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故鄉的殺豬飯

2024-10-02三農

一個社會的凝聚力來源於什麽,這是很多人經常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種生活觀念、生活形態和人文思想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歷史積澱和品質繼承。比如農村普遍存在的風俗習慣就是這樣數千年傳承的結果。

要說哪種風俗習慣幾乎在全國許多地方農村存在,而且成為雲貴川等地的一種傳統習俗,歷久彌新、與時俱進地被賦予許多新的內容和形式,那可能沒有一種比得上春節過年前殺年豬,以及隨之而來的吃殺豬飯來得更甚。但每個地方殺年豬和吃殺豬飯又各有不同的特點,比如金沙江畔我故鄉阿巧的殺豬飯就有很多獨特的地方,不妨請聽我一一道來。

實際上,自家養了一年的年豬宰殺後邀請親朋好友共同分享這一習俗,不僅是為了與親人分享一年的豐收喜悅,也是為了祈願來年的幸福美好,但誰也不知道「殺年豬」這種風俗存在了多少年。反正自從我記事起,農村殺年豬就成為每年過年前家家戶戶的一件大事,甚至是一年中除過年和婚喪嫁娶外最重大的事情。也許正因為如此,頭一年過完春節或者甚至剛殺完頭一年過年豬,婦女們就要承擔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首先要考慮選一頭豬作為來年的過年豬來餵養。

記得小時候母親就跟我說過,選過年豬是有講究的咧!就是一定要選擇一頭吃口好的「架子豬」作為過年豬。所謂「架子豬」就是身材修長,不僅容易長胖而且身體容易撐開長大。如果小時候就胖嘟嘟的豬兒反而不能選,母親說這樣的豬是「荷包豬」,光會長胖不會長大,這樣是不行的。而「架子豬」身材修長意味著這頭豬容易長大,肯吃食意味著增加營養後容易長胖,這樣的豬既容易長大又容易長胖,是過年豬的最優之選,那種「小型的胖豬」作為過年豬是不合格的。

家裏如果有現成的符合條件的「架子豬」,母親熟悉自己豬的習性,過年豬就算選定了。如果沒有合適的,就要到集市上購買,這個時候不熟悉豬的習性,就非常考驗家裏女主人的智慧和眼光。因為此時家中的女主人既要會砍價,更重要的是要會選擇適合的「架子豬」。因此,選擇過年豬是為來年春節準備的第一件重要的事。

選定過年豬後,接著就要花較長時間,一般要進行至少十個月的精心餵養。那時過年豬是不會用飼料餵的,鄉親們也沒錢買飼料。所以當時孩子們放學或者周末的主要任務就是去坪子地找豬草,找回來母親還要剁豬草、煮豬草、餵豬食,有時還要把這些豬食與頭年背回家的花生藤、紅薯藤等曬幹碾成的糠混在一起餵。一直到八九月份,豬兒養大好多了,紅薯、玉米等也成熟了,為了把年豬盡快催大催肥,就直接煮紅薯或者包谷面混在豬草裏餵,而且越到後面紅薯或包谷面的比例越高。如此,母親起早貪黑好像養孩子一樣把年豬養得肥肥的,才算是完成了一項重大任務似的。這樣養出的豬才是最具有農家氣息的「過年豬」,這樣殺出的豬肉才會有自然的香味,才無愧於現在所說的「土豬肉」的名號。

在故鄉,家家戶戶都要殺豬,用豬身上的肉、肝、肺、心等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這就是「殺豬飯」最原始的含義。我一直在想殺年豬這個習俗的意義在什麽地方,實際上顧名思義,年豬就是為過年準備的,但又包含著許多不同尋常的人文價值,這是一種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親人相聚的期盼。日子一天天過,終於進入冬月末臘月初,豬養大了,天氣陰冷了,孩子放假回家了,離春節也近了,殺年豬的條件也就成熟了。

於是,選一個適當的日子,故鄉每家一般都習慣選在周末的星期五或星期六,通報至親好友,就開始作殺豬的準備。為什麽要事先通報至親好友呢,因為農村殺豬的日子從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而是好像每年每家都有的節日一樣。吃殺豬飯也是一項很有儀式感的活動,都是要邀請一些至親好友來吃殺豬飯,才算是這家人殺了豬。那時候,小姑家在隔壁鄉鎮,我們首先就要請人帶信給她請她務必回來,小姑也盡量回家,這也是我們非常開心的時刻。外公外婆舅舅姨媽他們在得遠,有時候也會盡量來參加我們的殺豬「活動」,或者說來吃我們的「殺豬飯」,這更會讓我和妹妹們高興得跳起來。

最有意思的是,以前殺豬當然最主要是為了今後一年有肉吃,但現在這種功能越來越淡化,反而把吃殺豬飯作為一種節日的性質和氛圍卻越來越濃厚。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各家殺豬請的客越來越多,有的家庭如果只殺一頭豬,等請完客後就基本不剩多少肉了,所以有的家庭一年要殺兩三頭年豬呢。但東家還是非常高興,認為來自己家吃殺豬飯的人越多代表自己的人緣越好,甚至如果哪家來吃殺豬飯的人少了東家還會很失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有時候東家反過來還要與親友們協商殺豬時間,以便爭取更多的人來咧,這也是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吧!

