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時代面孔 | 2023年度人物:「雲」上種菜的馬鐵民

2024-01-23三農

在那個大學生被奉為「天之驕子「的時代,他們大多向往著都市的繁華與機遇,鮮少有人願意回歸田園,成為與泥土為伴的農民。但馬鐵民,這位西北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卻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

20年前,他放棄了數千元的月薪,毅然辭職,借款創業,一心追求他的"蔬菜標準化種植夢"。

承包菜地,購買裝置,招聘工人…馬鐵民一步步的編織著自己的農業夢,然而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換來的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七種標準化種植的蔬菜,有六種都在虧錢。於是馬鐵民幹脆決定,只種盈利的結球生菜。盡管面臨許多挑戰,包括 「非典」疫情,他依然選擇堅持。非典過後,結球生菜被搶購一空,他迎來創業後的「第一桶金」。

第二年,260畝的農田成為他的「標準化結球生菜種植基地」,實作了品質和信譽的雙豐收。之後,他開始在更遠的地方尋找土地以擴大種植規模,農業種植規模和企業銷售規模也越做越大。

2004年,全國耕地面積減少,馬鐵民面臨無地可種的困境。在朋友的介紹下承包了內蒙古的上千畝「十年九旱」農地,歷經重重困難終於開始在這片極端土地完成種植。面對這一路的艱辛,馬鐵民笑著說:「沒事兒找事兒,沒錢找錢,沒人找人。這就是我創業的整個過程。」到了2012年,馬鐵民的生菜種植產業,已經從那個260畝的農地,蛻變為專業化農業集團,成為亞洲的佼佼者。此外,他還曾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專供蔬菜。

在2013年的一次會議中,馬鐵民對「‘互聯網+’是什麽,加什麽,怎麽個模式,什麽意思?」的問題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解釋道:「‘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具體到我們這裏,就是‘互聯網+果蔬行業’。」傳統的銷售模式仍然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對此,馬鐵民前往美國矽谷進行了考察。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行動網際網路和新一代資訊科技」。

回國後,他立即組織專家團隊對傳統行業模式進行「顛覆式」的自我革新與改良,業務開始線上化。他們依托互聯網,打造出「農業技術+數位技術+操作流程」的新型模式,致力於解決傳統農業存在的問題。其中,「智慧溫室」就是他們取得的成果之一,解決了茄果類蔬菜安全的根本性問題。

馬鐵民滿懷信心地設定了新的「創業目標」:以山東省為中心和起點,5年內在全國建設100個「智慧溫室」,成為全球最大的玻璃智慧溫室營運商;10年內,在全球範圍內建立1000個「智慧溫室」,成為全球前列的技術型「獨角獸」企業。

如今,他們已初步實作這一目標。但這位已經走在時代前列的「新農人」並沒有停下腳步。2018年,他帶領「凱盛浩豐人」基於對企業和市場的準確判斷,建立起雲端運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一體的種植技術體系——「農業大腦」,「賦能上遊,服務下遊」,用數位資訊科技實作在現代化農業方面的創新套用。

經過幾年的規模最佳化、產業調整、資源整合,「凱盛浩豐」已經成長為享譽全球的果蔬企業。他們已在青島萊西等全國17個省建立起面積兩千余畝的「智慧玻璃溫室」,如凱盛浩豐成立了智慧設施農業研究院,開展現代設施農業軟硬體「卡脖子」等技術的攻關計畫。「綠行者」品牌也已經成為中國標準化果蔬種植與供應的知名品牌。

紮根土地,心系農業。「雲」上種菜的馬鐵民,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著這片古老的土地,澆灌出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生機,而銳意進取的他,已經展開了新一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