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鄭州男子轉賬3.8萬,銀行失誤轉成38萬,銀行起訴三次均敗訴

2024-10-09財經

2022年,在鄭州一個法院上,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將劉某和王某告上法院 ,讓王某和劉某歸還在銀行那裏多得的34.2萬元,如若不然, 就讓劉某和王某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 聽到銀行相關負責人這麽說, 劉某和王某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劉某和王某是怎麽被銀行告上法庭的?他們究竟做了什麽事情 ?請您繼續往下看。

這天,王某為了趕緊完成手中的那筆大訂單 ,現在正在帶著廠裏的工人, 在劉某的廠子裏進貨,正當兩方人員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王某突然接到了銀行的電話 ,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三天前,王某在銀行給劉某打款時, 銀行多打了34.2萬元,希望他們二人可以把這筆錢歸還銀行。

聽到這件事情,王某就來氣了,一開始銀行打錯的時候 ,他費了好大勁去找銀行確認, 找了好幾次,他們都說賬單沒有問題 ,都不願搭理自己,而且還說不要讓自己再去找銀行,耽誤他們工作了 ,現在又來找自己說訂單有問題,這讓王某有點生氣。

過了一會兒,王某跟劉某商量, 他們說既然當時自己已經找過銀行了, 跟他們反映了相關問題 ,他們說沒有問題, 讓我們不要找了,那就說明這筆錢沒有問題, 現在又在找, 問題出在銀行那裏,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們該做的已經做了,所以不用搭理他們。

聽劉某這麽說,王某覺得劉某說的也在理,於是便贊同了劉某的做法。 後來銀行又打來電話, 當時王某就拒絕了歸還銀行多打的34.2萬元 ,銀行在聽到 王某這個態度之後十分的生氣 ,告訴王某說,如果不歸還的話就把他們告到法院, 讓他們承擔法律責任。

王某從商多年,見過了太多事情 ,聽得出來銀行是在嚇唬自己, 所以什麽也沒有回答就把電話掛了,之後銀行不死心 ,又把電話打到了劉某哪裏,劉某在聽說了銀行的要求之後, 也是直接拒絕,並且說自己只負責收款,其他的事情自己一概不知道。

而且劉某還說,在一開始他們把錢打錯的時候,王某就找他們核對過賬單 ,他們說過沒有問題的, 所以現在轉賬賬單出了任何問題, 都應該是銀行方面的全責, 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希望銀行不要再來找他們。

銀行負責人聽到劉某這麽說, 於是便立刻跟劉某道歉,他們給劉某說, 這確實是銀行方面的問題 ,是他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 這才造成了這種情況,所以希望劉某配合他們銀行的工作,把這筆錢給還回來, 而劉某卻對銀行說, 銀行的規矩是離櫃台概不負責,所以拒絕了銀行的要求。

銀行在聯系王某和劉某之後 ,都得到了拒絕, 最終沒有辦法 。一怒之下, 將他們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 銀行將王某的行為說了一遍,說王某這是在利用銀行的漏洞套取利益。

法院在聽了王某的陳述之後 ,認為王某和這件事情沒有關系, 王某當時發現問題時,已經向銀行反映 ,是銀行方面沒有受理,而且現在錢也不在王某的帳戶上, 所以這件事情和王某沒有關系。第一次起訴銀行敗訴。

後來銀行就又去起訴了劉某,經過銀行商量了半天之後, 他們決定以不當得利的罪名去起訴劉某,在法院 上劉某直接反駁了銀行方面的說法,並且指著銀行的鼻子大罵 ,說他們在解決使用者問題的時候, 那麽的不負責,在自己利益受到損失的時候 ,卻是這麽的一絲不茍,經過法院調查得知, 劉某的不當得利罪名不成立,銀行的第二次起訴,再次敗訴。

如果是幾千塊錢的損失 ,那麽銀行也就認了, 但是30多萬對於銀行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小數目 ,銀行不死心, 第三次又把劉某和王某都告上了法院。

在法院上,銀行方面說他們聯合在一起詐騙銀行的財產 ,但是讓銀行拿出證據的時候, 他們根本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證據證明二人是詐騙。

而且在銀行拿出轉賬回執單的時候 ,上面就是銀行寫上的38萬, 而且銀行也無法證明這38萬,就是他們二人由3.8萬改成的, 所以結果可想而知,銀行方面又敗訴。

在經過三次敗訴之後 ,銀行方面也知道,這場官司自己是贏不了了, 於是便也沒有再繼續起訴,吃了這個啞巴虧。

這3.8萬變成38萬,到底是怎麽回事?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曲折的故事? 請你繼續往下看。

劉某和王某都是出生於老百姓家中,後來靠著自己的打拼 ,在鄭州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工廠,雖然廠子不大,但是生意還可以, 賺的錢也夠養活一家人生活了。

