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陜西省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率先完成黃河生物名片蘭州鮎染色體水平上的全基因組測序

2024-01-05三農

近日,陜西省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蘭州鮎研究團隊率先完成並行表了「黃河生物名片」蘭州鮎全基因組圖譜,這是第一個有關黃河瀕危魚類蘭州鮎染色體水平上的全基因組序列。該項工作的完成,將提供大量與蘭州鮎重要性狀相關的功能基因,有利於從功能基因組角度揭示蘭州鮎生長、發育、代謝、免疫等重要生命現象的分子機制,為進一步探究其瀕危的內在因素奠定基礎,對於中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都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蘭州鮎基因組圖譜

據了解,蘭州鮎是中國特有瀕危魚類物種,僅分布在黃河中上遊河段,在黃河生態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已被列入中國十大河流水生生物名片。其基因組由30條染色體組成,全長794.43 Mb。研究表明,蘭州鮎的特有基因家族主要富集在胺基酸代謝相關通路中。此外,研究發現蘭州鮎趨化因子受體和清道夫受體基因家族發生收縮,這可能與其較低的免疫反應有關。這一發現為研究蘭州鮎的瀕危機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陜西省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黃河水產研究所)長期致力於蘭州鮎的保護與永續利用研究工作,先後從群體、個體、分子、遺傳和生化等層面全面科學地揭示了蘭州鮎的種質特性,研究了蘭州鮎瀕危的環境因素和資源衰退的遺傳學機制,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制定水產行業標準【蘭州鮎】1項,部份成果曾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並獲陜西科技進步獎2項。此次蘭州鮎全基因組圖譜繪制和發表,為進一步探究黃河魚類物種適應力前進演化及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奠定了基礎,從而對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具有指導意義。

知識連結

蘭州鮎(Silurus lanzhouensis)又名黃河鯰 ,隸屬於鮎形目(Siluriformes)、鮎科(Siluridea)、鮎屬(Silurus),營養價值高,俗有"黃河鯰魚活人參"之稱,具有十分廣闊的養殖前景。黃河寧夏段是其典型分布區,但由於水體汙染、過度捕撈、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蘭州鮎野生族群日趨衰退,已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

蘭州鮎體長,頭較為扁平,體表光滑無鱗,皮膚富於粘液,側線上有一行粘液孔。眼小,口橫寬而大,下頜突出,須2對,頜須長超過胸鰭基部。體後部側扁。口裂末端與眼前緣相對。背鰭小,胸鰭刺後緣鋸齒極其微弱。

蘭州鮎屬於肉食性魚類,常棲息於河流緩流處或靜水中下層,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4月下旬到5月中旬繁殖。在中國分布於黃河水系的蘭州及內蒙古托克托縣和巴彥淖爾盟四分灘,黃河陜西段有一定的資源量。從營養學角度上,蘭州鮎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魚類,肌肉(鮮樣)中粗蛋白品質分數(17.4±0.7)%,粗脂肪(2.22±1.09)%,粗灰分(1.12±0.09)%,水分(80.4±0.8)%。肌肉中含有18種胺基酸,總量為(71.29±3.71)%(品質分數,幹樣),其中含量最高的為谷胺酸(10.43±0.47)%,含量最低的為胱胺酸(0.663±0.040)%,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總量為(30.24±2.18)%,占胺基酸總量的42.38%,其構成比例符合FAO/WHO標準。蘭州鮎肌肉中限制性胺基酸為纈胺酸、白胺酸和異白胺酸,必需胺基酸指數(EAAI)為69.3,4種鮮味胺基酸總品質分數為24.62%(幹樣);磷含量顯著高於其余12種礦物元素(p<0.05),鋅在8種微量元素中含量(10.18mg/kg,鮮樣)最高,鐵(8.31mg/kg,鮮樣)次之,硒含量(0.31mg/kg,鮮樣)豐富。

蘭州鮎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總量的65.21%,並以油酸(C18:1)和亞油酸(C18:2)為主;脂肪酸中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占總脂肪酸的33.39%,二十碳五烯酸(EPA)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別為5.12%、7.65%。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馮玉龍

編輯 於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