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趙建:走出通縮——一部反教條主義鬥爭史

2024-03-23三農

趙建系西京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成員

取消金本位制,改變政府不作為的自由主義信條,掙脫布雷頓森林體系,擺脫馬斯垂克條約限制,不再固守貨幣供給規則,放棄利率底線,毫無節制的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等等這一系列舉措,都是過去 一百年西方諸國「走出通縮」的重要教訓和經驗 。這個過程也表明, 世界各國走出通縮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與教條主義作鬥爭的歷史

如果不全面深入的研究1929年美國大蕭條—— 資本主義國家最嚴重、最持久的通縮史 ,就很難對 通縮的發生機理及反通縮的政策 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事實證明,最近十幾年,從次貸危機到疫情危機,能夠迅速走出通縮實作復蘇的國家, 都是能夠從大蕭條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的國家 。比如美國,美聯準的官員幾乎都是研究大蕭條的學者,以伯南克為代表。

然而, 對大蕭條的研究至今並沒有完全一致的結論 它發生的太突然 。就在大蕭條發生的前一年,當時最紅的經濟學家伊凡.費雪在多次悲觀預測被打臉後宣稱,美國經濟將永遠保持繁榮,美國股市也將永遠不會崩潰。又是熟悉的「 這一次不一樣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柯立芝繁榮的狂歡,樂觀情緒蔓延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都認為美國已經進入了一個與以前周期性危機不一樣的新紀元、新時代

而當它發生以後, 又沒人相信它會持續那麽長的時間 。那時,西方人對自由市場經濟制度「迷之自信」,認為通縮即價格的普遍下跌會透過降低成本自發將供需調整到一個新的水平,企業的產品也會因為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下降重新變得有利可圖, 市場會自我修復從而達到一個新的均衡點 。也難怪,因為 那時的市場經濟國家不僅有制度自信,還有理論自信 ,即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如日中天,福利經濟學定理已經透過數學嚴格的證明了市場萬能論。事後證明 對市場的迷信也是一種「烏托邦」

正因為有強大的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讓當時的胡佛政府保持了驚人的戰略定力, 他們堅信「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會帶領美國走出通縮 ,重現繁榮。當然,胡佛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反通縮措施,但基本上是被動的,揚湯止沸型的,對根本上不利於反通縮的制度沒有進行重大的調整,比如在銀根非常緊缺的情況下, 依然死守著金本位制

這樣的死板的教條主義令美國經濟陷入了萬劫不復。隨著通縮的進一步加劇,銀行危機隨之發生,數千家銀行倒閉,無數家銀行因為擠兌而休假暫停營業, 恐慌隨之在全社會蔓延 。銀行的崩潰導致企業成片破產,失業率一度飆升到了30%。當時熟悉的畫面是,在曾經繁華的紐約,滿街都是無所事事等著領取救濟麵包的人。到了冬天,餓死人、凍死人的事情時有發生。整個資本主義國家陷入空前絕望, 持續嚴重的通縮已經讓市場經濟陷入崩潰

一個原先充滿活力、透過自由市場充分調動社會積極性的「燈塔」國家何以發生如此可怕的危機?發生危機後為何又遲遲不能恢復? 對這一問題的追問, 打破了新古典經濟學「薩伊定律」的理論教條 ,誕生了宏觀經濟學,誕生了肯恩斯主義經濟學,誕生了借鑒社會主義做法的 羅斯福新政 ,奠定了以後美聯準貨幣政策的底色和基調。伯南克說,大蕭條是宏觀經濟學研究的聖杯。他聲稱美國能走出次貸危機和疫情危機,大蕭條的思想遺產居功至偉。我們都知道, 伯南克窮其一生的學術生涯都在研究大蕭條

解釋大蕭條的觀點可謂百家爭鳴,當前令人信服的觀點還是伯南克認同的 貨幣供給不足導致的通貨緊縮 。而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制度根源,則是 當時美國政府當時犯的「教條主義」錯誤 ,那就是不合時宜的守著金本位制和市場萬能論不放。對於這一點,伯南克直接明確的說:「經歷通貨緊縮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堅持國際金本位制」(【伯南克論大蕭條】,第8頁)。

當然,市場經濟國家普遍信奉金本位制也是有深刻的歷史和社會原因的。 一是二十世紀20年代的經濟和金融動蕩,主要面對的是通貨膨脹的壓力 二是1970-1913年西方國家經歷了最長時間的穩定發展階段,被普遍認為是金本位制的成果 。這些都讓市場經濟國家對金本位制有無比的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然而物極必反, 過度的自信和堅持就成了教條主義 。當形勢發生變化,經濟不再持續增長,當大通脹、大繁榮變成大通縮的時候,還在刻舟求劍式的堅持金本位制,那就犯了嚴重的教條主義錯誤了。

