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武漢招商引貿破題:產貿聯動疊加國際元素 重塑新沿海時代「貨到漢口活」

2024-04-29財經

過去,開埠通商後的武漢以漢口港、武漢港為支點,連結海內外貿易市場,在長江流域所有開埠港口中占據重要位置。如今,在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的目標下,武漢正奮力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挖掘「雙迴圈」樞紐節點的潛力空間。

「十四五」以來,武漢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連續突破2500億元、3000億元、3500億元,占湖北省比重超過50%。今年一季度,武漢外貿穩步開局,全市進出口總額80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7.4個百分點。

武漢,正在推進產貿聯動找準外向型經濟增長點、探索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突破式發展、加強外經貿招商引智力度。同時,積極搶抓湖北省「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路徑中的系統性、重塑性戰略機遇,將「三個優勢轉化」與服務融入「雙迴圈」不斷耦合銜接。

當歷史上的「貨到漢口活」開始重現,武漢如何打造出內陸「新沿海」的獨特樣本?

產貿聯動加速「出海」

2019年,優合集團與武漢結緣,同長江國貿旗下的供應鏈公司一同開展凍品領域的供應鏈業務合作。

「基於與長江國貿堅實的合作基礎,我們深切感受到武漢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越的產業政策,投資武漢、紮根武漢、落戶武漢是不二選擇。」優合集團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劉濤表示。2022年8月,優合集團攜手湖北省供銷社斥資6億元共同打造了武漢聯合溫控產業綜合體4.0計畫,落戶武漢漢陽區。計畫計劃在今年7月整體竣工並投入營運,預計三年內產值超50億元,拉動就業過千人。

「在計畫建設和業務推進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武漢政府相關部門務實高效的服務,未來,優合集團將圍繞推動武漢市產業貿易高品質發展和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的戰略目標,著力構建國際農產品全產業鏈新模式、建設湖北特色的國際農產品數位化雲平台、推動武漢進口凍品中西部集散中心建設,為武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貢獻優合力量。」劉濤表示。

加強招商引貿推動農產品出口,是武漢以產貿聯動思路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下的縮影。而當國內產品出口由「老三樣」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綠色經濟的「新三樣」發生結構性轉變,武漢這座工業城市正以更大力度推動本土新能源汽車、「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新質生產力「出海」,找尋外向型經濟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在東風本田、嵐圖、路特斯、猛士、上汽通用武漢基地等一批新能源整車企業和計畫的推進下,武漢加速搶占國際汽車市場,整車及零部件出口規模量質齊升。

以東風公司為例,今年一季度,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出口汽車5.2萬輛,同比增長19.4%。其中,自主品牌汽車出口3.5萬輛,同比增長26%。目前,在乘用車領域,東風公司已完成風神奕炫、嵐圖FREE、商用車GX等27款海外車型開發,產品覆蓋歐洲、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100多個國家。其中,嵐圖汽車作為最快走向全球的東風高端新能源品牌,先後進入挪威、芬蘭、丹麥、荷蘭等國市場,今年將登陸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個歐洲國家。

據了解,作為國內汽車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中國車谷」武漢經開區於近日聯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打造長江汽車供應鏈平台,該平台將為中外汽車企業搭建供應鏈、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同時助力本土車企加速搶抓「出海」機遇。

日前舉辦的「相約春天賞櫻花」2024武漢市招商引貿對接交流會上,武漢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張智介紹,武漢加強與廈門象嶼、國貿、建發等貿易龍頭企業合作,整合資源組建湖北楚象、湖北國控、光谷建發、長江汽車供應鏈、九州醫藥供應鏈、華紡鏈等供應鏈平台,以要素集聚服務主體培育,以業態創新促進產業強鏈,武漢市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不只是汽車,光電子資訊工業作為武漢最主要的外向型產業集群,成為武漢擴大對外貿易,深度參與全球競爭中的重要力量。2023年9月,湖北省政府印發【加快「世界光谷」建設行動計劃】,其中提出,提升龍頭企業整合利用全球資源能力,帶領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抱團出海」,開拓國際市場。