王某開的是一家運動鞋加工廠,而劉某開的則是布料廠 ,兩人本來也沒什麽交集 ,後來王某接到一個大的訂單, 平常王某接貨的地方一次性滿足不了這麽多布料,所以王某就找朋友幫忙, 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之下, 王某認識了劉某, 在劉某的工廠進了一大批原料才滿足了那次訂單的需要。

自從這次合作之後,二人便就此相識 ,之後王某便經常到劉某的工廠裏去訂材料 ,時間長了,二人慢慢也就認識了, 劉某的布料廠雖然不大, 但是滿足王某這個工廠的訂單需求還是綽綽有余的。

於是隨著二人關系的拉近,王某就只在劉某的工廠裏進原料, 只有接到大訂單,劉某的廠子無法供應時, 才會考慮其他的材料供應商。

來有一次,王某又接了一個大單,在聯系了劉某之後 ,得知劉某的廠裏有充足的材料供應,於是二人便商量好了, 再在劉某的廠裏進一批貨, 根據訂單的需求,王某算了一下,大概需要3.8萬元的材料費用 ,統計完具體的需求量之後,王某便把數據給了劉某。

由於二人合作過多次 ,所以王某對劉某十分的信任, 再把訂單下了之後,就立刻把所有的錢款打了過去,那時候 ,劉某正在辦公室裏處理廠子裏的事務, 這個時候手機突然有銀行來的資訊, 劉某就知道一定是王某把錢打過來了, 便高興的去看看資訊。

看到資訊之後果然是王某把貨物的錢款打過來了, 但是看錢款的數量讓劉某十分的震驚 ,本來只有3.8萬元的貨, 為什麽王某給自己打過來的38萬元, 一開始,劉某還以為自己看錯了,於是便認真的數了好幾遍 ,確實是38萬元,這讓劉某十分納悶, 於是便立刻給王某打了電話。

打完電話之後,劉某就對王某調侃的說,為什麽要給他打38萬元呢 ,是要把之後的訂單預付了,還是打算送我一筆錢呢, 在聽到劉某的調侃之後 ,王某也納悶, 自己明明就打過去了3.8萬元,為什麽會有38萬呢。

後來劉某聽王某的語氣,不像在開玩笑,於是便把資訊截圖讓王某看 ,王某看完十分的震驚, 便心想自己真夠粗心的, 竟然多打了一個零,幸虧劉某是老合作夥伴了, 如果是其他人的話,可能這筆錢就要不回來了。

王某在想完這些之後,便下意識的去看了一下自己的轉賬記錄 ,這一看之後,他又感到了疑惑, 他看了自己轉賬記錄上顯示的確實是3.8萬元, 他看了好幾遍, 確定自己沒看錯之後,便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劉某 ,劉某也說 既然你轉了3.8萬元,為什麽會給我打來38萬呢, 難道是銀行方面出了什麽問題嗎。

二人在經過一番商量之後,便決定去銀行看看具體情況,他們二人害怕 因為這一筆錢讓自己的生意受影響,也害怕說不定會因為這筆錢讓自己坐牢,於是, 王某便率先趕去銀行,讓銀行檢視自己的轉賬資訊。

在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在檢視完王某的轉賬資訊之後, 便對王某說,他轉的確實是3.8萬元, 不可能是38萬 ,一定是王某看錯了,聽到這個訊息之後, 王某便對銀行工作人員說,自己確實收到了38萬 ,會不會是銀行的交易系統出了什麽問題。

聽到這個資訊之後,銀行的工作人員便對王某說 ,銀行的交易系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肯定是王某看錯了, 得知這個訊息之後, 王某便只能先回家了,回家之後, 王某還是覺得不太放心, 於是便又給銀行的客服打了電話, 在得到客服的查詢之後,發現他的轉賬記錄也是3.8萬元。

經過兩次核認,自己的轉賬確實是3.8萬元,那為什麽劉某會收到38萬呢 ,後來,王某又一次去銀行確認,銀行見王某幾次三番的來銀行查這個問題, 於是便失去了耐心, 對王某說,銀行的轉賬系統不可能出現任何問題, 如果真的打去了38萬,那就讓他們拿著自己花吧。

在得到這個訊息之後, 王某和劉某便只能作罷,心想自己白得了30幾萬元 ,也挺好的, 於是便也沒有繼續追究,後來才剛過去三天 ,銀行方面就打來了電話,讓他們把這筆錢還給銀行 ,於是便發生了上文所說的事情。

在這件事情鬧大之後,這件事情受到了廣泛的關註,有人認為銀行作為專門的金融機構 ,不應該出現轉賬錯誤這種事情, 所以這個責任應該是銀行的全責 ,我們也希望銀行能夠正視自己的服務態度,擺清楚自己的定位, 守護好廣大群眾的財產安全,盡到他們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