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潮汕鄉村的打鐵匠

2024-01-05三農

潮汕農村的五工雜業中,過去打鐵鋪、打鐵攤檔幾乎鄉鄉裏裏皆有之。因鐵器,大至犁耙,小至柴刀、鐮刀、鋤頭都離不開打工匠。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打鐵這個行業正在漸漸消失,昔年的打鐵鋪不見了,走街串巷的打鐵匠消失了。那遠去的打鐵聲,仍令我遐思不已。

潮汕的打鐵匠,始於何時,我未考證。但據明隆慶【潮陽縣誌】記載:「邑有鐵匠戶九百一十四。」可見打鐵業在明代已相當發達。過去,本地鐵匠有單獨操作的作坊,鄉人稱為「打鐵鋪」。我的堂叔郭海柳是遠近聞名的打鐵師傅,他在圩集開有一家打鐵鋪。少年時,我常到他的鐵鋪看打鐵,只見他搭起爐竈,燃起炭火,拉起風箱,立即爐火熊熊,鐵塊放進爐子,燒紅之後,海柳叔挾起燒紅的鐵塊放到鐵砧子上,和另一師傅掄起大鐵錘,甩開臂膀,叮叮當當,輪流打鐵,之後,又將紅紅的鐵塊打成各種形狀,如鋤頭、刀、斧子之類的鐵器。據說這是一種絕技,而老鐵匠們幹起來卻得心應手,他們赤著上身,汗流浹背,經過一雙巧手,打造出來的鐵器先被放到一處退火,這時,空氣裏彌漫著燒紅的鐵銹味,這氣味又隨著熱風飄向鋪內外,熱浪一陣緊似一陣。海柳叔的鐵鋪在半個世紀以前生意還是興隆的,經常有毗鄰鄉村的客戶前來買貨,也有鄰近鄉人拿諸如犁頭、鋤頭、鐮刀之類到鋪裏加工的。打鐵雖辛苦勞累,但海柳叔卻無怨無悔,夜晚在家門口前擺上一只小桌子,沖泡工夫茶,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不久前回農村老家,知道海柳叔已作古。我到圩集,懷舊之情猶生,想尋覓舊時的鐵鋪遺址,只見小屋墻壁斑斑駁駁,舊木門上鐵鎖長滿鐵銹,更讓人想起當年鋪子裏的熱鬧情景。堂弟說,鐵鋪已關閉多年,現時鄉人務工經商的多,家中農具如鋤頭、鐮刀之類大大減少,上門買貨和加工者逐年減少,加上打鐵辛苦,年青人都不願意從事這一行業。而那些有種地的鄉人,小農具壞了舊了,就到外地買新的,誰也懶得把舊農具拿去加工,這是鄉村鐵鋪關閉的一個原因。

在潮陽鄉村,過去還有很多從五華縣來的打鐵匠,他們以寨門和神廟為臨時的家,然後走村串巷,口裏喊著「磨剪刀、修鐮刀、打鋤頭」,隨後就有一些人把舊的剪刀、鐮刀、鋤頭、厚刀之類的小鐵器拿給他們帶去加工,他們的手藝真好,加工過的剪刀、鐮刀、鋤頭、厚刀十分鋒利,比新買的還管用,因此五華師傅的生意也像爐火一樣熱火。他們在一個村子,有時一住就是幾個月,和當地農民十分熟悉,甚至成了好朋友。記得有一五華師傅,從家鄉帶一個女兒當幫手,後來他女兒與村裏一青年農民相愛,結成夫妻,村人不知道她的名字,都把她稱為「五華」,開始,我還以為她名叫「五華」,後來才知道五華是她的家鄉。「五華」原來說客家話,住上一兩年,便說得一口流利的潮汕話,近日回鄉,知道「五華」已年近古稀,當上祖母了。

漸漸遠去的打鐵聲和走村串巷的鐵匠,仍像一首動聽的樂曲,揮之不去而繚繞心頭。




來 源: 【汕頭日報】2013-10-06
作 者: 郭亨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