言歸正傳。通報至親好友後,東家就要提前去街上買各種小菜。記得小時候我家殺豬前一周的街天,母親總會帶著我上街把各種殺豬請客的蔬菜、幹貨、佐料等采購好,而父親一般也會在這一天從另一個鄉鎮的單位回到街上來遇我們,一起把這些東西背回家,就是為殺豬作好充分準備。

計劃好的殺豬日子終於到來。其實在故鄉,殺豬的意義並不主要在於殺豬這件事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請人吃殺豬飯。所以家家戶戶對於殺豬這件事無比重視是不言而喻的。前一天晚上,父親就會預先請好村裏的幾位青壯年幫忙,殺豬這一天清早天還沒亮,大家就在房屋前後適當位置挖一個「鍋洞」,支上一口大鍋,大鍋裏添上滿滿一鍋水,然後在鍋底籠大火把水燒開。這個時候一般天剛蒙蒙亮,母親就去圈裏把豬裏「哄」出來到事先準備好的大桌子前,幾個男人就把豬按在桌子上,然後主刀人施展自己的技藝......母親這時候往往會躲在一邊偷偷抹眼淚,畢竟這是她一年辛辛苦苦養長大的豬兒啊,當然對它是有很深感情的。

澆上開水,褪完豬毛,擦刷清洗,按豬的部位分類解剖成豬頭、脖漢(頸)、火腿、肋條,處理內臟及大腸小腸,集中擺放讓肉自然冷卻,一氣呵成,中午分時豬就殺好了。幾位伯伯叔叔們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大家臉上都露著開心的笑容。這時候,我就會主動給他們端上茶,而父親則會邀請他們坐到桌前開始上演男人們的拿手好戲——先「小酌一杯」。

中午飯後,伯伯叔叔們開始更加忙碌起來,因為他們要準備晚上的殺豬飯了。大家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就是為了下午給客人們提供豐富可口的美食。殺豬飯的絕大多數菜品都取材於剛殺的新鮮豬肉。其中有幾個菜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第一個就是所謂的「墩子肉」,有的地方叫「坨坨肉」。就是用最好吃的「三線肉」切成一塊一塊三五厘米長寬的坨坨,然後盛在鑄鐵做成的「大吊鍋」裏,簡單加上生姜、花椒和鹽巴等佐料一起中火燉煮。數小時後就是最香最美、油而不膩「墩子肉」了。這道菜至今仍是我的最愛,那種吃在嘴裏滿口留香的安逸感和滿足感,的確不是一般食品可以代替的。「墩子肉」在故鄉算是一道延續多年的傳統菜了,之所以一直流傳至今,是有其深刻理由的。有的人說「遊子思念故鄉的理由,也許就是故鄉的一道菜」,這道「墩子肉」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麽?

我最愛吃的殺豬飯第二道菜就是小炒肉。其實這道菜的食材也不復雜,就是剛殺好的新鮮豬肉中的瘦肉,再配上蒜苗、生姜、花椒等炒制而成。但過去幾十年了,這道小炒肉的味道之好,香氣之特別,總是讓我無法忘懷,更讓我充滿疑問:「這樣的美味到底是怎麽得來的呢?」說是小鍋炒菜好吃,但這道小炒肉明明是大鍋上炒出來的;說是佐料好,但它的佐料又非常簡單;說是肉好油好,但同樣的肉和油我們日常生活中又做不出同樣的味道!所以我一直非常佩服和疑惑故鄉的師傅,他們是怎樣才做出這樣看似簡單卻無比獨特的美味佳肴的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喜歡吃故鄉的殺豬飯首先就是因為喜歡吃故鄉的小炒肉,這樣的說法是極有道理的。

故鄉殺豬飯,還有一些菜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一道叫糖靠肉的,肥肉、面粉混合後用油炸,再與糖稀攪拌均勻,那種甜中帶香、脆中帶柔的飽滿感,很是能滿足自己的味蕾。還有一道菜更是絕味,那就是「肝生」。所謂「肝生」,就是把肝切碎,再把幾塊脆骨剁碎後在鍋裏翻炒一會取出,然後把前二者與豬血混合,輔之以適量的花椒、草果、八角、鹽巴和少量白酒等,充分攪拌,靜置個把小時,就形成了一道風味獨特的家鄉美味。這道菜可以生吃,是很多膽大男人的最愛;當然也可以蒸吃,男女老少皆宜,味道也非常好。此外,紅燒肉更是少不了的保留菜肴。上面這些美味菜肴再配上一些故鄉的農家土雞和素菜、自制的蘸水和自釀的高粱「小鍋酒」,一桌豐盛的殺豬飯菜就形成啦。這一桌看似簡單的殺豬飯菜哦,卻勝似人間多少大魚大肉,成為每一位遊子深深的牽掛。

