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試驗揭秘輪蟲多少時苗下塘成活率最高,長得最快!

2024-01-10三農

編輯 | 水產研究社

最新先發 | 了解最新水產養殖知識,關註: 水產研究社

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水質調節,技術交流,生態養魚,養蝦,養蟹,健康漁業,您值得信賴的水產小幫手。

魚池底泥中含有大量浮遊動物休眠卵,萌發繁衍後是中國幾種主要養殖魚類魚苗和成體鱅 、鯽等魚類的適口餌料。

李永函等 系統地研究了魚苗池中輪蟲冬卵的萌發規律 、影響因素及輪蟲 的增殖與利用 ,提出了魚苗適時下塘的生物學指標及生態學管理方法。

除輪蟲外 ,何誌輝等還研究了溫度 、鹽度等環境因子對多刺裸腹溞和蒙古裸腹溞繁殖和生長的影響 ,為後續吳青等、李荷超等及陳祥探討人工培 養水蚤等大型浮遊動物提供了理論依據 。

中國池塘養魚通常采用全池灑豆漿飼養魚苗的傳統方法 。大部份豆漿沈入 水底 ,僅少量為魚所食 。

用天然餌料培育魚苗不僅節約飼料 ,而且魚生長快 ,成活率高 ,日益為 國內外重視 。

Geiger研究了浮遊動物生產量與狼鱸 (Moronesaxatilis)魚苗培育的關系 ,認為 混合施用有機和液體無機肥 ,並引種蚤狀溞,保持浮遊動物餌料基礎是培育狼鱸魚苗的好方 式。

為了科學利用池塘中的浮遊動物資源 ,我們在遼陽燈塔水產良種場用投飼 (豆漿)、施肥 (有機肥)和投飼與施肥相結合 3種方法培育鯉 、鰱 、鱅 、草魚苗 ,以探討用天然餌料培育魚苗的生物學依據 。

1 材 料 和方 法

試驗 池 12口,每 口 2.6~5.8畝 ,總面積 48.4畝 ,水深 0.5~1.5m,底泥 20~25cm。 放 魚前10~25d用生石灰幹法清塘 (75~ 90kg/畝);

註水、攪動底泥 、施基肥 (250~300 kg/畝 ),並按李永函等的方法 測定輪蟲冬卵量。

於 5月上旬和 6月 中旬 以每畝 12~20萬尾/畝 的密度放養鯉 和鰱 、鱅 、草魚苗 ,飼 養 12~20d。

飼 養方 法 3種 :

①只施有機肥 ;

②只餵豆漿 (每畝均勻潑灑 4~6kg幹豆粉制成的漿 );

③施肥與投飼豆漿相結合;視池中浮遊動物數量而定 。

第二種飼養方法是在無底泥及輪蟲休眠卵的 、面積為 59.3m 和 48.3m的長方形水泥池中進行的 。

試驗期間采用常規管理法。每 2~3日測定一次魚苗的生長和浮遊動物的生物量。

每次采魚20尾,測量全長 (精確到 1mm)和體重 (精確到 1mg)。

試驗池中浮遊植物的生物量變化在 11.8~ 91.2mg/L 之 間 ,優 勢種為空球藻 、實球藻、隱藻、小環藻和針桿藻 等;

浮遊動物的生物量變化在 1.2~108.6mg/L之 間,優勢種為萼花臂尾 輪蟲、角突臂尾輪蟲、三肢輪蟲、多肢輪蟲、裸腹溞和隆線溞。

各 試驗 池的 Np+一N變化在 0.10~0.66mg/L,PH7.2~8.4,總堿 度 0.18~2.53me/L,溶氧量 1.5~15.6mg/L。試驗數據均經統計分析 。兩樣本平均數的顯著性用t檢驗 。

2 結 果

2.1 浮遊動物的生物量與魚苗的成活率

表 1和表 2表明,若下塘時池中輪蟲生物量高,出塘時魚苗的成活率就高 (>75 ),反之則低 (< 70)。

當輪蟲生物量較高 (20~30mg/L)時 ,魚苗的成活率可提高 15%左右 。水泥池中枝角類的生物量較大 (7.4~ 98.8mg/L),鯉苗的成活率也高達 96 。

這說明當魚苗轉食枝角類之後 ,其成活率還與池中枝角類的數量有 關 ;枝角類數量適宜(限於不致缺氧死魚 ),魚苗的成活率也很高。

2.2 浮遊動物生物量與魚苗的生長

表1至表3表明 , 下塘時輪蟲的生物量在 19.60~29.36mg/L之間時 ,魚苗初期的生長速度最快 (35.7 ~40.5 ); 輪蟲的生物量在 38.4~60.86mg/L之間時 ,魚苗初期的生長速度次之 (25.2 ~27.9 );下塘時輪蟲的生物量低於10mg/L或高於100mg/L時 ,魚苗初期的生長速度最慢 。

