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啟明創投鄺子平:科技創業正當時

2024-05-23財經

「從我們熟悉的社交、社群、搜尋、出行,到企業套用、企業軟體等方方面面,我認為都會重塑。」鄺子平如此描述AI帶來的機會規模。

采訪|【中國企業家】記者 何伊凡 孔月昕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孔月昕

編輯|馬吉英

頭圖來源|受訪者

隨著AIGC浪潮的來臨,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覺得,自己入行20多年以來投過的計畫都可以重來一遍。「從我們熟悉的社交、社群、搜尋、出行,到企業套用、企業軟體等方方面面,我認為都會重塑。」鄺子平如此描述AI帶來的機會規模。

啟明創投成立於2006年,目前,旗下管理11只美元基金,7只人民幣基金,已募管理資產總額達到95億美元。自成立至今,啟明專註於投資科技及消費、醫療健康等行業,投資的企業包括小米集團(01810.HK)、美團(03690.HK)、康希諾生物(688185.SH,06185.HK)、文遠知行等。

鄺子平認為,啟明創投更傾向於技術派,尤其在一個新的技術革命來臨時,他們更容易被有技術底蘊的創業公司吸引。「現在仍是科技創業的好時機。」他說。

在鄺子平看來,面對當下AI帶來的激動人心的機會,「必須找一個四十來歲、年富力強的人來幹,而不是60歲的人繼續再幹20年」。

這個人就是周誌峰。

5月23日,啟明創投宣布,合夥人周誌峰晉升為主管合夥人。

周誌峰 來源:受訪者

周誌峰第一份工作是在惠普,職位做到了中國區數據儲存業務負責人。後來他有了創業的想法,並接觸到風險投資這一領域。機緣巧合下,他加入矽谷風險投資機構凱鵬華盈KPCB。2014年,周誌峰回國加入啟明創投,參與或主導投資過石頭科技(688169.SH)、優必選(09880.HK)、壁仞科技、智譜AI等10余家上市企業及獨角獸企業,以及眾多高成長性公司。

對於這一次組織架構變動,鄺子平表示,啟明從創立以來,一直采取的是集體領導的合夥機制。「合夥機制」可能在決策流程以及一些具體事件上,需要達成共識的時間略長一些,但它是一個長期穩定發展的最佳模式。

鄺子平、周誌峰圍繞AI技術發展趨勢與商業化、投資結束、科技創業等話題,與【中國企業家】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AIGC的套用來臨更像【梁祝】,不是【命運交響曲】

【中國企業家】:從去年ChatGPT大熱到現在有一年多時間,你怎麽看待這一年來的變化?

周誌峰:過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慧依然在高速發展。一年前大家更多是有點嘗鮮的感覺,到今天最大的變化是,我見證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躬身入局,親自下場投身於人工智慧的創業大潮中來。

從我們投資人的角度,是非常高興看到這種人才高密度聚集的現象。這些人中既有過去多年深耕AI的專家、技術大拿,同時又有更多在上一波行動網際網路浪潮中的功勛卓著的產品經理、企業高管。他們都敏銳察覺到AI所蘊藏的巨大機會,選擇再次投身創業的洪流。

來源:視覺中國

從以前的嘗鮮到今天高密度的人才入局,讓我們對生成式AI的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這一年也有很大的變化。我認為AI技術真正實作商業化落地的核心有三點:一是效能,二是成本,三是易用性。

效能:OpenAI的模型、我們投資企業智譜AI的模型等等,都在不斷叠代,效能持續提升,AI的智慧水平越高越容易落地。

成本:去年這個時候,世界上頂級大模型的使用成本是每百萬Token需要120美元,智譜AI一周前把他們的GLM-3模型降到每百萬Token呼叫成本僅需1元人民幣,這是800多倍的成本下降。這個成本水平已經可以讓使用者非常舒服地使用AI大模型了,而一年前是根本負擔不起的狀態。

易用性:我們投資了像無問芯穹這樣的AI基礎設施技術公司,核心就是把AI技術簡單、高效部署這件事做到極致,讓使用者、套用開發者能夠更容易地駕馭大模型能力。

不僅是模型本身變得易用了,大生態的逐漸成熟也讓AI模型更易用了。5月7日,Apple釋出了新的芯片M4,核心是AI處理效能的巨大提升,計劃在年底釋出的iPad中裝載M4芯片。微軟也剛剛宣布了其Copilot+PC戰略。當端側的AI處理能力大幅上升後,我們對端側的AI套用充滿了期待。

【中國企業家】:OpenAI今年開年的時候釋出了Sora,近期釋出了GPT-4o,谷歌最近也釋出了新的大模型。這對國內的創業者來說,在底座大模型方面,是否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周誌峰:OpenAI不僅是國內AI大模型從業者的引領者,也是美國、歐洲這些大模型團隊的一個標桿,它做了很多探索和開拓的工作。