以光迅科技為例,作為全球知名的光電器件及模組研發制造商,目前,光迅科技客戶遍及20余個國家和地區。從具體數據來看,光迅科技近年來海外銷售形式不斷向好,海外收入由2021年的21.19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5.36億元,占其營業總收入的比重也由2021年的32.7%提升到36.7%。

企業加速「出海」,既帶動了本土光電子資訊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的提質增效,為新質生產力培育提供了助攻;同時也推動武漢跨境貿易增長,且更加深度參與到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分工當中。

目前,武漢已經形成全球規模領先的光纖光纜制造基地、全國規模領先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和光通訊技術研發基地,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的全球市占率分別達到25%、12%,還生產全球約兩成的柔性顯示面板、約三成的微型電腦等。

外貿業態向「新」求「質」

3月26日,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6%,占外貿進出口比重達5.7%,已經成為中國外貿發展的一個重要有生力量。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紮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持續完善配套政策,提升監管便利化水平,加快構建適應跨境電商發展需要的產業鏈和生態圈,促進跨境電商高品質發展。

多年探索中,國內跨境電商行業從萌芽到快速生長,由綜合試驗區以點帶面在全國範圍內鋪開。2018年7月,武漢正式獲批成為第三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由此開啟了近六年的跨境電商發展探索之路。

廣東省網商協會執行會長劉飛娜表示,有別於傳統外貿業態,跨境電商自成一套閉環貿易體系,發展跨境電商應該構建起完整的生態鏈,而不是從孤立的貿易角度去考慮。「憑借產業優勢和國際競爭力,讓跨境電商貿易新模式發揮更大作用,武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跨境電商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逆勢上揚,吸引了眾多武漢本土企業躋身賽道。以武漢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下稱「漢口北」)為例,2018年,漢口北在前期市場采購貿易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外綜服」三種外貿新業態融合發展模式,成為湖北推進「貿易強國行動計劃」、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武漢市跨境電商協會秘書處負責人徐暉表示,武漢在發展跨境電商上後發優勢明顯,交通優勢能夠為武漢跨境電商發展提供較好的物流和供應鏈基礎,區位優勢能夠帶動更多貨品從武漢邁向世界,而武漢擁有眾多科技型企業、產業優勢突出,這意味著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能夠成為武漢跨境電商開發中的突破口。

「下一階段,武漢應進一步提升開放度,引導企業出海占據國際市場;孵化更多‘跨境電商+產業帶’的新案例,推動產業帶形成聚合效應;發揮高校等優勢加強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引育。此外,武漢創新優勢突出,如果能夠打通各類創新資源與跨境電商之間的壁壘,武漢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能夠得到大的飛躍。」徐暉認為。

武漢也正在積極謀劃下一階段跨境電商高品質發展的路徑。1月23日舉辦的「武漢市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新聞釋出會上,武漢市商務局副局長於中表示,武漢將統籌推動全市外貿實作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謀劃新一輪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加速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

同時,武漢正持續推進跨境電商領域的招商引智。今年3月8日,京東華中跨境前置中心倉計畫正式開倉營運。京東華中跨境前置中心倉位於東湖綜保區內,倉庫面積約2萬平方米,將吸引百余家跨境貿易商戶入駐,開展美妝、保健品、母嬰用品等跨境電商保稅進口,一般貿易進出口和倉儲物流等業務,放射線中部區域,預計年貨物貿易額超5億元。

在2024武漢市招商引貿對接交流會上,共簽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建設、服務貿易、協會共建、校企合作等計畫24個,亞馬遜華中區域營運中心、珊瑚跨境華中區域總部、吉宏股份跨境電商華中區域總部、得物APP華中跨境物流總部等計畫落戶武漢,多位與會行業代表表達了與武漢繼續深化合作的意願。

