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專訪經濟學家金刻羽:全球化正在重構,中國投資價值凸顯

2024-07-02三農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正逐步復蘇。國際投資者普遍關註,全球化行程如何被疫情、中東局勢、能源危機等重大事件覆寫;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還有哪些增長潛力與投資機會?近日,倫敦政經學院教授金刻羽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

金刻羽認為,全球化並未破裂,而是在經歷放緩之後進入重構階段,尤其是在供應鏈重新配置和國家間貿易關系調整的背景下。作為全球體量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盡管中國和美國的經貿關系存在挑戰,但二者仍然緊密相連。

金刻羽強調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和穩定性。她認為,中國仍具備巨大的增長潛力,透過科技和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增長存在長期效果,中國的投資機遇和價值正在凸顯。她建議國際投資者深入了解中國市場,尤其是在地緣政治形勢動蕩時期,透過市場研究和實地考察來制定投資策略。

第一財經:你如何看待全球化的新趨勢?

金刻羽: 全球化並沒有破裂,而是放緩了。特別是在疫情之後,從貿易角度來看,全球化正在逐步恢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快速全球化是一個特殊時期,因此大家不要認為現在供應鏈破裂了,事實並非如此。全球化正在轉型,因為不管是西方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很多都對之前的全球化形勢存在不滿,導致(全球化)開始進行重組。

以中美兩國為例,中美關系和全球化產業鏈依然緊密相連。許多產業和投資透過第三方國家如越南和墨西哥進行,但最大的經濟市場和供應需求依舊來自中美兩國,無法脫離彼此。目前更多國家參與到全球化中,這是(全球化)最近的一些變化。

資本流動方面,印度最近引起了較多關註,但其持續性仍有待觀察。全球資本在尋找增長機會,中國企業從量到質逐漸提升,顯示出越來越強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新能源行業。然而,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還需要更多的金融配套和文化適應。

中國企業和市場越來越透明,越來越符合國際標準,這個過程也需要時間。中國透過提供高品質且價格適中的新能源科技,對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西方經濟學家也承認,中國科技的參與對於全球新能源產業鏈至關重要。盡管很多新能源出口自中國,但實際是全球產業鏈的結果,需要各國和企業共同合作。因此我認為,全球化仍將繼續推進。

第一財經:提到新能源行業,歐盟此前宣布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中國的出海企業未來是否將遭遇更多類似的挑戰?

金刻羽: 首先,我認為針對歐洲本輪加稅舉措,可以進一步觀察。歐盟可能是想拖延時間,給雙方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和協商。例如,探討有多少產業鏈可以搬遷到歐洲,以及是否可以重新談判。這可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更有利於與中國進行談判。這與中美之間的情況完全不同。

其次,歐盟提出的關稅不足以真正削弱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力,特別是電動車產業。

第一財經:談及中美,你對兩國經貿關系的走向有何預判?

金刻羽: 我認為,中美關系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目前雙方正在尋找這個新的平衡點。從投資和貿易方面來看,仍然可以找到一個更加平衡的位置。

然而,在科技方面可能會更加困難一些。科技領域目前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大約70%的科技具有兩用性。因此,美國、中國、歐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都在考慮科技對未來全球經濟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科技領域的協調會更加困難。但在經貿方面,我認為中美仍能找到一個平衡點。

第一財經:國際投資者依然非常關註在中國的投資機會。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過程之中,這對於全球投資者意味著怎樣的投資機遇?