事實證明,在通縮的環境裏,金本位制表現出極為嚴重的順周期性,加劇了通縮的後果,形成了可怕的緊縮螺旋。因為經濟崩潰後,隨著企業破產、銀行倒閉,銀根緊縮,人們加大了對黃金的擠兌和窖藏,同時大量黃金也開始外流,導致 貨幣供給嚴重不足 ,社會處處缺錢,通縮排一步加劇,加重了經濟危機造成的災難。

那麽為什麽在通縮的環境裏,這些號稱民主決策的國家還在教條的堅持金本位制?伯南克給出的解釋是「 主要是受國內外政治因素和當時主流的經濟思想及哲學觀點的影響 」(P19)。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 越是最先打破教條主義放棄金本位制的國家,越是能較快的走出通縮走向復蘇 。1931年英鎊集團國家(英國及其貿易夥伴)最早放棄了金本位制;1933年美國放棄金本位制;1934年義大利放棄金本位制。法國的戰略定力最強,1936年才不得不放棄。現實也表明,義大利和法國也是最遲走出通縮走向復蘇的。

走出通縮,不僅僅是與金本位制的教條主義作鬥爭, 還要與更深層次的教條主義理念作鬥爭 ——即當時資本主義國家一直堅持的「市場萬能,政府無為」論。不過還是形勢比人強,當危機越來越嚴重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國家也放棄了政府不幹預、市場自發恢復的教條主義理念,學習當時如日中天的蘇聯經驗(當然不會公開表示),采取了一系列社會主義與計劃經濟味道的措施。比較著名的是羅斯福新政,對於幫助美國走出通縮的大蕭條至關重要。

歷史吊詭的是,在半個世紀後,中國最偉大的反教條主義鬥士鄧先生采取了與羅斯福相似的行動,只不過是在取向上恰好相反,是向當時如日中天的自由市場國家美國學習 。當時社會主義經濟式微,自由市場繁榮,鄧先生借鑒的正是市場機制的優勢。他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一句頂一萬句,打破了中國幾十年的教條主義,推動中國解放思想,走向了改革開放後的持續繁榮。

歷史經驗同樣證明, 本在1990年房價股價崩潰後,沒有及時走出通縮,也與沒有及時打破教條快速采取反通縮措施有很大關系,以至於錯失了最佳的政策視窗,陷入了30年的通縮陷阱。

可見, 走出通縮就是一個與教條主義不斷做鬥爭,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 。2020年面對及百年未遇的疫情危機,世界各國都打破了過去的財政和貨幣規則,為了走出通縮實施前所未有的債務擴張和貨幣放水。尤其是作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美國,更是沒有底線的大放水,一遍遍的打破債務上限。同時也靈活的借鑒了羅斯福新政的經驗,還有可能積極的向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學習,先後透過了基建、芯片、通脹三大法案,不僅迅速推動美國經濟走出通縮,還有力的控制了四十年一遇的通貨膨脹,而且還激發了創新活力, 湧現出了新一輪人工智慧革命

中國經濟當前在各種因素疊加的沖擊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不足,縮是制約當前中國經濟復蘇的主要矛盾。與其它國家相比,中國在通縮面前保持了較高的戰略定力,堅持不搞無序的債務刺激和大水漫灌,堅持高品質發展的道路。在貨幣政策方面,堅守匯率不貶值,保持利率適中(實際利率仍然較高),以結構性貨幣政策為主。財政政策方面,總體上還在堅守30年前歐洲的【馬斯垂克條約】:3%的赤字率,60%的政府杠桿率。要知道,在十年前歐債危機發生後,歐盟已經不再堅持這個教條。

根據世界反通縮的歷史經驗,中國要走出可能的通縮,實作更加強勁的復蘇,也需要與教條主義作鬥爭,根據形勢變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事實上, 中國決策層也一直在做這些,不斷的對前期的緊縮政策進行糾偏 ,這在房地產政策方面表現的最為明顯。 從「三條紅線」,到「三支箭」,「三大工程」,就是根據房地產供需形勢做出的調整 。從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央做出了「 以進促穩 」、「 先立後破 「的政策轉向,這也是打破教條主義實事求是的表現。

這些政策糾偏很快出現了效果, 在股市上表現最為明顯 。1月份股市大幅下跌後,春節後開始大幅反彈,當前基本上恢復了穩定。可以說是資本市場基本走出了「通縮」——二級市場資本品價格已經止跌。其它領域也在改善和發力,央行資產負債表也在快速擴張。要讓中國經濟全面走出通縮走向復蘇, 需要更大層面上打破教條主義,不斷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走主流文明的開放道路 。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打破教條主義走出通縮方面,應該會比其他國家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