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雲南紅河基地「西蔥東運」直達上海

2024-04-03三農

掌上春城訊 滬上本幫菜和名小吃,大多離不開一味蔥香。蔥大排、蔥油面、蔥油餅……這其中的「蔥」,並不是大蔥,而是百合科蔥屬下的小蔥,也叫小香蔥。好多上海人的記憶裏,陽台上總有一個陶盆栽著蔥,父母做菜時順手掐幾段,魚肉的濃香裏一下子透出清爽。40歲的曾曉國,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從事小香蔥種植近10年。他每周都到田裏檢查小蔥的葉片,與農技專家和質檢員確認品質。一旁是打包好的鮮蔥,一天後,它們將落地上海,然後被配送到大大小小的飯店和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自2023年與美團小象超市合作建立直采基地後,還有許多像曾曉國農園一樣的雲南農業合作社,透過規模化種植和標準化管理,在冬春蔬菜供不應求的季節,將新鮮蔬菜源源不斷送到上海及東部市場。近年來,滬滇協作不斷推進,「上海市場+雲南產品」「上海企業+雲南資源」等協作模式不斷結出新果,促進雲南當地居民就業增收,上海及東部市場消費蓬勃興旺。

植保師的兩道難題

小香蔥上部為青色葉片,下部是較短的蔥白,長約為20厘米,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90後彜族植保師曹澤,每天穿著帆布膠底鞋,踩過一壟壟蔥田。「春夏季,種一茬蔥大概兩個月。冬季的蔥生長期比較長,接近70天。這裏的小香蔥一年有四茬。」他隨身帶著試紙和采樣筐,時不時從田裏掐一段,回到實驗室檢測指標。

曹澤回憶,8年前一次偶然的契機,他經人介紹與曾曉國相識,席間二人談到「無染色天然小香蔥」,他很感興趣,隨即回到家鄉,做起小香蔥培育技術員的工作。

在基地,他的工作是流程管理,確保播種、施肥、收割等每個流程的時間和工序準確。另一個崗位是藥物管控,藥劑學專業出身的他像植物醫生,為小香蔥診斷問題,保證每一株健康存活且無染色。最初三年,曹澤翻爛了植物藥劑書,雲貴川三地舉辦的農技會他幾乎場場不落。「剛開始我們也不懂,前三年研究的時候,幾乎都和蔥同吃同睡,跟著當地種蔥戶學農技,去農科院找專家,三年摸爬滾打下來才有了自己的方法。」他笑言。

在小香蔥基地,他主要做的工作是藥物管控以及流程化管理,即控制每個流程的具體時間和工作內容,每一株小蔥何時播種、何時施肥、何時收獲,都要做到非常精細。而藥物管控就需要他像醫生一樣,為生病的小香蔥診斷後調配相應的藥物,保證每一株無染色小香蔥健康成長。

曹澤說:「為了蔥綠色健康,目前基地配制的營養液基本都是鈣肥、鎂肥、胺基酸和一些微量元素,每天早上根據每株蔥的生長情況,動態調配比例。」為此,曹澤每天都有超過12個小時的時間泡在基地裏,每天的步數都在三萬步左右,風淋日曬,皮膚都曬得黝黑,但他甘之如飴。

回憶自己剛畢業時的迷茫,曹澤認為雲南是充滿創業激情的熱土,給了他重新找到人生道路的機會。2014年,他從昆明學院藥劑學專業畢業,在某知名制藥企業從事農業相關研究工作,但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活讓他倍感拘束。業余時間,他自學很多蔬菜類植保知識,但總感覺難有實踐的機會。 從辦公室到紅土地,8年來,曹澤逐漸從農業小白做到400畝地的技術總管。這裏的工作,讓他感覺到「合適、開心」。買了房子和車子,他笑著說今年將走入人生新階段。

合作社裏的信任

王文興是瀘西縣當地的農戶,20年開始前種小蔥,對各類蔬菜瓜果栽培種植都很熟悉,但他始終沒解決「大小年」的問題。

「種小蔥,我們村很多人都是能手。但賣蔥我們不在行,行情好就掙得多,行情差收入就相對較低。我們不懂市場。」王興文說。

幾年前,王興文看到朋友老李在種植小蔥,每年收成穩定,他二話不說選擇加入朋友的隊伍。同時期,曾曉國建立了專門的農業合作社,將旗下1000多畝蔥田的一部份交給當地農戶管理,其中有些農戶自有的農田,合作社也會提供標準化的種植管理體系,產出的小蔥全部交出去統一加工和銷售。

