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陸地上建「海洋牧場」,深圳也能養冷水魚? | 先行故事匯

2024-02-06三農

冷水魚,通常是指原生活在寒帶的魚類,它對生存水溫要求較低,一般適宜在寒冷地區生長發育。

地處於副熱帶地區的深圳怎麽養殖冷水魚?


從養殖環境到養殖技術,牛軍鋒和團隊克服種種困難,最終讓中國第一個冷能養殖計畫在大鵬灣畔喜獲豐收,未來預計可實作年產量超十萬斤,同時還吸引了許多海外企業的關註。


這塊不足一畝的陸地化身「海洋牧場」,如何讓冷水魚產生「熱效應」?液化天然氣和海鮮,這看似完全不搭界的兩者是如何發生關聯? 本期深圳衛視【先行】,帶大家看冷能養殖背後的綠色創想與科技實力。

能源技術工程師的

「副業」是養魚戶

在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內,牛軍鋒正一邊和養殖戶交談,一邊檢視著水箱內海鮮的情況。

牛軍鋒不僅是全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冷能養殖示範計畫的負責人,還是能源技術的高級經理。

牛軍鋒所在的大鵬接收站, 有來自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的液化天然氣在這裏接卸。 儲罐中的液化天然氣溫度低達零下162攝氏度,到達接收站之後,要先與海水換熱後恢復氣態,然後輸送到千家萬戶,而氣化的過程會產生大量冷能。

如何將冷能綜合利用,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冷水魚養殖就是巧思之一。

牛軍鋒同事告訴記者,在了解到這個養魚計畫時感覺十分詫異。如何能將天然氣石化行業與養殖行業聯系到一起?

「我們一年進口800萬噸液化天然氣,一噸LNG蘊含的冷能大概是211千瓦時。」牛軍鋒介紹,千瓦時是相當於冷量轉換成電量,經過大約估算,如果排掉冷海水,相當於每年排掉6300萬元。

「廢渠」變「明渠」

天馬行空創意源起

在年平均溫度24攝氏度的深圳,接收站每天產生的大量低溫海水,是南方城市最珍貴的冷能資源,也是養殖高經濟價值深海魚類所需的必備條件。

牛軍鋒認為一些比較高經濟價值的深海魚種就偏好低溫。他直言,這兩個特點結合起來,才更好促成了這個計畫的產生。

當然,如果只有溫度適宜的海水,是不夠的。這時,一條長達數百米、從園區內引流而出、順道出海的「明渠」,引起了牛軍鋒的註意。

據他介紹,當初這個「明渠」設計是給東部電廠,主要用於用冷海水來冷卻進氣的溫度,提高機組的做工效率。後來因為東部電廠的機組對海水的需求量非常的大,「明渠」的水量無法滿足需求,就停掉了。

冷能養殖

如何說服「第一個吃螃蟹」的養殖戶

牛軍鋒將「明渠」 變廢為寶。他說,這裏翻湧奔騰的低溫海水,給了魚群適宜的養殖環境。

還來不及高興,緊接著另一個問題又擺在了牛軍鋒的面前,魚誰來養?

牛軍鋒認為,把這塊場地建設好養殖設施後,要租出去給養殖戶,大家可以共同合作,探討冷能養殖的技術。

但要說服養殖戶開展合作,並不容易。

在不懈努力下,牛軍鋒也成功「遊說」了一位合作夥伴,曹躍民就是這個計畫裏「第一個吃螃蟹」的養殖戶。

談及初次談合作的情景,養殖戶曹躍民告訴記者,他認為這個計畫本身有許多不確定性。首先是兩個行業之間的理念要磨合起來不容易,其次是陸地上這一塊面積太小,作為一個單獨的計畫,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意義並不大。

但 曹躍民坦言,把零下160多度的能量釋放出來,我相信這裏面能帶來巨大的養殖空間,它是有未來的。

陸地建起「海洋牧場」

還有哪些技術點?

「我們有沒有可能在這裏面養鮭魚?」

「這個事情是我們未來會去重點去研發的一個計畫,而且我相信一定會成功。」

「曹總,技術你交給我,我來搞定。養殖的話,我交給您了,咱們強強聯合。」

「沒問題。」

在養殖廠裏,牛軍鋒和曹躍民正暢想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據曹躍民介紹,以前的養殖模式主要是網箱養殖,但這種養殖模式受台風、赤潮和內灣的汙染影響比較大,魚病比較多,穩定性不好,很難保證魚的品質。

他表示,目前是一種全新的環境,希望利用這個地方生產好的產品,開發一些原來養不了的高檔次海產品。

養殖區內,還會有環保局的檢測人員定期過來檢測。據檢測人員介紹,主要檢測pH cod、余氯、氨氮等計畫,目前這些計畫的實際檢測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

2月3日冷能養殖示範計畫正式開漁,在陸地海洋牧場生長的海產,檢測後達到了可上市標準。

牛軍鋒說:「這次出魚大約在1200斤左右,出欄的魚,有星點笛鯛、真鯛、鮑魚一些品種,還有龍蝦。我們的魚是吹著空調、吸著氧吧,又在跑步機上運動,你說這魚多好吧……」

冷能養殖示範計畫成功套用

海外客戶「聞風而來」

液化天然氣冷能養殖示範計畫的成功套用,也成功吸引了海外企業的關註。

這天,牛軍鋒站在接收站門前,迎接來自印尼的客人。在談話中也了解到,這兩位客人是海外創業的代表,也是一家上市遠洋漁業貿易公司的高管。

印尼老板張坤和直言,他們也是做凍產的,不過是使用壓縮機。目前在印尼,貿易、捕撈、漁船、養殖都是一條龍的,但是國際社會的競爭十分厲害,全世界都是耗油、耗電,占不了經濟上的優勢。

「現在我們就想,別人沒有的技術我們可以有,這樣才可以有希望。」張坤和說。

現在站外有180畝的冷水區域,預計冷水養殖的規模能達到百萬斤以上,基本上一年產值就有一個億。 牛軍鋒 認為,整個廣東省未來可能有7個LNG接收站,如果都進行這個計畫的開發,整個省每年就是4-5萬噸的碳減排,對於整個雙碳目標的實作幫助會非常大,這也是他們未來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

耕海牧漁、 乘風破浪

深圳人的疾步追夢

讓冷水魚產生「熱效應」

記者 / 王羽豐 溫國贊 向仕雙 曹澤東 周一義

編輯 / 王海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