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雨水的名稱由來、物候和花信風

2024-02-17三農

「雨水」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春季的第2個節氣.

歷法上的時間點是太陽到達黃經330°的那一刻,一般在公歷2月18-20日交節。

「雨水」本是第三個節氣,在「驚蟄」之後。漢代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諱,就把「啟蟄」改為「驚蟄」,並且和「雨水」交換了位置。

雨水,容易「望文生義」,認為就是開始下雨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

根據這句話的意思,雨水節氣,不是降雨的開始,也不是降雪的終結。而是冬季之後,大地解凍,冰雪融化成了水,進一步變化成了雨,所以名叫「雨水」。這就是雨水的名稱由來。

古代一個節氣分為三候,每候五天。為每個候對應了辨識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動現象,稱為「物候」。

「雨水」三候對應的是「獺祭魚」、「候雁北」、「草木萌動」。

「獺祭魚」說的是水獺捕到魚之後,先用魚祭天。

古人觀察到水獺捕魚後,把魚陳列水邊的現象。當時的人們誤以為它們是先祭祀天,然後再吃。

古人認為這種感恩圖報的祭祀行為,是動物的一種義舉,所以是重要的物候現象。七十二物候裏有多個動物祭祀行為,當然這都不是真的祭祀行為。

「候雁北」是說大雁飛回到北方的棲息地了。

大雁是候鳥,天冷了飛到南方過冬,天氣轉暖以後重新飛回北方。

七十二物候裏,大雁小寒節氣開始從南方出發,到雨水節氣之後,就回到北方了。

「草木萌動」說的是草木開始萌發生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發動矣。」

古人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氣構成的,組成天的氣就是天氣,組成地的氣就是地氣。

小雪時節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彼此隔絕,各歸本為,脫離接觸。

到了「雨水」節氣,天氣和地氣恢復了接觸,天氣和地氣交互作用,萬物開始新一輪生長、發育。

人們把花開時吹過的風叫作「花信風」。

有八個節氣還有對應的花信風,可以透過花開情況確認節氣。

雨水時節花信風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菜花,就是油菜花,油菜花在中國栽培廣泛,大片的油菜花已經是很多地方的著名旅遊景點。

杏花是杏樹的花。杏樹是古老的花木,樹齡較長,可活一百年以上,是春季主要的觀賞樹種。

李花,就是李樹的花。植物「李」,又名郁李、玉梅。氣味芳香,還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利水等功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漢代開始,李花便與桃花齊名。

雨水節氣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冷空氣相遇,形成降雨。根據氣象統計數據,雨水節氣是一年之中降雨最多的時節。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

雨水節氣的15天,正好從「七九」的第六天到「九九」的第二天。農諺說:「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這時候,除了仍在寒冬之中的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等地,全國大部份地區都在春風雨水中,呈現出了春耕春種的繁忙景象。

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雨水時節的降雨量一般較少,常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因此雨水前後要及時春灌,確保農業穩產高產。

淮河以南地區,則要搞好田間的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而導致農作物的濕害爛根。農諺說:「麥澆芽,菜澆花,全靠水當家」。

在華南,雙季的早稻育秧已經開始,要在「冷尾暖頭」時搶晴播種,力爭全苗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