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正邦科技摘星脫帽,重回養豬產業前三需時日

2024-06-29三農

經歷2021年巨虧、2022年資金鏈斷裂,正邦科技最終趕在2023年年底完成重整,並在2024年6月脫離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正邦」變回「正邦科技」。

新京報記者近期從正邦科技內部人士處獲悉,從資不抵債到易主重生,曾以「四搶」戰略迅猛擴張的正邦科技已轉向穩健風格。

不過在諸多計畫仍待復工、產能大幅縮減、雙胞胎集團生豬業務尚未並表等情況下,昔日江西豬企老大想要回到養豬行業前三,或許還需時日。

易主換「新生」

2024年6月,因2023年經審計凈資產由負變正,正邦科技歷時13個月摘星脫帽,股票簡稱由「*ST正邦」變回「正邦科技」。

年報及審計報告顯示,2023年,正邦科技實作營業收入69.92億元,實作凈利潤85.2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3.97%。而在此之前,因前期「搶母豬、搶仔豬、搶養殖指標、搶人才」的快速擴張戰略撞上豬價低谷期,正邦科技一度債台高築,2022年資產負債率高達148.41%,連續兩年虧損超百億元。

從資不抵債到摘星脫帽,正邦科技扭轉乾坤的關鍵在於重整事項的順利推進。2022年10月起,正邦科技以及旗下正邦養殖、紅安正邦等10家公司(旗下公司簡稱「正邦養殖系列公司」)陸續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作為昔日國內上市豬企出欄規模前三、江西豬企老大,誰會是正邦科技的「白衣騎士」一度成為業內焦點。

最終,主營業務相似且同為江西企業的雙胞胎系公司入局。2023年11月,正邦科技、正邦養殖系列公司重整計劃出爐,由雙胞胎農業、中國信達、江西金資、寧波泓洋組成的雙胞胎信達聯合體成為正邦科技重整投資人。其中,雙胞胎農業是雙胞胎集團參與正邦科技重整的投資主體。雙胞胎集團作為產業投資人參與重整。

在此基礎上,正邦科技轉增57億股股票,其中31.5億股股票由重整投資人支付43.4億元對價款受讓,另外25.5億股股票透過以股抵債的方式,清償正邦科技及正邦養殖系列公司債務。

攜巨資而來的雙胞胎集團有著借殼上市的野心。根據計劃,重整後,雙胞胎集團將取得正邦科技控制權,重整完成後兩年內,逐步啟動將自身生豬養殖、飼料等業務資產置入正邦科技的重組程式,四年內完成相關業務及資產的整體上市。

2023年12月,正邦科技完成重整計劃全部執行工作。2024年,雙方如願以償。正邦科技控股股東變更為雙胞胎農業,實際控制人已變更為雙胞胎集團董事長鮑洪星及其配偶華濤、女兒鮑華悅。正邦科技也消除了退市風險。正邦科技方面向新京報記者證實,2023年凈利潤轉正且高於營業收入,大部份得益於債務重組收益。截至2024年一季度,雙胞胎集團帶領投資人為正邦科技註入41.09億元,剩余資金也將於年內到位。「目前負債率已降至50.43%,資金能夠支撐現階段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2023年,正邦科技扣非凈利潤虧損48.83億元,同比收窄57.69%。2024年一季度,正邦科技凈利也回到-4880.45萬元虧損階段。正邦科技尚不能僅憑生產經營扭轉局面。

恢復期不再求快

「前期步伐確實有些太快」,正邦科技內部人士向新京報記者回憶,當時公司對行情預判錯誤,產能、負債都短期內擴張過快,周期下行關鍵節點沒有止損,最終導致經營異常,「從2022年6月資金鏈斷裂,到當年10月進入預重整,再到去年推進重整,是一段很困難的時期,可以說是吃了虧。目前,公司經營管理風格都轉向偏穩健,會集中精力把經營效率提升上去,再去考慮規模。」

2024年6月,正邦科技回復深交所年報問詢函時提及,疊加生豬行情持續低迷、公司資金不足的影響,公司近三年來計畫投入逐年下降,在建工程計畫基本處於停工狀態。北方區域基本完成戰略性撤退,西南、華中、華東、華南等地有51個豬場、26個飼料廠緩建、停工。

伴隨重整成功,上述計畫何時開始復工?正邦科技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對復工復產的比例和節奏,目前沒有精確設限,希望結合市場行情變化靈活操作。盡管現階段資金較前期更充足,但為提升資金效率,公司正在從閑置產能中判斷哪些值得復工復產。豬場會優選周圍市場行情較好的場區,飼料廠會綜合考慮原材料價格、銷售區域等上下遊情況。「現階段是恢復期,不求快,先把底子打好。」

正邦科技2024年生產經營計劃有五件事:加快復產工作,恢復母豬產能;自繁自營、「公司+農戶」雙輪驅動,加快育肥上市;恢復飼料廠正常生產,提升飼料產品;全流程最佳化,降低生產;提高疫病防控技術,提升生產成績。其中,作為產能基礎的能繁母豬年底存欄目標為超30萬頭。

囿於資金困局中難以脫身,正邦科技近三年產能迅速縮減。2021年3月末,正邦科技曾有能繁母豬存欄119萬頭,是如今目標的四倍。此外,正邦科技生豬出欄量從2021年的1492.67萬頭下滑至2023年的547.85萬頭,降幅達172.46%。當下指標距離重整計劃中提及的3年內實作1200萬頭生豬年上市規模的目標,仍有差距。不過,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曾向新京報記者指出,雙胞胎集團生豬規模已屬業內頭部,二者若聯合,養豬體量仍有望回到全國前三。

對於今年的出欄目標,以及雙胞胎集團生豬養殖業務是否開始並表,正邦科技內部人士回應稱,當前復產工作仍有挑戰性,需要時間,出欄方面暫不設明確目標。重整計劃裏確有資產註入安排,但在資產註入前,雙方養豬業務會分開計算,尚未並表。

行情不應是唯一參考標準

一季度業績虧損基礎上,正邦科技重整計劃中提及的2024年經營性減虧能否實作?正邦科技稱,產業端預期今年豬價反轉確定性較強,生豬價格繼續下跌可能性較小。同時,豆粕、玉米價格呈現下跌趨勢,有利於生豬養殖成本下降,大大改善經營利潤。綜上,行業預計處於上升周期,將驅動公司業績持續提升。

4月19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李敬輝在新聞釋出會上指出,生豬價格已觸底回升,4月第二周為15.4元/公斤,同比上漲5.3%。有生豬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豬價到6月中旬仍在回暖階段,較去年要好一些,但市場對豬價回暖持續性的判斷觀點各異。

針對公司是否會結合當前豬價利好行情調整後續產能規劃,正邦科技內部人士稱,行情可以參考,但不應是唯一標準。當下還是先腳踏實地做好眼前事情跟自己比,按較穩健節奏恢復產能,提升養殖指標,核心是生產穩定。「業內很多人認為養豬未來會進入微利時代,成本控制下來才能去談擴張,不然就是無根之水,在規模擴充、產能提升上面都會處於劣勢。」

卓創資訊分析師鄒瑩吉也向新京報記者分析,若三季度壓欄與二次育肥的熱度較高,或會出現年內豬價高點,但待到這些生豬集中出欄,亦會利空年末的生豬價格,「行情波動劇烈,養殖端難以抓住真正的合適契機逢高出欄,因此養好豬才是更為關鍵的。二季度為南方雨季,當下南方養殖端養殖密度較大,因此在豬病防控方面,需要格外加強。」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