「每次來到武漢,都能感受到武漢跨境電商行業正在大踏步前進。」亞馬遜全球開店華南戰略拓展總監方衛表示,亞馬遜全球開店計劃在武漢新增服務團隊,並增設華中區域中心。未來,公司將從推動培育跨境電商主體發展、賦能企業品牌化打造和促進跨境電商產業生態發展等方面助力武漢「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為武漢的跨境電商產業帶來更多的機遇。

轉化優勢開啟「新沿海」時代

3月17日,列車鳴笛聲劃破武漢遠郊吳家山的寂靜,一列中歐班列(武漢)返程列車滿載著55車板材和新聞紙,從武漢鐵路貨櫃中心站經香爐山站發往陽邏港。此班列的成功開行,標誌著武漢再添一條中歐班列(武漢)返程貨物分撥的水聯運新通道。

執行中的中歐班列,不僅為武漢外經貿發展註入活力,也是武漢從陸路連結海外市場,建設「雙迴圈」戰略樞紐、擘畫內陸「新沿海」藍圖的寫照。

當前,以「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為路徑的湖北方略,為武漢帶來系統性、重塑性戰略機遇,而武漢提出的「三個優勢轉化」是其中的突破口。如何厘清優勢轉化與外向型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此帶動武漢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站上新高地、打造「新沿海」?

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汪元程在2024武漢市招商引貿對接交流會上提到,武漢正以建設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樞紐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產業,全面深化對外開放新格局。打造全球新型制造業重鎮,培育新興產業增長點;打造全方位開放環境,吸引全球優質資源不斷向武漢集聚;打造對外開放人才隊伍,推進人才資源最佳化配制。

「自古就有惟楚有才的說法,湖北人才聚集,而武漢高校眾多,具備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的天然優勢,武漢若充分發揮出人才和平台優勢,成為跨境電商人才大本營,能夠吸引更多的企業研發中心、營運中心落地。」深圳易達雲科技有限公司創新人兼董事會主席劉勇表示。

除科教人才資源外,交通區位優勢轉化對於武漢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助力則有更為直觀的體現。

「九省通衢」是中國地理教科書介紹武漢的專有名詞,而如今,武漢正邁向新時代的「九州通衢」。這也造就了武漢特有的城市氣質——既是中國地理交通版圖的「碼頭」,也是中國制造業乃至全球制造業網路中勾連上下遊、貫通全球市場的樞紐。

為加快這一優勢轉化,武漢在【關於推動外經貿載體創新提能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力爭近洋航線數達到3條,常態化放射線日韓;天河—花湖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數達到80條;中歐班列(武漢)年開行規模達到2000列。

就在前不久,國務院批復同意花湖機場對外開放,武漢的「空中出海口」實作天河機場、花湖機場「雙樞紐」的常態化執行。

同時,去年以來,武漢海關陸續出台【2023年關於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外貿降本增效若幹措施的公告】【武漢海關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20條措施】等政策檔,持續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近日,武漢市對外開放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2024年武漢市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圍繞深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改革創新、深化跨境貿易全鏈條全流程監管改革等六個方面,推出25項措施。

劉勇表示,武漢自古以來便是交通位置的核心,這意味著中國的產業鏈無論在哪,都能十分便利地向武漢匯聚。並不是單一的港口就能形成物流,各種運輸方式之間是聯動的,而武漢擁有空運、水運、陸運等多方面優勢,為跨境貿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充分發揮這一優勢,能夠彌補與沿海城市在區位上的差別。

武漢的構想,是打造水陸空立體交通的重要樞紐,構建全球航空運輸大通道、通江達海水運大通道以及中歐班列中部集結中心,以此推進國際產能貿易向武漢轉移。這一藍圖正逐步走向現實,屬於武漢的「新沿海」時代正在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