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報告顯示:宏觀政策協同發力 助力經濟回升向好

2024-02-06財經
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 (王紹紹、實習生陳驀然)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近日釋出的【宏觀政策「三策合一」指數與宏觀政策評價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5.2%的GDP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依然處於較高水平。
報告指出,從政策力度來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需進一步加大力度。從政策空間來看,貨幣政策空間有所收窄,不過仍然具有一定的降準和降息空間;財政政策空間同樣略微收窄,但是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然較為充裕。從政策效率來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一部份傳導機制上表現得相對較好,而在另一部份傳導機制上的表現有待改善。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報告認為,增長政策的實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第一,資本積累品質明顯提升,以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有效資本積累速度持續加快。2018至2023年間,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速均值達到了15.7%,比全社會投資增速高出11.2個百分點。第二,人力資本水平持續提升,勞動力品質不斷提高。伴隨著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和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居民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截至2022年末,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3年,比2010年提高1.26年;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比2010年提高了1.6年。
報告顯示,中國結構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在產業結構方面的政策效果尤為明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帶動下,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體現為轉型升級指數的不斷升高。2022年轉型升級指數達到162.8,比2015年大幅提高了53.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報告介紹,從穩定政策、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的取向一致性來看,三大政策均發揮重要作用,且其一致性效果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就穩定政策而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助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著力擴大總需求。就增長政策而言,透過加強對新產業、新動能的促進,有助於激發經濟增長內在動力,促進長期潛在增速的提升。就結構政策而言,透過促進經濟調結構,202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增強,總需求結構得到最佳化;高技術產業增長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轉型升級。
「預期管理可以透過加強與公眾的資訊溝通等方式引導公眾預期,從而提升宏觀政策調控效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陳彥斌表示,就貨幣政策的短期預期管理而言,2023年整體較好,並有一定改進空間。就年度預期管理而言,年初制定的主要經濟目標均較好實作,預期管理取得較好效果。就長期預期管理而言,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與「兩步走」超長期戰略安排對長期經濟增長預期起到了重要的前瞻性指引作用。
報告還顯示,2024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但是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份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迴圈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等。
綜合考慮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狀況,報告對下一階段的經濟增速目標和宏觀政策給出六大方面的建議:將2024年經濟增速目標設定在5%以上;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並采取「宏觀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攬子大宏觀政策組合;加強對增長政策的使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把TFP增速提升到2%左右;加強對結構政策的使用,著力最佳化經濟結構;在結構政策和增長政策的配合下,進一步加大穩定政策的力度;進一步發揮中國特色預期管理的優勢,更好地穩定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