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河北青年放棄鐵飯碗,花13年學會一項手藝,全世界沒有第二個人會

2024-01-30三農

文 | 晚城

編輯 | 晚城

有一種書,開啟之後宛若遊龍一般,用筆輕輕撥動,無論是從左看還是從右看,都會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是一種名為 龍鱗裝 的書籍 傳統裝幀方式 ,即使是從事書籍裝幀行業十幾年的人,都很少知道這種方式。

龍鱗裝古書

然而一北漂小夥,經過13年的努力,無數次的前功盡棄,廢掉的紙快堆滿了一個屋子,指紋都被磨「掉」,吃著餅和鹹菜,終於將這種裝幀方式重現。

他還結合時代需求進行了創新和發展,根據書中的內容增添上了美麗的圖案, 這項技術,全球只有他一人掌握。

這種龍鱗裝究竟是什麽,小夥是如何將其復原的?

所謂 龍鱗裝 ,指得是一種書籍的 裝幀方式 ,如今我們所看到了書籍或者紙張,會根據厚度和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裝幀方式。

其中一些筆記本采用的是 雙線圈 ,顧名思義連線紙全靠著一排線圈,不用擔心在翻頁時會折到紙張,但撕下的紙張會不整齊。

還有活頁裝,這種裝訂方式較為少見,但相比雙線圈,更加容易將紙取下,以及常見的 無線膠裝,這種方法經常用於教科書的裝訂。

一些比較厚的書籍中,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類的書籍中,還會采用裸背裝,在書背上便可以看到規整結實的排線。

裸背裝

這些大多用於現代書籍的裝幀方式,在古代沒有發達的科技時,會直接采用將書折起來的方式,名為經折裝,在不用的時候比較節省空間。

或者更加省力氣,將其卷起來,在卷尾還會加一個軸,方便開啟和收起,卷好的成品還會用一個繩子捆起來,此外還有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和如今的大部份書籍裝幀方式一致。

卷軸

龍鱗裝 這種方法,又名為 魚鱗裝 或者是 旋風裝 ,因為繁瑣復雜的工藝,加上量產難度高,很難看到使用這種方法的書籍,目前故宮博物館珍藏著一本 【刊謬補缺切韻】

相傳是在清朝滅亡之際,溥儀將其到帶出皇宮,之後流落到民間,後來又被故宮博物館收錄。

這本書最初由唐朝 王仁煦 撰寫,在宋朝裝裱的時候, 按照每頁之間相隔1cm粘上,第一頁位於紙的最右端,後面的按照順序依次粘上。

因為開啟之後,書頁紙張像是 鱗片 一樣,且整齊規律,在加上收起來以後,每個書頁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轉 ,像是風刮起來的氣旋一樣規律,才取得上面的名字。

這種裝訂方法的好處是可以 更好保護紙張書頁 ,相比傳統卷軸裝幀出來的書籍更短,代表著古代的裝幀方式從卷軸,向著如今 將紙張疊在一起裝訂 的方式 過渡。

外形似卷軸,但長度大大縮短,既便於翻檢,又保護了書頁,可視為卷軸向書冊過渡的一種裝幀形式,明洪武年間重裝時保留了原裝形式。

因為裝訂方式過於復雜,在如今已經很少在市面上看到這種書籍, 其制作過程需較為繁瑣,其中帶有色彩的龍鱗裝制作方法,對動手能力的考驗較高。

為重現這種裝幀方式,在書籍裝幀行業工作多年的張曉東開始了對龍鱗裝的研究,最初的原因是出於對這種裝訂方式的興趣。

張曉棟 小時候在 河北張家口 ,他的父母因工作忙碌,經常不在家裏,無所事事的張曉棟便回到老房子裏,開啟一些收藏的古籍開始隨意翻閱。

盡管那個時候張曉棟年齡小,認識的字數有限,書上的內容並不能完全看懂,卻不知為何,每次開啟書籍後, 總會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讓思念父母的張曉棟平靜下來。

