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5000萬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 失去產品選擇權?

2024-02-20財經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2023年年末,央企工作的王女士在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存入了12000元,但是,她現在比較迷惑的是該選擇哪一種投資理財產品。

當向周邊朋友尋求建議時,她發現,在不同銀行開設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的朋友,能夠購買的理財產品各不相同,甚至定期儲蓄的利率也各不相同。王女士帳戶所在的銀行只能提供3年期、2.1%的利率,而此時招商銀行同款儲蓄利率接近2.9%。

因為不能跨行購買儲蓄產品,王女士只能與更高的利率擦肩而過。她很後悔地向記者表示:「當初開戶階段太草率了,應該仔細選擇一下。沒想到,銀行之間差別這麽大。」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指出,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環節不順暢。

「按政策規定,符合資格的勞動者可任意選擇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但在實踐中,只能在開戶行指定的產品範圍內進行選擇。」該報告顯示。

銀行限定了養老金產品

上述報告的調研中有不少人反映,因開戶行還未上線全部合格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只能舍棄最心儀的產品,這也限制了對個人養老金的參與。

年初正是各家銀行拉「人頭」在自家開設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的重要時間段。因此,甄別開戶行以及選擇產品,非常重要。

人社部近期表示,在36個城市及地區先行實施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執行平穩,先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將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

2024年年初,各大銀行再次出現了個人養老金開戶熱的情況。與以往相比,各家銀行展開活動的力度更上一個台階。

記者了解到,一些國有銀行給予開戶者50元支付貼金券、80元立減金、50元微信立減金以及25元紅包現金等。

按照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釋出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的參加人可以選擇一家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也可以透過其他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指定。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指出,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作為特殊專用資金帳戶,參照個人人民幣銀行結算帳戶項下Ⅱ類戶進行管理。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與個人養老金帳戶繫結,為參加人提供資金繳存、繳費額度登記、個人養老金產品投資、個人養老金支付、個人所得稅稅款支付、資金與相關權益資訊查詢等服務。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還指出,參加人自主決定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的投資計劃,包括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投資品種、投資金額等。

「個人養老金依托銀行作為平台連線,銀行持有唯一開戶機構和自營保障型養老金融產品兩張‘王牌’,吸收了最多個人養老金客戶。」【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指出。

據調查,截至2023年5月底,先行城市某銀行個人養老金開戶數38萬戶,其中實際繳存戶26萬戶,繳存資金4億元,購買理財類、基金類、儲蓄類產品的戶數比例依次是1:2.1:92.8,購買金額的比例依次是1:2.6:7.8,戶均購買金額的比例依次是1:1.2:0.1。可見,銀行自營的儲蓄類個人養老金產品吸引購買人數多但人均購買金額少,人均購買金額最多的是基金類產品,顯示這部份購買群體的收益期望和風險承受力均較高。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報告也指出,「許多先行城市上線保險類產品不多,除了銀行引流之外,還有一些重要原因,例如,保險機構與銀行之間系統對接較復雜,導致保險類產品上線慢,一些銀行將獲客成本轉嫁給保險機構,造成這些機構市場開拓成本高,保險類個人養老金產品市場知曉率低,銀行代銷動力也不足,造成此類購買規模小等」。

開戶行的話語權

2023年,已經有超過4000萬人,開設了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

近日,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唐霽松透露:「調查報告顯示,建立個人養老金帳戶的人員中只有1000萬人左右完成了資金的儲存,實際繳費人數僅為參加人數的30%左右,人均儲存近2000多元,選擇1.2萬元定額繳費的人員比例低於10%。」

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推進,短期內有5000萬人開設了個人養老金帳戶。

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6月8日,有23家銀行獲準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這些銀行並非都提供所有種類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其中,僅有8家銀行均開通了基金、保險、理財、儲蓄交易業務,有2家銀行僅開通了儲蓄交易業務。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指出,在調研中「被詬病」較多的是銀行引流問題。由於參與個人養老金的第一道程式是開戶,開戶銀行有絕對優勢可以「獲客」。此外,在銀行業績考核中,個人養老金繳存金額計入銀行存款收入,購買儲蓄類和理財類個人養老金產品計人銀行業務收入,開戶銀行也有很強動機「留客」,造成其他金融機構處於不公平競爭地位。

據調查,城市某銀行個人養老金開戶數38萬戶,保險類產品上線慢,案例中甚至尚無購買。

在銀行開設個人養老金帳戶後,參加人也可以變更開戶行。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第十一條指出,參加人可以在不同商業銀行之間變更其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參加人辦理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變更時,應向原商業銀行提出,經資訊平台確認後,在新商業銀行開立新的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參加人在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變更後,資訊平台向原商業銀行提供新的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及開戶行資訊,向新商業銀行提供參加人當年剩余繳費額度資訊。參與金融機構按照參加人的要求和相關業務規則,為參加人辦理原帳戶內資金劃轉及所持有個人養老金產品轉移等手續。

記者進入某商業銀行App,在個人養老金帳戶設定內沒有找到相關變更開戶行的頁面,然後,開戶操作,在該App上可以迅速完成。

此外,變更開戶行需要開具多項資訊證明,查詢原帳戶余額以及向新商業銀行提供參加人當年剩余繳費額度資訊等手續。

「很麻煩。」在央企工作的王女士面對著不理想的理財產品,不願意花太多精力去「折騰」自己的資金帳戶。

原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受機構合作不暢、產品準入較慢等影響,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基金產品和保險類產品實際上供給相對不足,消費者在單家銀行可以購買的產品數量相對有限。

「由於個人養老金產品起步較晚,不僅產品與養老的服務關聯性不強,而且產品設計單一、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不同銀行采取的產品在存取方式、期限結構、利息水平等方面差異不大,保險產品可分為專屬的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三大類,同類產品的繳款內容相似度高,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個人化、多元化的養老金融需求。再加上受資本市場投資環境的影響,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投資、收益不理想,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僅為2.3%,基金產品多數收益波動較大,有的甚至出現破凈,產品收益與期望的差距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梁濤說。

(編輯:孟慶偉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