執行一段時間後,當地農戶的收入逐漸穩定。王文興說:「合作社是啥我們一開始不懂。但有一個道理我們知道,做生意都互相幫襯著點,行情不好的時候,合作社肯定能讓我回本,行情好的時候我們也主動讓一點。互相信任了,就一直合作下去。」

除了較為穩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農戶們認同無染色小香蔥的銷路前景,認同合作社專業規範的工作理念。

說到村民生活,蔥農們表示:「那改善多了!剛開始這附近就沒多少人,田都荒著,路也沒修。先是路和水電修好了,現在種植的人也多了。旺季時,他們去幫忙掙得比外出打工還多些。現在基地附近的這些小別墅,全是近幾年蓋起來的。」

除了將部份小香蔥外包給部份種植能力強的農戶,在小香蔥大量種植、收獲的時期,他們也會在村莊內招聘幾百位熟手,勤快的夫妻能夠一年掙到十萬塊,比起原本種田的收入增加了四倍多。

在基地的影響下,回來的年輕人也變多了。無論是去為基地工作,還是自己承包種植小蔥,當地人都可以掙到錢,離家近還不愁一日三餐和房租問題。

互聯網架起互通橋

曾曉國介紹,目前他旗下的合作社一共管理了一千多畝農田,以種植小蔥為主,一年產量測算下來大概是1萬噸。

以往,小蔥收割後,農業批發商上門集采,直接打包裝車。「9.6公尺的大車,一車車往外發。但一錘子買賣,銷量有波動,我也不知道使用者有什麽意見。」曾曉國說,「直到嘗試互聯網後,銷量有了平衡,使用者的評價我也掌握。」

早期,為了解決無染色小香蔥的銷售問題,曾曉國飛往上海、無錫等地,挨家挨戶找市場,走進辦公室親自做推薦,靠品質和口碑一點點打市場。2019年前後,隨著消費者對綠色健康農產品越來越重視,即時零售平台開始架起供需橋梁,平台對農產品品質及農殘標準要求都更加嚴格,無染色蔥迎來了市場的春天。

2023年,美團小象超市的蔬菜采購專家踏上紅河州的蔥田,發現產自雲南的無染色小香蔥不僅品質好,供給也更加穩定,便決心要將小蔥以更快速度送到上海消費者的餐桌。

第一次交談中,曾曉國被小象超市專業的農業銷售體系吸引,商品頁面展示的商品特色、產地標識和評論圖文,讓他堅定了「觸網」和做品牌的想法。曾曉國希望透過互聯網,找到更多新使用者。目前,美團小象超市上海地區消費者購買的小香蔥,全部來自於雲南合作產區。與小象超市的合作為曾曉國帶來更穩定、充足的訂單需求,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更穩定的收入。

如今,除了小香蔥,雲南生產的上海青、油麥菜、黃白菜、生菜占上海需求量的30%。小象超市蔬菜采購負責人表示,上海擁有大市場、大流通、大平台的優勢,雲南具有優越的氣候、環境和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目前,小象超市已經與雲南紅河州瀘西縣、曲靖市師宗縣、昆明安寧市等地開展產地直采合作,未來會與更多雲南的農業基地開展直采合作,讓更多優質、綠色的雲南農產品賣的更好。

現在,紅河州的紅河縣、瀘西縣已經成為全國規模領先的小蔥生產基地,小蔥產業成為當地重要支柱性產業,為瀘西鞏固脫貧成果、實作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瀘西縣建有制冰廠11家、冷庫80余座、洗蔥線200條、泡沫包裝箱廠2個,與小蔥產業互為依托,共同發展。2022年,全縣小香蔥種植面積達7萬畝,復種面積達25.6萬畝,帶動3.6萬戶13.8萬名群眾參與其中,小香蔥已成為年產值17.9億元的大產業,是瀘西縣近年來大力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縮影,也是「上海市場、雲南基地」滬滇協作的寫照。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莉

責編:莫開井

編審:符亞麗

終審:周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