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電池國家隊」下場 三大央企投資鋰電「鼻祖」

2024-10-12財經

本報記者 陳燕南 北京報道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正在成為央企資產整合的重點內容。

據悉,中國一汽擬投資力神(青島)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神青島」),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同步參與,共同打造國資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推動中央企業新能源汽車業務加快實作高品質發展。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企查查上查詢到,力神青島由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力神」)控股,持股比例達68.7831%。

據了解,力神電池是一家有著26年歷史的老牌電池供應商,曾經與比亞迪、比克電池、ATL並稱為鋰電「四大鼻祖」,不過力神電池所屬公司天津力神的股東多次易主,隨著市場的發展,後起之秀不斷湧進,近幾年來力神電池已經逐漸淡出視野之外。

國際智慧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透過三大央企共同助力資產整合,有望發揮出其最大產業價值。」

記者就一汽投資事宜采訪一汽方面和天津力神,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復。

「國家隊」集結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召開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推進會暨重點計畫簽約儀式。會上,12組26家單位專業化整合計畫集中簽約,其中就包括中國一汽、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與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誠通」)的動力電池領域專業化合作計畫。

記者了解到,力神青島由天津力神控股,後者則屬於中國誠通的下屬二級公司。

中國誠通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郭祥玉表示:「中國誠通將與有關各方密切合作,抓緊推動整合計畫落實落地,以實際行動支持央企新能源汽車業務形成合力。」

有分析認為,中國一汽投資控股力神青島,將使得後者資金更加充沛,創新研發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強。「透過本次專業化整合,可形成協同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承接戰略性新興產業任務的央企動力電池產業資源平台,進一步提升央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創新力、研發力、掌控力和話語權,對於推動央企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中國一汽黨委副書記、董事王俊治稱,後續,中國一汽與各股東方努力將力神電池打造成為央企動力電池標桿企業。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今年以來,中央企業正在按下改革「快進鍵」、跑出改革「加速度」。

此前有業內人士指出,汽車央企的銷量80%以上甚至有的高達90%都來自於合資品牌,合資品牌為汽車央企支撐了大部份的規模利潤和市場占有率,這與過往國資委的考核還是比較銜接的。因為過去國資委考核的是經營業績,就是銷量和利潤。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激烈的當下,依靠合資品牌充當「利潤奶牛」的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

今年兩會,國資委再次釋放出對汽車央企改革的強烈訊號。2024年3月5日,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表示,將對直屬中央的三家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業務的單獨考核,不以當期利潤為考核重點,將重點轉向為技術、市場占有率和發展能力的考核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樣的考核方式將新能源業務和合資業務、燃油車板塊進行分割,分開進行考核,必然會推動三家汽車央企在投資結構、產品結構、品牌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等方面改革深化。

在相關部門的鼓勵支持下,汽車央企正在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賽道轉型。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一汽、東風公司、長安汽車三家汽車央企完成新能源汽車直接投資近360億元,投資比重超過60%。

不過,三大汽車央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仍存在發力空間。數據顯示,2023年,三家汽車銷量合計約占整個汽車市場份額的30%,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汽車2023年的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24萬輛、48萬輛、52萬輛,分別占全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的2.5%、5.1%、5.5%。

再度承載期望的鋰電「鼻祖」

事實上, 此次購買「鋰電鼻祖」也成為了汽車央企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板塊的重要一環。

「現在電池行業比較講究規模效應,目前來看集中度也很高,比如在國外,日本國內松下一家獨大,南韓LG、三星也幾乎處於壟斷地位,目前中國的電池供應商非常多,還處於競爭激烈的狀態。」張翔對記者表示,「國家資產整合是非常有優勢的,可以統一協調,平衡各方利益,從而發展壯大,整合以後資產發揮的價值就更大了。」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企業存量來看,中國現存1.5萬家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區域分布上,廣東最多,有4849家,在全國總存量中占比高達32.1%,其次是湖南,現存2980家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占比19.8%,江蘇憑借現存1206家動力電池相關企業,排名前三。

據了解,隨著全球對新能源車輛的需求不斷增加,動力電池作為核心技術,正面臨供應鏈保障和技術升級的雙重挑戰。此次整合不僅有助於最佳化上遊資源供應,還將推動動力電池企業在技術研發、制造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上的進一步提升。那麽,此次購買的力神電池在三大汽車央企的光環加持之下是否有望突圍呢?

時間撥回到1997年,天津力神由天津市政府聯合多家國有投資機構共同創立,公司的技術來源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十八所」),這家機構在1995年研制出中國第一款鋰離子電池,是中國鋰電池技術的輸出基地之一。在資金和技術的加持下,天津力神一成立便是國內投資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鋰電池生產企業。

此時,被稱為「大哥大」的摩托羅拉剛剛開始在中國大地上風行,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則成為幫助力神開啟市場的第一大客戶。

在2015年前,力神電池都穩坐行業前五,但大股東經歷數次更叠,頻繁變遷。從最早的中國電科十八所到天津國資、再到中海油再度回歸中國電科,導致公司戰略不明確,研發投入和產能擴張滯後。

此外,力神電池激進的擴張計劃也因資金問題而受阻,導致公司錯失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記者查閱天津力神官網,發現目前力神電池有聚合物電池、圓柱電池、方形電池三種產品。不過方形電池主要用於無人機和移動電源。圓柱電池主要用於電動四輪車、電動兩輪車等產品。

另外,根據不完全統計,力神電池從2006年開始,曾7次嘗試沖擊IPO但卻未果,事實上,在經歷了高速發展期後,動力電池行業格局開始固化。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有52家動力電池企業實作裝車配套,較上年減少5家。其中,排名前3、前5、前10的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占比分別為78.8%、87.4%和96.8%,而2022年分別為78.2%、85.3%和95%。可以看出,動力電池市場集中度還在進一步走高。

但是即使產業挑戰加劇,近幾年力神電池也在積極發展,試圖重現輝煌。在產能端,力神電池自2021年起,先後啟動了滁州、無錫、天津濱海基地的建設,總投資合計超364億元、規劃動力電池產能84GWh。公司計劃到「十四五」末實作總體年產能超125GWh,到2030年年產能達到400GWh。根據公司此前規劃,力神的動力電池板塊將在2024年下半年申報IPO,到2025年實作A股上市。

「透過整合,規模擴大之後競爭力也會更強。‘力神’規模大了以後,研發能力也會更強,采購成本也會更低,利潤更高了。」張翔表示,「而且對於主機廠來說,電池的供應也更加穩定。」

如今,整車廠自研電池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不少車企都在布局自主電池產業,透過投資與合資合作,加速對電池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在這種背景下,三大汽車央企選擇了力神電池,也是看中了其深厚的技術積累——最新釋出了能量密度高達402Wh/kg的半固態電池,且多年來積累的廣泛客戶資源。

有業內人士認為,力神電池作為三大汽車央企轉型新能源的關鍵力量,既是機遇也有挑戰。不過要想讓整合發揮出最大價值,還是要先解決公司當下因大股東更替及戰略不確定性,面臨的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