OpenAI是2015年成立的,2018年以大規模預訓練為範式的第一代AI模型GPT就推出來了,國內企業最早的大模型研發,像智譜AI,是2022年1月才開始的。大部份大模型創業公司是2023年5月才開始研發,本身在時間上就比OpenAI晚了5~6年左右,因此有一定的差距很正常。

我們看到中國、美國、歐洲這些跟在OpenAI之後的大模型研發團隊,他們在用更低的成本進行復刻。這個局面在未來一兩年可能還是會持續,只不過中國、美國、歐洲的跟進者們和OpenAI的距離在縮短。去年這個時候,行業的共識是,OpenAI以外的第一梯隊的大模型研發公司,和OpenAI的差距是18個月,今天我們估計這個差距是6至9個月,在一年中已經縮短了一半,還是比較明顯的。

這對於我們投資本身,以及投資企業的影響是比較深遠的。第一,作為投資人我們必須有能力緊跟日新月異的技術演進步伐。啟明創投在科技領域始終堅持「快半步」的投資理念,即預判趨勢、提前布局。如果我們對技術發展的脈絡缺乏清晰的認知,又如何能夠做到快市場半步呢?

有一個例子:今年1月我們投資了一家叫生數科技的公司,它是由清華大學傑出的人工智慧學者朱軍老師創立,聚焦在AI視訊生成模型。他們4月底釋出的Vidu模型和OpenAI的Sora、谷歌剛釋出的Veo,被認為是最好的視訊生成模型。我們在投資生數科技的時候,就是看到了生數科技最先提出的Diffusion Transformer這種模型架構有可能成為視訊生成模型的大方向。投資後不到40天,OpenAI釋出了Sora,證明了我們的判斷。如果沒有對技術發展的預判力,怎麽能提前布局?正是由於我們的團隊真的沈浸在生成式AI這件事裏,對大方向才會把握得更好。

對我們所投資的企業而言,由於AI技術正處於迅猛發展階段,底座仍在持續演變,這就為在AI底座上構建套用的企業帶來了挑戰。在那些底層要素相對成熟穩定的行業,其創業主要是已有要素的組合創新,AI行業的創業者則要具備靈活適應底層技術動態變化的能力。這種挑戰要求創業企業在快速定義產品的同時,還需密切關註技術演進的趨勢,確保其產品能夠與不斷變化的AI底座保持同步,不要超越底座的邊界。

【中國企業家】:如何看待底層技術和套用的投資機會?

周誌峰:技術浪潮的發展規律都差不多,一般先是基建,底座得先紮穩了,基座上再長出千行百業的套用。我們認為過去的兩年是AI技術底座在不斷成熟的過程,這個階段湧現出來的創業企業更多是和底座相關。當底座有一定規模後,我們看到在互聯網浪潮中的大量功勛卓越的創新者、產品經理來到AI領域創業,我們相信這一定會孕育出更多的套用投資機會。

我常開玩笑,AI套用的來臨,不會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一上來就是強烈的節奏,一種命運在敲門的感覺。技術的落地是漸進式的,更像是【梁祝】,先是隱隱約約聽到鼓聲,慢慢一支長笛漸強地引入,再到後面的序曲。我們今天已經能夠聽到AI套用隱隱約約的鼓點從遠方傳來,啟明創投也做好了相應的布局和準備,準備迎接套用的爆發。

鄺子平:對生成式AI未來的發展和投資我認為有三點:第一,生成式AI肯定能夠產生巨大的價值。第二,作為投資機構,我們要非常清晰地判斷這個價值的捕捉點在哪裏。並非所有價值產生點都是我們投資的機會。也許一些價值的產生點,最佳的位置是在已有的公司裏面,不論是大型公司還是在某些行業裏面深耕的公司,平台型的或者是垂直型的,也許他們最適合用新一代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去改變他們的業態。我們要清晰地看到價值的產生點在哪裏。

第三,我堅定地相信在這樣的浪潮裏,新生企業一定能產生巨大的價值。現在有某種思潮認為創業公司沒有機會,創新創業公司肯定就是為他人做嫁衣,到最後都被大廠承接過去,我極其地不同意。我們堅定不移地去尋找能夠從創新創業這個方向起步,又能夠捕捉到這些價值,未來能夠成為一個巨大的平台或巨大企業的公司。

坐在副駕駛的投資人

【中國企業家】:從優必選身上,可以看到啟明投資的典型風格。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公司可以說是看不到希望的。創始人周劍談到,啟明創投在最難的時候沒有催公司上市或者是要報酬,而是給予各種各樣的支持。這是不是啟明對待科技類公司的普遍性態度?你是怎麽選出類似的創業者的?

