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美聯準不降息,真的是為了應對通脹嗎?

2024-06-03三農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22日公布的會議紀要顯示,美聯準對當前美國通脹形勢感到擔憂,這意味著聯邦基金利率需更長時間維持在當前水平以實作通脹目標。 為應對通脹,美聯準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連續11次加息,累計加息振幅達525個基點。 此後的時間裏,已連續六次在貨幣政策會議中決定維持5.25%至5.5%之間利率不變。

曾幾何時,美國以「0」利率出現在世人面前,即便離開「0」區間,也沒有超過「1」,而是在0-1之間波動,形成真正的低利率時代。 然而,這一輪的加息,不僅讓美國的利率持續上漲,更是在高位巋然不動,長期維持在高利率水平。

盡管去年下半年以來,有關降息的聲音此起彼伏,但是,從美聯準的具體操作來看,又似乎處於不緊不慢的狀態之中, 嘴上降息的聲音沒有停過,行動上卻是一點動靜也沒有,甚至出現過繼續加息的聲音。 理由是,通貨膨脹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必須透過維持高利率來遏制通貨膨脹,避免通貨膨脹反復。

理由當然是非常「充足」的,聽起來也是高大上的。透過緊縮的貨幣政策遏制高通脹,是貨幣政策基本的操作方式。問題在於,美聯準不降息,真的只是因為通貨膨脹嗎?美國的通貨膨脹,真的是因為貨幣發放因素造成的嗎?維持高利率,真的能幫助美國克服通貨膨脹因素、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嗎?

我們並不否認,美國的通貨膨脹與貨幣超發有一定關系。 連續的量化寬松,尤其是沒有節制的貨幣投放和債務擴充,確實給市場註入了過多的流動性,也給通貨膨脹提供了很強的貨幣支撐。特別是股市等,受貨幣超發的影響,呈現了意想不到的上漲,連續創下新的紀錄,也讓貨幣超發在股市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反過來,也助推了通貨膨脹,讓通貨膨脹的形成產生了比較強的內生動力。

需要註意的是,因為貨幣超發引發的通貨膨脹,在美聯準連續的加息政策下,實際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從美聯準發出降息的聲音開始,已經向外界傳遞出積極訊號,那就是美國的通貨膨脹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美聯準可以降息了。那麽,為什麽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降息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呢?為什麽通貨膨脹又出現呢?

很顯然,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已經與貨幣超發沒有什麽關系,而是與美國的經濟政策、經濟手段、經濟行為、特別是貿易政策有更加密切的關系。 從經濟政策來看,「美國利益至上」的思維,讓美國在制定經濟政策時,不會考慮科學性、公正性和客觀性,而是自我性、風險性、利益性,甚至存在很大的信用缺失現象。其中,負債規模不斷擴大,就是非常典型的政策錯位,失信的機率在不斷提升。過多的政府負債,也使得通貨膨脹的控制受到了更大的壓力,通脹的內在動力增強。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政府負債,通貨膨脹的控制會難度更大,降息的動力也更弱。

從經濟手段來看,如果美國真的重視通貨膨脹,真的想控制通貨膨脹,就不該打貿易戰,不該提高關稅。因為,誰都知道,貿易戰的結果,就是產品價格上漲,就是價廉物美的產品沒有市場,就是居民和企業購買商品、產品、生產資料的成本加大、負擔加重。恰恰是,美國政府並不重視這些方面,也不考慮居民和企業的承受能力,而是不斷地推出貿易制裁、提高關稅、擴大關稅範圍等方面的政策。如此,通貨膨脹還如何控制呢?有了通貨膨脹這頂帽子,也就給美聯準不降息提供了借口。

從經濟行為來看,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等正在興起的國家,在具體的經濟行為方面, 可謂是用足了勁、拼盡了力、費盡了心思、用盡了腦子,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對競爭對手實施打壓,切斷供應鏈,銷毀產業鏈,破壞價值鏈,導致部份行業出現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現象。 不僅如此,還透過制造戰爭的方式,讓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特別是能源價格,最終導致國際市場通貨膨脹上升,自然,美國的通貨膨脹也就很難達到預期目標了。

所以,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已經不是貨幣超發造成的,而是非貨幣因素帶來的。 美國以通貨膨脹沒有得到控制為由,堅持不降息,就是想在美國經濟執行困難的情況下,透過吸引國際資金,維持美國股市的虛假繁榮,緩解國內矛盾,為總統大選創造條件。 只是,對全球經濟恢復、企業執行環境改善等帶來了更多矛盾和問題,導致全球失業率居高不下,其他已開發國家經濟執行也是十分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