可 見,魚苗全長達12mm 之前,輪蟲或無節幼體等適口餌料適量 (20~30mg/L)可使魚苗的生長速度提 高 35%左右 。

魚苗全長達 12mm 後至出塘 ,其生長速度與池中枝角類等大型浮遊動物的生物量密切相關 (表 1):隨著枝角類的生物量由 0.2mg/L增至 25.6mg/L,鯉苗的日增重從 19.2mg增 至 29.0mg,即枝角類數量適宜可使魚苗後期的生長速度提高 15 ~20 。

須指出 ,水泥池和 106,207,203池中後期枝角類的生物量雖很大 ,但鯉苗的生長速度卻較慢 (表 1和 表 2)。

前者是因大量投豆漿 ,池水質惡化 ,溶氧量低,氨氮含量高所致 ;後者 是因魚個體小 ,飼養時間短 。若延長飼養時間,隨著個體增長 , 日增重量會不斷提高 。

我們對上述設想進行驗證 :在池塘環境條件相似 、枝角類密度相近的兩口魚苗池中分別保存和殺滅枝角類 (5月 21日用 0.5ppm 的晶體敵百蟲 )。

結 果表明 (表 4),殺死枝角類的池塘在灑藥前鯉苗的生長速度 (48.8% )快 於保存枝角類的池塘 ;

殺滅枝角類之後則相反 ,保存枝角類的池塘中鯉苗的生長速度 (23.8% )明顯快於殺滅枝角類池塘中的鯉 (19.6% )。保存枝角類使鯉魚的生長速度快 24.0% 。

2.3 飼養方法與魚苗的生長和成活

由於三種飼養方法所采用的池塘條件不同 ,難以證明豆漿法飼養魚苗不及 它法,但是從成活率 、生長速度和出塘魚的規格 、體質 、整齊度來看 ,用施肥培育天然餌料的方法來飼養魚苗具有魚生長快 、成活率高、飼養期短、魚體強壯整齊 、成本低等優點 。

當天然餌料不足時 ,采用施肥與投飼相結合的方法 ,效果亦很好 。

3 討論

3.1 用天然餌料培育魚苗的生物學依據

Dabrowski等和 Shirota認為 ,中國主要養殖魚類魚苗剛開始攝食時 ,餌料的適宜規格為 (μm):鰱 50~90、草魚 90~150、鱅 150~270、鯉 308~570。

輪蟲(多為166×230μm)和無節幼體 (257×350μm) 的規格恰好與魚苗的 口徑大小相適應。

輪蟲和裸腹溞等浮遊動物體內含有魚類必需胺基酸的量遠高於豆餅或黃豆 ,尤其是蛋胺酸 (0.8% ~1.0% )和 賴胺酸 (5.8% ~6.1% ),而且各種必需胺基酸的比例更接近魚體組成 。

據測定,褶皺臂尾輪蟲還能給魚苗提供外源消化酶 ,利於餌料的消化和吸收 。

天然活餌料在水中停留時間長 ,能隨環境條件而均勻分布或相對密集 ,易於魚苗捕食 ;而人工飼料在水中懸浮時間短 ,魚攝食不均 ,規格不整齊 ,易引起同類相食,降低成活率 。

鯉大小個體全長 比值> 1.8時 ,相互殘食的死亡率由 9.0 %,隨魚密度的增 大而升至 35%。

Bryant等 (1981)和 Kamle等 (1984)將魚體消化 、排泄等器官結構逐漸完善 、能正常由天然活餌料轉食人工飼料的發育階段稱為 轉食人工飼料的生理年齡 (Physiological age),以區別於行事曆年令 (Calendar age)。

此時的最低體重叫做 適應重量 (Adaptation weight) ,達不到適應重量或生理年齡 ,投餵人工飼料也不能被利用 。

Kamle等 (1990)發現 ,攝食浮遊動物的鯉苗發育最快 ,最先達到適應重量 ,因而生長快 ,成活率高 ,證明天然餌料營養豐富 ,大小適口,能促進魚苗發育。

關於中國幾種主要養殖魚類魚苗的適應重量 ,不同學者因實驗條件和方法 不同 ,看法不盡相同 ,一般認為在 5~15mg之間,正值魚苗培育的頭 5~7天 。

此時 ,輪蟲的生物量和環境條件適宜 ,|必然會縮短生理年齡 ,抑制臨界期的表露,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