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武漢市農教中心「五步法」精準培育鄉村人才

2024-03-14三農

原標題:武漢市農教中心「五步法」精準培育鄉村人才

周小平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趙藝璇

武漢市現代農業教育中心(以下簡稱「農教中心」)是湖北省唯一一所農業類中職學校。近年來,該校以涉農專業為特色、以培育涉農人才為己任,在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培智+獻策+搭橋+傳技+賦能」五步法,精準培育鄉村人才。

培智育才 增強生產動能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農教中心的本職,就是為鄉村振興培智育才,這也是「五步法」的第一步。人才從哪裏來?農教中心從擴源和挖潛兩方面入手,擴源即透過做好中職教育,為鄉村振興持續提供各類基礎人才和接班人;挖潛即為鄉土專家、新農人及基層一線農業工作者提供各類知識培訓。

武漢市黃陂區永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陶哲就是在培訓中「挖」到的「寶藏」。三月伊始,在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胡港灣村的500畝核心高標準農田裏,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翻地作業,植保無人機在後方跟隨著噴施底肥。「雖然還不到農忙,但農事是個細密活兒,越早越有奔頭。」陶哲邊操控拖拉機邊說,「趁現在把稻田整體翻耕一次,讓藏在土壤裏的病蟲害被早春低溫殺滅,能讓育出來的秧苗又齊又壯。」

新農人曾向朋滿懷喜悅地抱著自己養殖的蒙特內哥羅羊羔。周小平 攝

陶哲是一名「90後」新農人,也是武漢市現代農業教育中心主辦的2023年湖北農業農村數位技術高級研修班中年齡最小的學員。透過對農業數位技術的系統學習,他已成為一名熟練的農機無人駕駛「操盤手」,一天能控制十幾台拖拉機同時作業,耕種上千畝水稻田,既解決了合作社用工難、用工貴的難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不誤農時。

為了培育好農業人才,農教中心結合學校專業設定,組建由專業帶頭人和「土專家」代表組成的技能培訓服務隊伍,透過學員微信群、視訊溝通、實地指導等方式,做好培訓後期的跟蹤指導工作。此外,農教中心創新培訓模式,打造多樣課堂,以培訓基地為固定課堂、實訓基地為「田間課堂」、新媒體媒介為線上課堂、送教下鄉為流動課堂,以全市農業農村中心工作為培訓切入點,創新開展農業培訓。2023年,農教中心共舉辦各項培訓38期,培訓人數2200人。

獻策搭橋 帶動產業興旺

在武漢市新洲區舊街街石堤河村家庭農場,一位身著迷彩服、頭頂大草帽、手持鏟子的男人正精心給池塘裏的魚兒做「營養午餐」。他叫曾向朋,是武漢首批鄉村人才職稱評定中最年輕的高級職稱者。從事養殖10余年來,他的家庭農場已成為專業從事以特色淡水魚養殖為主及配套養殖蒙特內哥羅羊的生態養殖場。

從退伍軍人到「高級農民」,曾向朋的成長與不間斷的學習培訓脫不開關系,他曾參加過農教中心舉辦的2015年武漢市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班和2023年湖北省農業農村數位化高級研修班。經過學習,他在自己的魚塘中套用了淡水魚智慧養殖模式,不斷探索農村電商、智慧農業、大數據治理等套用場景,拓展管理數位思維。「開啟手機點一點,我就能看到魚池各種機器的執行情況,也能清楚了解蒙特內哥羅羊的吃草進度。」曾向朋介紹,他的魚塘還裝有智慧水質監測系統,可以隨時精準掌握水質情況。

「我就是透過不斷學習實踐才獲得了現在的成績,所以非常樂意幫助其他農戶少走彎路,一同致富。」曾向朋說。如今,他已建立起「家庭農場+農戶合作」的營運模式,帶動小農戶發展特種水產品和蒙特內哥羅羊養殖與銷售,周邊50余戶農民紛紛加入養殖行業,實作增收致富。

為了將人才培育與鄉村產業建設緊密結合,農教中心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開設課程,為鄉村振興獻「策」。除了數位化、智慧化農業,培訓還重點突出穩糧保供、農產品品質安全、綠色低碳、加拿大一枝黃花防治、都市田園綜合體、智慧農業、清廉村居建設、十年禁漁等特色培訓。在產業調研的基礎上,精準服務農業經營主體,從知識到技術、從生產到銷售,助推產業興旺。2023年共完成基地現場培訓班16期,服務農業經營主體15家。

但學習是長期的過程,人才培養不能只停留在培訓期間。為此,圍繞建設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提高社群居民整體素質和生活品質的總體目標,農教中心聯動社群搭「橋」共建,以職業院校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計畫實驗校建設為抓手,探索建立適應社群建設和居民學習需求的社群教育管理體制、執行機制和教育培訓模式。2023年,農教中心共開展社群培訓14期。

傳技賦能 開拓共富道路

為鄉村振興傳「技」,助力鄉村經濟發展,這是「五步法」的第四步,不僅要為鄉村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還要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渠道。農教中心利用互聯網和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優勢,探索「網紅經濟」助力消費的模式,變網紅流量為經濟流量,開拓推介本地優質產品和靚麗環境的新渠道。透過設計產品包裝、幫建網店、設立電商服務點、以購代捐等方式,助力鄉村特色產品走向大市場。

走進武漢市黃陂區李集街駐程崗村明卉源農業生態園,700畝苗木和高檔蔬菜映入眼簾。直播、配貨、包裝、出庫……時至傍晚,「90後」新農人易心慧還與工人一道在基地裏忙碌著,訂單不斷更新,手機響個不停。

易心慧是農教中心舉辦的2019年全市農產品電商技術培訓班學員,透過培訓,她掌握了新媒體平台的操作技巧、內容創意與策劃、視訊拍攝與編輯等方面的知識,將生態園「搬」到了直播間裏。

「我們現線上上主要銷售兩個套餐包,一是蔬菜套餐包,有新鮮的薯尖、胡蘿蔔、黃瓜、茄子、辣椒等;二是農副產品套餐包,包括大米、面條、食用油、米酒、土雞蛋以及蜂蜜等。賣得還不錯,一天至少要配送600到700單。」易心慧表示,電商直播進一步拓寬了公司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強了她利用新媒體平台宣傳家鄉、推廣農產品的信心和能力。接下來,易心慧計劃發展一批主播,建立直播矩陣,主要以寶媽、退休軍人、殘障人士等群體為切入點,透過電商培訓幫助他們就業創業,同時補充公司的人才資源。

育人的最後一步,是要充分發揮高素質農民的帶動作用,為鄉村振興賦能。2023年,農教中心跟蹤服務15家新型經營主體,服務社群教育14場次,打造了一個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農業職教典型案例,透過示範引領作用讓學員「進門來學習、出門幹事業」,起到「頭雁領航、雁陣齊飛」的效果,力求做到以點帶面、致富一方。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