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昔日"搖錢樹"淪為泡沫 丹參價格遭滑鐵盧 農民如何走出困境?

2024-05-30三農

滾滾車輪帶來生機,農村正在發生巨變。曾經讓人艷羨的"致富藥"如今卻遭遇滑鐵盧,這一幕引發了廣泛關註。 前些年,丹參價格飆升至10元/斤,激起了安徽北部地區種植戶的熱情,紛紛將這味名貴中藥材視為"搖錢樹"。誰曾想,如今它卻堆積如山,被迫低價甩賣3.5元/斤,農戶們陷入兩難困境。

這不禁讓人深思: 依靠單一農產品實作"暴富",是否就是我們所追求的農村發展之路?當眼前的"致富夢"破碎之時,我們又將何去何從?更多的問題亟待回答。

熱潮初現曙光

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日益重視,天然藥材需求量也在不斷攀升。 看準這一商機,安徽北部地區的眾多農戶紛紛鋪開了丹參種植的大路。

丹參,味甘苦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功效,是中醫臨床上的常用良藥。傳統種植區由於不利地理環境,單靠天氣造化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導致丹參價格一路飆升。

有數據顯示,2014年丹參的平均價格徘徊在2元/斤左右,隨著需求的不斷擴大,到了2018年更是突破了10元/斤的天花板,達到了14元/斤的歷史新高。 如此暴漲的價格無疑點燃了種植戶的熱情,越來越多的農戶蜂擁而至。

"挖掘致富新渠道、迎接美好生活",對於普通農戶來說,丹參種植無疑是一劑"致富藥"。 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張著大口的丹參洞,滿眼都是金錢的影子。那時的農戶,個個都是"巨富"模樣。

暴利當頭夢醒時

然而,暴利往往伴隨著泡沫。 從2019年開始,丹參價格不升反跌,供需關系發生逆轉。種植面積過度擴張,產量過剩嚴重;再加上藥企惜售貨源,擡高價格控制庫存,市場供應因素導致行情一路下滑。

到了2022年,丹參價格已經降至5元/斤上下徘徊。 今年情況更為嚴峻,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導致積壓貨源源源不斷,多數地區丹參批發價格僅維持在3.5元/斤左右。

置身丹參大田,到處都是成堆的藥材,卻無人問津。賈家小村的丹參種植面積就在今年猛增到300余畝。 "今年的丹參價格太低了,畝產量在1000斤左右,按3.5元算下來,只有三千多元的收入,扣除種植成本和人工費,基本就虧本了。"賈村長無奈地說。

面對著滯銷的困境,許多農戶陷入進退兩難局面。 有人選擇低價出售,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有人則固執堅持高價,結果面臨難以銷售的困境。眼下,種植丹參除了"致富",更多的是"致窮"。

"富在致知",而不在一味追捧"暴富"

丹參價格暴跌,固然反映了市場供需的階段性失衡。 但更深層的原因,其實是我們對"富"的定義存在偏差。追求富有本無可厚非,但"暴富"之心往往會使人迷失方向,缺乏長遠眼光。

馬太效應加劇了這一偏差,曾幾何時農戶們只看到了別人的瘋狂暴富,而忽視了其中付出的艱辛與風險。 一味追趕潮流,最終把自己逼入困境。

因此,現代農業不應停留在追求"暴富"的低階階段,而應著眼於長遠、高品質的發展之路。 我們需要在理念上發生根本轉變,重新審視"富"的內涵與外延。

富在致知,而不在暴富;富在科技,而不止於傳統;富在品質,而不在規模擴張;富在長遠,而非唯利是圖。

只有摒棄了將暴富視為富足的偏見,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我們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重蹈被動困境的覆轍。 消除供需矛盾,暢通流通渠道;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控產銷關系;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系列重大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需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來面對。

結語

丹參的興衰折射出我們農業發展理念與道路的困境。一味追求"致富"終將自斃,唯有富在致知,方能真正實作高品質發展。讓我們正視問題、擁抱未來,攜手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