營收方面更上一層樓。

更關鍵的是,DTC模式還給品牌本身帶來了庫存和退貨方面的麻煩,庫存和人力等成本則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要知道,此前這些問題都是由渠道商自行解決。

無奈,在前段時間的一場財報電話會議上,耐吉CEO再次重申要「回歸批發」。

「看不慣,幹不掉」,滔搏活成了線下渠道羨慕的樣子。

難以躺平

在「中間商」和「品牌方」的賽局中,滔搏取得了短暫勝利,疊加過去一年耐吉阿迪的銷量回暖,滔搏止跌回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度過「危險期」。

首先,滔搏始終擺脫不了對耐吉阿迪的高度依賴。

數據顯示,2023財年滔搏主力品牌耐吉阿迪營收為248.3億,占到總收入的85.8%。隨著安踏、李寧等國貨品牌及lululemon等國際新勢力的崛起,耐吉阿迪這種老牌運動巨頭的市場份額勢必會被進一步侵占。

事實上,早在2021年安踏營收就超越了愛迪達中國,隨後2022年又超越了耐吉中國,坐穩國內運動市場頭把交椅。

滔搏和耐吉阿迪深度繫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品牌方的市場份額被侵占,銷量持續下滑,作為渠道商的滔搏自然會受到牽連。

耐吉阿迪未來的不確定性只是其一,隨著直播電商和垂直電商如得物等新零售渠道對市場格局的影響,不可避免也會分走一部份滔搏的目標使用者群體。

滔搏也深知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應對策略就是引入更多的品牌來分散主力品牌可能發生的風險。

2023年,滔搏和知名戶外運動品牌HOKA ONE ONE、凱樂石(KAILAS)達成合作,同時投資了專業滑雪裝備零售商「冷山」及戶外內容機構「山系文化」。

前幾日,滔搏還剛剛拿下了norda在中國的獨家營運權,後者是一家高端戶外越野跑品牌。

最新財報顯示,滔搏其他品牌同比增長10.5%,高於主力品牌的6.5%,顯然在耐吉阿迪之外新的增長點已經開始發力上漲。

不僅如此,對線下渠道的轉型升級,滔搏也在下足功夫。

關小店開大店,把曾經只是作為傳統銷售平台的線下門店逐漸轉變為體驗中心。對此,滔搏的官方解釋是透過「實體門店+社群+門店直播+特色IP」的全域布局,延展傳統線下門店的觸達半徑,提升門店效率,精益單店的全域化能力。

截止到2024年2月底,滔搏門店數為6144家,三年多時間關了1862家門店,單店銷售面積同比增加6%,隨之而來的是店效和坪效實作同比修復。

雖然耐吉阿迪短時間內無法「幹掉」滔搏,但是滔搏卻需要考慮「去阿迪耐吉化」,畢竟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始終沒有安全感。 無論是扶持還是孵化,滔搏眼下最迫切的,還是要找到下一個時代裏的「耐吉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