金刻羽: 首先,中國存在許多非常具有吸重力的趨勢和機會。例如,數位化和數位經濟領域,中國走在最前列,一些領域甚至超過了美國。另一方面,數據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無論是人工智慧(AI)還是其他新科技革命,中國在這方面的數據量龐大,並且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規推動了經濟產能的創新趨勢,非常值得關註。

從高科技角度來看,美國當前的限制性政策反而促使中國企業在本土市場中獲得更多機會,推動它們盈利和創新。一般來說,其他國家的政府會推動自己的企業使用本國科技,而現在美國的壓力反而推動中國企業更多使用本國科技企業的產品。這些中國的科技企業有很大的成功潛力,因為他們的市場機會已經存在,不必與其他國際競爭者爭奪。

此外,中國在新消費、新能源、產業升級、高科技和數位化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巨大的投資機會。目前中國企業的PE比值(市盈率)也很有吸重力,企業收入增長前景良好,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

實際上,國際資本是非常容易流動的,因為投資者往往快速轉向新的增長點。中國的股市、債市與全球其他市場的相關性相對較低,這為投資者提供了很好的分散風險的機會。因此,對於國際資本,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

第一財經:在您看來中國經濟增速的前景如何?

金刻羽: 我認為中國的增長潛力依然非常大。實際上中國的增長點仍然很多,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均衡,可以透過更好的人口流動和貿易流動來改善,比如降低貿易壁壘,提升效率,這裏有很多發展機會。

如果我們看看南韓、日本這些東亞國家,當他們的經濟增長速度真正放緩時,其產能效率已經達到了美國的80%左右。而現在中國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大約在20%-40%左右。此外,還有大量的農村人口在教育和就業方面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因此,我們實際上面臨的是一種選擇。中國選擇透過高科技和產業鏈升級來推動增長,這種選擇會帶來更長期的效果,而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

第一財經:有國際投資者重提「中國+1」論,你怎麽看?

金刻羽: 我認為「中國+1」是一個偽命題。首先,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是全球供應鏈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沒有幾個東南亞國家或墨西哥能夠替代中國的位置。對全球來說,這(替代中國)也是不利的,因為從全球價格增加等方面可以明顯看出,需要中國的科技、中國的大市場和中國產業鏈的效率。

另一方面,「中國+1」實際上也是中國加中國。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即使到了越南或墨西哥,背後也有很多中國投資者和中國工廠,因為這個龐大的市場無法真正被替代。

此外,中國現在也在逐步轉型。今天我和美國的經濟學家討論時提到,許多低端工作流向東南亞,但我們從未在中國的報紙上看到「越南人偷走了中國的工作」這樣的說法。為什麽?因為中國認為,既然如此,我們就去做下一步的事情,考慮下一步該投資哪裏,如何轉型,而不是抱怨別人搶走了我們的工作。這與西方的態度非常不同,中國一直在往前看、向上看,這是一個很好的準備。

第一財經:在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對於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國際投資者,你有何建議?

金刻羽:國際投資人要做好功課,要真正了解中國。他們需要從下至上、從內部深入了解中國, 而不是僅僅依賴於西方媒體的報道和頭條新聞。因為這些報道往往存在偏見,不能為投資決策提供足夠的全面視角。

真正做好功課的國際投資人會實地走訪中國,了解當地的企業和市場機會。他們認識到長期投資中國仍然具有極大的機會,因為他們了解到中國企業的基本面依然強勁,並且市場中存在許多投資機會。

相反,那些不願意深入了解中國的投資人可能會錯失這些機會。因此,做好功課的投資人對中國市場有著更高的期待和信心,因為他們看到了市場的潛力和投資的長遠報酬。

第一財經:你如何看待當下的人工智慧熱潮,以及人工智慧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扮演的角色?

金刻羽: 我認為AI毫無疑問是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力量,帶來的機會也是無窮的。雖然存在一些風險,但總體來說,我認為AI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它將帶來許多機會,尤其在醫療、醫學和教育等領域,可以實作更多的可能性。

中國肯定要抓住這個機會,但與其他國家方式有所不同。比如,與美國相比,美國更註重系統性,而中國則更註重針對性和專一性來解決問題。美國的一個優勢在於其商業環境,企業采納AI的速度較快,因為他們願意為服務、律師和專家支付費用,願意投入大量資金采納新技術。

中國在消費端最為活躍,但如果企業端也能同樣活躍,並積極參與AI技術的套用,那麽中國市場的潛力也是巨大的。現在許多企業可能更關註短期問題,技術長(CTO)等高管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做更多考慮,這一點與美國有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