在2006年的時候, 張曉棟從沈陽航空工業學院畢業, 依然對書籍心心念念, 之後在機緣巧合下進入了北京一所印刷技術協會工作。

那時電子產品開始盛行,MP4、手機的功能逐漸完善,隨著而來的還有電子書籍,原來一個非常厚且沈重的書籍,換成電子版便成為了十幾兆大小的檔。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給讀者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不用再受限於閱讀的載體,想看書的時候,直接開啟手機便可以看,這無疑給傳統的書籍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得益於工作的機會,張曉棟接觸到了很多的行業專家,對傳統書籍的印刷技術認識在不斷提高。

對於傳統紙質書籍,張曉棟是非常喜愛的,希望有一種書可以滿足人的各方面想象,同時還會順應時代的主流。

無意之間,在 【古籍版本鑒定叢談】 接觸到了 「龍鱗裝」 ,對於張曉棟來說,這無疑是 夢中情「書」 ,幾乎可以滿足他所有的想象。

但知道「龍鱗裝」書籍的少之又少,甚至是一些從事書籍工作十幾年的人,都從未聽說過這種裝訂方式,並且相關的資料十分稀少。

為找到這種方式,張曉棟開始不斷嘗試,四處拜訪專家,終於明確了這種書籍的裝訂方式,但選用何種紙作為書的材料,又是一個難題。

這種紙張不能太硬太厚,並且還要可以支撐正反兩面書寫,否則成品書會重,不能再翻動的時候輕盈起舞。

試了上百種紙,廢棄的材料堆滿了一個屋子, 張曉棟終於找到了一種絹文宣紙 ,無論是墨水 的浸染程度還是輕薄程度,都非常符合張曉棟的需求。

為了緊隨時代潮流,和古代的龍鱗裝書籍做出區別, 張曉棟使用了不同的辦法,在上面添加了很多美麗的圖案。

第一部作品【金剛經】還采用了將一張紙疊起來的方法,更好的去貼合實際使用,避免印刷過程中因紙張過薄被破壞。

成品的經書一共217葉,使用了32種不同的篆體,全部展開後總長共8公尺,畫作上的人物姿態十分飄逸,制作時間長達兩年半,完工於2010年。

張曉棟並沒有閑下來,他將目光放在了經典名著【紅樓夢】上面,透過經折裝和龍鱗裝結合的方式,張曉東將其命名為 「經龍裝」 ,將曹雪芹的著作,孫溫的對紅樓夢的繪畫,都放在書上。

然而,在費盡千辛萬苦制作完成後,將【紅樓夢】展開之後,紙張因為經受不住重量,突然斷開了。

事實上在制作過程中,便曾經出現過因為太重,難以將書抱起來的方式,為增加書籍堅固程度,開始采用 縫線 加固的方式。

在2015年,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之際,有一個周年紀念特別展,張曉棟和他的團隊經過緊趕慢趕,終於將 【清·孫溫繪程甲本圖文典藏版紅樓夢】 做完,參加了這次展覽會。

當這幅作品出現在展會上的時候,有人看到後深感震撼,評價張曉棟這不是在做書,是在創造歷史,將來要被載入史冊。

對於書籍的追求,張曉棟並沒有停止,他又在「龍鱗裝」的基礎上,開發了 蝴蝶裝 遊龍戲鳳、千葉 等裝幀方式。

多年對書籍的孜孜追求,讓他獲得了30多項發明專利,並被評為 「龍鱗裝傳統裝幀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傳統的書籍為人們帶去和傳遞知識,在如今的生活中我們仍然難以離開, 而張曉棟的龍鱗裝書籍,更多的是帶來藝術性的觀賞。

這種使用的現代印刷科技,加上傳統的裝幀的技藝,完全組合為一種全新的作品,讓讀者可以從各個方面切身感受作品,仿佛跨越了空間和時間。

資訊來源:

1.【人物·故事】:【20220929「復活」龍鱗裝·張曉棟】2022年9月29日

2.北京日報:【經龍裝【紅樓夢】亮相懋隆藝術節】2018年10月25日

3.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龍鱗裝傳統裝幀技藝】2023年7月12日

4.廣東共青團:【他花13年掌握的中國手藝,全世界沒有第二個人會…】2022年4月11日

喜歡本期節目,請您點選「關註 」,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於網路,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