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十堰「蔬菜公交」日均為菜農帶貨萬余斤

2024-07-07三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寬宏 通訊員 李啟東 王文童 曾雨

在十堰,有這麽一條特殊的公交路線:103路。它一頭承載著十堰城區市民每天吃上新鮮菜的期盼,一頭承載著鄖陽區柳陂鎮菜農們的生計。每天,都會有一千多名菜農搭乘這條「蔬菜公交」,將帶著露水的新鮮蔬菜送往城區。

7月上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跟著菜農一起,實地探訪了這條公交路線。

小公交,日均帶貨萬余斤

7月2日4時50分,大多數人還在甜美的夢境中時,吳興建家的燈已經亮了。

將兩擔蔬菜裝上小推車後,老吳夫婦倆你拉我推,急匆匆地將菜搬至村道旁的麵包車上。

清晨5時左右,將兩擔子蔬菜裝上小推車,老吳夫婦你拉我推,將菜搬至村道旁的麵包車上,去趕第一班公交。

58歲的吳興建是柳陂鎮高嶺村的菜農,之所以急,是因為他待會要趕到鎮上,去那裏搭乘第一班公交到29.5公裏外的十堰城區賣菜。那裏菜價高,村裏人賣菜都喜歡往那邊跑。

「兩擔菜坐公交車去十堰賣,正合適。」老吳說,只有菜多時,他才會開自己的麵包車,否則不劃算。

將菜搬至麵包車上後,老吳駕車七八分鐘,前往103路起點站趕公交。只有菜多時,他才開車進城,否則劃不來。

5時18分,經過6分鐘的車程,老吳夫婦趕到了103路起點站。此時,月台上的菜農已排起長隊,老吳忙停好車,將菜卸下,加入到隊伍中。

清晨5時18分,103路起點站,等候上車的菜農已排起了長隊。

5時30分,首趟103路公交準時到達候車點。在場站保安的疏導下,菜農們有序上車,將菜擺在貨架上。

柳陂鎮是十堰市的「菜籃子」,全鎮蔬菜種植面積1萬多畝,每天清晨,大批菜農都會挑著擔子趕103路公交進城賣菜,大夥親切地稱它為「蔬菜公交」。

「103路有9台車,每天進城班次28趟,每天都會有一千多位菜農乘坐這趟公交,實打實帶貨1萬多斤。」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團有限公司一車隊副隊長王洪宇介紹,103路公交於2016年7月1日開通,迅速成為當地菜農進城賣菜的主要交通工具。

清晨5點半,首班103路公交車準時進站。

小扁擔,坐趟車可掙兩百元

5時50分,「蔬菜公交」迎著朝陽向十堰城區駛去,大夥也在車上七嘴八舌聊開了。

「菜販子上門收菜太便宜了,一斤絲瓜才5毛錢,我自己拿到十堰賣,至少是2塊。」一位菜農扳著指頭給記者算賬,「沒有蔬菜公交,錢都讓菜販子賺了。」

「坐蔬菜公交就是掙錢!」柳陂鎮黃坪村的王天海指著他的一擔鮮嫩的絲瓜和豆角說,這一擔菜有140斤,如果菜販子收,頂多賣70元;如果拉到十堰城區,就可以賣到280元以上。

103路首班車,車廂裏滿是菜農,沒有座位,大夥就坐在扁擔上。

57歲的王天海最開始騎「二八大杠」到十堰城區賣菜,淩晨1點多就要出發,天亮才能到。「別提多辛苦了,現在好了,3塊錢就可以坐上公交,省時省力,65歲以上老人還不收錢。」

「蔬菜公交」叫響後,103路沿線經過的張灣區高嶺村、櫻桃溝村等5個村的村民也搭上了便車。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8年來,103路已惠及沿線20余個村10萬多村民,為菜農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

公交車裏擠滿了菜農和乘客。

事實上,103路公交車營運的成本與收益一直是倒掛狀態。該公司初步測算,103路一台車往返一趟,車票的收入約100元,但燃油費等開支則在300元以上。同時,103路執行「七類人」公益性減免費乘車政策,2016年開通至今,共減免出行費用500余萬元。

小車輪,滾出大民生

「能不能把貨架的扶手改低一點兒?這樣菜農取菜時方便些。」「能不能拆除一些座位?這樣可以多放些菜籃子。」……

「有沒有安全隱患?如果沒有,我們立即來改,只要方便菜農們就行。」這是5月15日,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團四公司經理馬建設到柳陂鎮走訪時發生的一幕。

103路首班車上,擠滿了蔬菜,雙腳只能「見縫插針」。

聽到司機們的建議後,他立即安排人員對「蔬菜公交」進行進一步改裝。「一是開通‘蔬菜專線’,分兩條路線,1號線經過柳陂老街,2號線經過臥龍崗社群,這樣基本可以覆蓋柳陂鎮全部菜農;二是每天提前20分鐘到站,方便菜農裝貨。三是對車輛進行改造,減少座位,加裝貨架供菜農擺放籮筐;四是內部調整,103路線司機盡量選配鄖陽籍駕駛員,方便與菜農交流,同時在起點站配備誌願服務人員……」馬建設介紹,一系列的貼心舉措,只為讓菜農感受城市溫度。

一頭連著農民的生計,一頭連著市民的消費。

目前,十堰城區共有通村公交30余條,日均客流量達到3萬余人次,這些公交路線如同毛細血管一樣聯通著城鄉,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進城和消費品下鄉,在幫助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註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使用者推播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資訊,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線上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