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世界蜜蜂日|「蜜」切關註傳粉昆蟲,普通人也能參與保護弓境

2024-05-20三農

·傳粉網路與模式、生物多樣性等科學研究是保護傳粉昆蟲的重要依據。目前各地出現越來越多的環境保護「公民科學」計畫,讓普通公眾能夠與專業科學家和科學機構合作,透過完成數據收集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到研究和保護弓境的過程中來。

可愛勤勞的小蜜蜂不僅能產出甜美的蜂蜜,以它們為代表的傳粉昆蟲對於維持生態系的穩定更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它們的數量正在不斷減少。

5月20日是現代養蜂先驅、斯洛維尼亞養蜂人Anton Janša的生日。聯合國大會將這一天定為「世界蜜蜂日」(World Day of Bee),希望透過慶祝該節日,讓政府、機構和民眾能夠攜手行動,保護傳粉昆蟲,改善生態環境,促進養蜂業永續發展。

2024年5月20日,山東濰坊青州市雲門山森林公園,一只蜜蜂在采蜜。視覺中國 圖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的數據顯示,所有開花植物物種中大約有80%依賴動物(主要是昆蟲)授粉。世界有四分之三的農作物至少部份依賴於授粉,傳粉者的缺席將危及農作物,包括蘋果、梨和南瓜等。

授粉媒介棲息地大規模損失或毀壞,氣候變遷,集約化地種植單一作物,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這些都導致以蜜蜂為代表的授粉昆蟲數量銳減。FAO曾在不同場合提到,授粉昆蟲減少對糧食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

保護授粉者不僅能夠減少生態災難的風險,透過改善管理,授粉還可以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傳粉者在維持和增強生物多樣性,從而提高植物對氣候變遷和其他環境威脅的抵抗力方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世界蜜蜂日」的主題是「賦能青年,共築未來」,強調發揮青年力量,鼓勵青年參與養蜂業、開展科普行動、加強宣傳,培養新一代的環境衛士。

小蜜蜂背後有大科學。傳粉網路與模式、生物多樣性等科學研究是保護傳粉昆蟲的重要依據。目前各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環境保護「公民科學」計畫,讓普通公眾能夠與專業科學家和科學機構合作,透過完成數據收集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到研究和保護弓境的過程中來。

傳粉昆蟲面臨生存威脅

傳粉昆蟲的健康、豐富程度與農業種植、生態穩定息息相關。一篇於2016年發表於【自然】雜誌(Nature)上的薈萃分析顯示,傳粉昆蟲受到多種環境壓力的威脅,其中許多來自人類活動。

土地開發壓縮生存空間,種植面積擴大導致大規模患病風險,化學農藥的使用則會影響傳粉昆蟲的健康。據悉,在中國多地,傳粉昆蟲都面臨著數量不足的問題,種植從業者只能采用成本更高的人工授粉方式。

外來物種與本地物種的競爭,也壓縮了一些傳粉昆蟲的生存空間,進而導致一些植物難以進行傳粉。

目前,中國棗花蜜、洋槐蜜等單一花蜜大多由義大利蜂所釀制。而在外來蜂種的影響下,中國獨有的本土蜜蜂——中華蜜蜂族群數量減少了80%,分布區縮小了75%。而中華蜜蜂在草莓等作物的授粉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多種環境、疾病因素的作用下,甚至會發生頗為「蹊蹺」的蜂群集體消失事件——「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現象:蜂巢中成年工蜂在短時間內大量消失,且蜂巢中沒有屍體。巢內的蜂王、卵和未成年工蜂沒有變化。由於工蜂的消失,蜂群將會逐漸衰竭崩潰。

自2006年以來,美國部份州以及亞洲、歐洲、大洋洲一些國家發生該現象,造成嚴重的生態風險和經濟損失。一些養蜂人的蜂群損失甚至高達95%以上。

雖然中國尚未發生蜂群衰竭失調事件,但很多機構已經開始積極監測。

目前,中國對傳粉昆蟲的研究還相對不足,尤其對城市化地區傳粉昆蟲的多樣性及傳粉昆蟲與植物間的相互關系缺乏系統性的了解。因此在城市化地區開展傳粉昆蟲的調查研究十分迫切。

在大城市中,傳粉昆蟲棲息地分散,觀察周期長,因此由專業科研團隊發動普通誌願者進行觀察、收集數據的「公民科學」計畫成為很有效果的科學研究方式。

公眾科學參與,守護傳粉昆蟲

「我們工作的核心是構建一個上海地區的傳粉網路,分析有哪些傳粉昆蟲,它們為哪些植物傳粉。其次,我們想找出這些昆蟲和植物裏面哪些擔任重要的生態角色,需要關註和保護。」「城市荒野」工作室的創始人郭陶然告訴澎湃科技。

自2022年7月起,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和城市荒野工作室聯合發起了「發現身邊的自然」之上海傳粉昆蟲公民科學計畫,以公眾參與的形式招募大量誌願者開展傳粉昆蟲的監測活動,透過收集並記錄傳粉昆蟲的訪花行為和傳粉習性,為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規劃提供樣本依據。

從2023年4月到11月,計畫共招募來自上海16個區的951名公眾誌願者參與上海地區傳粉昆蟲監測計畫。誌願者共上傳13695幅生態照片,記錄了上海地區7029次傳粉昆蟲訪花行為。

據悉,這個計畫已經有多項發現。比如,在上海,傳粉生態網路受到了外來物種的極大影響。「我們對比了加拿大一枝黃花與同時段開花的鄉土植物傳粉情況,發現同一時期開花的本地物種遠吸引不了如加拿大一枝黃花這般豐富的傳粉昆蟲。這說明上海存在入侵物種主導當地傳粉網路的風險。」郭陶然說。

除此之外,計畫透過數據發現,蠅類在上海的傳粉網路中承擔著重要角色。「食蚜蠅能存取62科187種開花植物,是雙翅目昆蟲中最典型且公認的泛化傳粉昆蟲,它們雖然不如蜜蜂攜帶的花粉多,但極高的訪花頻率和數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蜜蜂提供的傳粉服務。」郭陶然介紹道。

「公民科學」計畫不僅為科研提供了寶貴的數據,也提升了公眾的環保與科學意識。「參加傳粉昆蟲公民計畫後,我走在路上都會更留意身邊的昆蟲。」該計畫的誌願者邵宇告訴澎湃科技,「一次,公司綠化養護工看到一只毛毛蟲,以為會蜇人就把它踩死了。我把毛毛蟲拿到手裏,告訴他這個是斐豹蛺蝶的幼蟲,只吃堇菜屬的植物,身上的軟刺也不會紮人,並找出了成蟲的照片給他看。」

「他說,沒想到毛毛蟲長大後會變得這麽可愛,以後不會踩死它了。」邵宇笑道。

另一位誌願者張潔則經常帶著女兒進行戶外誌願活動,回收替換獨棲蜂的蘆葦管、給巢箱的桿子刷上凡士林、記錄蘆葦管裏的蜂巢和生殖情況等。她認為,這能提升小朋友的環保科學意識和動手能力,有助於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