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三無」農藥暢銷,櫻桃、蒜等小宗作物用藥求解

2024-03-19三農

2023年4月,河南安陽,一位工作人員對櫻桃林噴灑農藥。視覺中國/圖

2024年初,在遼寧大連,有售價上百一斤的櫻桃落果甚至絕收,多位種植戶將原因歸結為民間私配的授粉藥。這些藥物由多種植物生長調節劑與肥料等勾兌而成,未取得農藥登記證號,屬於假農藥。(詳見南方周末報道【昂貴的大櫻桃,隱匿的授粉藥】)。

2024年3月15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閆明偉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市縣兩級農業農村、公安部門已經對生產授粉藥的黑作坊裝置進行了查封,將相關涉嫌假農藥扣押到倉庫。按照執法程式,下一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將對扣押的涉嫌產品進行檢測,根據檢測情況開展立案調查,也已做好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的準備(詳見南方周末報道【視訊|「三無」櫻桃農藥追蹤,當地回應:將開展專項行動】)。

櫻桃面臨的問題也在其他小宗作物上復刻。很難想象,蒜、蘿蔔、檸檬、菠菜……這些家庭廚房的熟面孔,居然屬於小宗作物,在種植過程中,面臨農藥用藥短缺甚至「無藥可用」的難題。

小宗作物農藥登記申請所需的投入往往大於收益,農藥企業積極性受挫,但是用藥需求又現實存在,導致小宗作物超範圍用藥、亂用藥、濫用藥,有嚴重的安全風險隱患。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正在推出改革,包括特色小宗作物農藥登記聯合試驗,以緩解「無藥可用」和「無標可依」的問題。

聯合試驗攤薄成本

世界各國對小宗作物的定義不同,但基本都以種植規模劃分。例如在美國,小宗作物指的是種植面積在30萬英畝(相當於182.1萬畝)以下的作物。

小宗作物不意味著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存在感。在中國,原農業部於2016年釋出【用藥短缺特色小宗作物名錄】,幾經擴充,在2019年的版本中已包含12類,共計375種作物。占比最多的是蔬菜、水果以及中藥材,有不少都為公眾熟悉。

小宗作物農藥試驗一般在全國挑選氣候不同的多個區域開展。試驗田被分割成一個個小區,作物被分為施藥組、對比組、空白組等。試驗人員奔波在這些地區之間,食宿都會產生費用。

根據農業農村部農藥管理司2020年的規範,聯合試驗由政府組織協調,符合條件的企業共同參與,分攤費用,降低農藥登記的成本。

原則上,聯合試驗選擇相同有效成分、含量、劑型、在其他作物上同類靶標生物已登記的農藥產品開展——靶標生物可比喻為「花園裏的害蟲」,為農藥防治的精準物件。

李民(化名)是陜西一家農藥企業的研發負責人,他介紹,試驗機構先檢測各家企業送來的農藥成分是否合格。接著,在市場上選購該農藥的原料藥,驗證對目標病害的藥效。下一步,試驗機構將原藥調變成成劑,開展田間藥效試驗。該藥物由試驗企業所推選出的牽頭企業提供,其余企業無需重復試驗。

登記一個新農藥的費用一般需40萬至60萬元,參加一款小宗作物農藥聯合試驗的企業數量在10家左右,加上政府補貼,每家企業的成本往往僅需兩三萬元。

聯合試驗的做法最早由浙江、山東在2012年左右開始推行。自2012年起,在山東省農藥檢定所牽頭,山東省財政資助下,生產同一種農藥的企業開始聯合試驗,以攤薄註冊資本。

從2012年至2016年,山東每年安排150萬元用於試驗補貼。2016年,山東省提出要加快步伐,提出目標:補貼20%-50%試驗費用、每年解決2-3種特色和小宗作物農藥登記。

各省參與聯合試驗的特色小宗作物不盡相同,且少有重疊。李民提到,各省一般會選擇本省的特色作物優先扶持,「比如寧夏的枸杞,山東的蔥姜蒜」。

在湖北省的聯合試驗名錄中,多包含藥用植物如黃精、鐵皮石斛、黃連、蒼朮;福建省作物類別則較為分散,分別為豇豆、茶樹菇、太子參和百香果。

雖然有聯合試驗的激勵,但如果一項小宗作物實在種植規模太小,則依然難以吸引企業投入其中。

根據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李富根等人2022年的研究,63種代表性的小宗作物中,仍有蕓豆、黃秋葵、球莖甘藍、水芹、山楂、藍莓、蓮霧、酪梨、黑木耳等作物上尚無農藥登記。以酪梨(也稱牛油果)為例,中新網報道就提到,2022年全國酪梨的種植面積約10萬畝。作為對比,同期全國蘋果的種植面積約3000萬畝。

2023年9月,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娜允鎮牛油果種植基地,村民在采摘牛油果。新華社/梁誌強/攝

「建群」登記;臨時用藥備案

制度層面的創新不止聯合試驗,小宗作物還可以「建群」登記。

2019年,針對特色小宗作物農藥,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了「藥效試驗」和「殘留試驗」群組名錄,將小宗作物按照科分成若幹組,同一群組內的試驗結果可以延伸,不必重復登記。如用於防治大白菜菜青蟲的農藥,可以延伸到十字花科的其他蔬菜,如小白菜、花椰菜、蘿蔔等。有的還可以跨科延伸,如豇豆/豌豆白粉病農藥,不止延伸到豆科蔬菜,菊科(萵筍、茼蒿等)、傘形科(芹菜、胡蘿蔔等)也包括在內。

這一做法與巴西的策略相似。在巴西,相關法規把小作物分為7大組,申請人只需對同一組中的代表作物進行殘留測試。如一申請人登記了在番茄上使用的農藥,就可直接用在茄子上。

【農藥登記管理辦法】也給省級農業農村部門開放了農藥登記許可權。尚無登記農藥可用的特色小宗作物,省級農業農村部門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采取臨時用藥措施,並報農業農村部備案。

對於這些臨時用藥措施,2020年5月,農業農村部釋出了【特色小宗作物農藥殘留風險控制技術指標】,農藥企業申請農藥擴大使用範圍登記時,對於農藥產品、適用作物、用藥劑量、使用次數、施藥方法及安全間隔期符合該技術指標要求的,可以減免相應殘留試驗資料。

2023年8月,在答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的提案時,農業農村部表示,截至目前已有3900多個農藥產品在150多種園藝等特色小宗作物上取得登記,園藝等特色小宗作物登記用藥短缺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閆明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連市農業部門將會繼續強化對農民的規範用藥宣傳。「我們平時會舉辦培訓班、發科普文章,也給農民發了‘明白紙’,提醒他們一定要按照作物登記範圍來使用農藥,否則可能給自己造成損失。接下來我們打算在農貿市場這樣的場所開辦科普大集,向趕集的農民傳達農業知識。」

南方周末記者 海陽 南方周末實習生 衛雅琪 譚梓蓧

責編 汪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