鄺子平:首先,我們對企業成長過程中有困難、有障礙、有不順境的情況,是有心理準備的。我們並不會因為一個科技企業,尤其是在一個嶄新領域耕耘的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碰到障礙,突然覺得心臟受不了。所有高科技企業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

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是否相信這個企業家有能力帶領企業渡過難關。周劍如此,小米也如此。

在小米做到40億美元估值之後,有一段時間遇到了某些瓶頸,比如供應鏈沒跟上,新品推出慢了下來,甚至市場上出現很多聲音說,這家企業10億美元都不值,別說40億美元了。

雷總那個時候充分顯現出一位有情懷的企業家和一個正好碰到好賽道的生意人之間的區別。他在那個時候沖到第一線,親自抓手機業務,用各種各樣有效措施,把企業重新帶上一個高速發展的軌域,後來成就了一個很偉大的企業。

所以我覺得不論是優必選還是其他企業,我們還是會看這位企業家是否既有情懷也有能力,在企業有困難的時候能夠把企業帶出來。

第三,我們看我們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比如在優必選有一段時間並不是那麽紅紅火火的時候,如果我天天催著上市,天天催著把錢還給我,意義何在?

【中國企業家】:他的動作也會變形。

鄺子平:對。這種業態還是必須既有自己的努力也有外部環境的支撐。在外部環境還不到的時候,我們非常迫切地需要它去做一些動作變形的行為的話,反而對我們整個報酬是不利的。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選擇更多地理解他、幫助他。

周誌峰:我覺得優必選這個案例特別符合我們經常說的,創業像一輛開往遠方的車,創始人肯定是方向盤面前的掌舵者,啟明創投追求的是坐在前排副駕駛的投資人,而不是坐在後排的。

首先從感性層面,坐在前排的副駕駛能夠一手地感知到周劍和整個團隊,出現過很多次的迷惘甚至是失落。因為我們是副駕駛,離他非常近,我們能看到這個團隊強大的韌性。

周劍之前幾次談過,他在創立優必選後,兩次把房子、車(賣了)。這種韌性和企業家精神我們看得非常清楚,甚至比所有其他投資人看得更清楚,我們願意給他足夠大的耐心陪著他走。

另外,我覺得不同的創業方向、創業行業,有的就是要經過一段比較曲折的旅程,最後到達遠方風景的報酬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旅途可能短一點,人形機器人肯定是屬於一個比較長的旅程。這個旅程中有時候該往前開還是左轉、右轉,沒人說得清楚,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它一起走。

當然真正到達遠方時,領略到的壯麗的風景也會使你認為這個不平凡的旅程倍感值得。

現在還是科技創業的好機會

【中國企業家】:今年我們會聽到創業者各種各樣的焦慮或者是擔心,對年輕的創業者,特別是科技類創業者,有什麽建議?在這種環境下,應該怎麽樣堅定走下去?

鄺子平:我覺得現在仍然是科技創業的好時機,原因跟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沒太大關系。我覺得主要原因仍然是科技本身的發展。過去積累的很多技術現在到了一個可以商用化、走向市場的時間點,不論是生成式人工智慧還是其他方面的技術,包括量子、航空航天等,都是一個科技走向商用的高發期。

所以如果你在這些領域有比較好的技術積累的話,我覺得還是可以勇敢地走出來做科技方面的創業。

結合到一二級市場的情況,我認為現在創業者要做好低成本、低投入能夠在這段時間裏把技術的活兒做紮實的心理準備,高舉高打、一輪接一輪地很快融資,這種環境可能一時半會兒不會回來。

當然這不等於啟明創投在內的投資人借這個機會壓價。我們的投入不一定能夠成就一家企業走完整個創業的路。目前,一家企業能否融到B輪、C輪等,都會面臨蠻大的挑戰。

如果在紅火的時候,你可以一年融兩輪,現在肯定就要做好兩年融一輪,你也能夠把自己夢想的技術做出來、把企業維持下去的心理準備。如果你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有這樣真正的商業資金和人員安排,我覺得仍然還是可以做的。

我在中國幹投資幹了20多年了,我認為中國的二級市場都是周期性的,即便今年還不回暖,明年總得回暖,我沒聽到任何一種高層、實操層的聲音說股票和證券市場是不宜在中國繼續發展,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調整。我對這個問題相對更超脫一些。

周誌峰:從人工智慧角度來看,對於年輕創業者來講,這是一個創業的最佳時機。

我個人是歷史重度愛好者,特別喜歡看歷史、看科技史。只有當顛覆式創新大浪潮來的時候,對於年輕創業者才是最友好。在一個相對成熟的技術浪潮的中期、晚期,對於新的創業機會反而是不利的。因為已經有巨頭湧現,把大部份的價值拿在手裏了。

比如說80年代初PC時代,比爾·蓋茲、賈伯斯在創業之前都沒有什麽工作經歷,甚至都是輟學生,但是他們抓住了那個時代的浪潮,建立起微軟、蘋果這種偉大的公司。互聯網也是,像祖克柏、張一鳴等,他們沒有金光閃閃的履歷,基本上創業是從學校出來幹的第一件事。但正好趕上一個大的浪潮來臨,他們抓住了就有機會成就大業。

AI肯定跟PC、互聯網是同等甚至更大的一個浪潮,這個新浪潮剛剛湧起,對於年輕創業者肯定是一個最佳的創業時期。我還是覺得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應該出來創業,在大浪潮中馭浪而行,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