整個下午,廚房一片繁忙。伯伯叔叔們為了逗孩子們開心卻想到一招,就著殺豬後「鍋洞」留下的火炭,他們就會把最好吃的瘦肉切成片,然後稍加腌制再烤給孩子們吃。數十年前的童年哦,能吃到這樣的烤肉,現在想起來還是仿佛做夢幻一般。後來每當和家人朋友出去吃燒烤,我就會想起殺豬那天吃烤肉的情景,似乎什麽燒烤都比不上當年故鄉殺豬時的那塊烤肉,心裏總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下午四五點左右,客人陸續到來,一場殺豬飯宴就要開始啦。院子裏早已擺上桌椅板凳,桌子上擺好啤酒飲料,再放一盤花生瓜子之類的小零食。然後,八個八個一桌,大家款款入座,一邊吃著零食,一邊等師傅上菜。有說有笑間,突然聽見「小心、小心」,「油抹著,油抹著!」,端盤師傅就到了你的面前,然後有人從師傅的端盤下菜,一一擺上桌。於是大家邊動筷吃飯,邊喝酒聊天,很是愉快。父親和母親也總是笑盈盈地和大家打著招呼,希望大家吃飽吃好吃開心。

是啊,故鄉的殺豬飯哦,從來就不僅僅是吃飯那麽簡單,它代表著親人團聚,也代表著鄉親和諧,是一種對良好習俗的傳承,也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多少年過去了,現在偶爾回老家還能吃到故鄉的殺豬飯,那種味道一直都在,那種情感也一直都在。故鄉啊,之所以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牽掛,就是因為有殺豬飯等許多溫馨甜美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好像一根紅線羈絆著遠在異鄉的遊子,在他們無數次的睡夢中越系越緊,成為他們思鄉的源頭。

傍晚分時,吃飯的鄉親漸漸散桌,有的老人要回家休息,有的婦女要回去餵豬,但更多的人卻依然還在我們家裏玩樂。男人們一邊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著酒,一邊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笑,女人們有的收碗洗碗,有的掃地收拾,非常忙碌辛苦。而廚房師傅們還要繼續收菜並為第二天早上的菜作準備。

等一切就緒已是天黑,父親母親首先要把一些肉分裝在袋子裏,讓遠方的至親朋友們走時候帶回家。其次,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腌肉。父親和伯伯叔叔們即使白天再累,晚上都要把白天剖好的豬肉一一抹上鹽巴,搓揉滲透均勻,然後裝入一個大缸,往往全部腌完已是深夜了。而母親她們也還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裝腸子。所謂裝腸子,就是白天殺豬的男人們把豬腸子認真處理清洗好,母親在村裏其他女人幫助下加工好豆腐、生肉末等東西,加上香料、鹽巴等佐料再攪拌在一起。晚上她們就把這些東西塞入大腸小腸裝滿,再把這些腸子掛在一根可以曬到太陽的橫木上,就完成了裝腸子的工作。

過半個月,把豬肉從大缸中取出掛起晾幹,就是人們說的臘肉;大腸小腸涼幹,就是最美味的香腸。而這些,就是殺年豬的直接價值,就是年夜飯的最好材料,也是今後一年故鄉家家戶戶肉食的主要來源。當然啦,正如我們前面說的,如今殺豬甚至已經變成主要是為了請人吃殺豬飯的一種「儀式」或者「活動」了,因為什麽時候都能買到肉吃,很方便,這也是社會發展使然。

多少年過去了,我還是常常想起故鄉的殺豬飯,常常想起親友們八個八個圍桌而坐,大口品嘗殺豬後的各種菜肴,大口喝著故鄉自釀的高粱美酒,是多麽愜意又暖心的場景。甚至等腌完肉後,伯伯叔叔們還不願意離去,一直在堂屋談心聊天,或者對酒唱歌猜拳哪怕到天亮,是多麽快樂又極其治愈的一件事。是啊,故鄉的殺豬飯哦,何止是殺豬本身那麽簡單,它不僅代表著一年四季輪回的美好和家庭親友的團聚,還是故鄉一種社會交往的紐帶,是親朋好友定期相聚,增進感情的潤滑劑和催化劑。

思念故鄉,就是思念故鄉的鄉親,也是思念故鄉的殺豬飯,思念故鄉的春節,思念故鄉一切美好的東西。多少次魂牽夢繞,多少次熱淚盈眶,就因為故鄉是每一個遊子的根,是每一個遊子不管身在何處都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一切理由。如今,不管社會如何變遷,吃殺豬飯依然是故鄉最為重要的活動之一,這是情感的寄托,是親情的維系,也是故鄉之所以珍貴和美好的源泉之一。

故鄉的殺豬飯哦,雖然只是故鄉習俗的一朵浪花,卻給我們帶來了多少快樂和幸福的感覺。走在故鄉的小道上,思古慮今,遊子們更有責任去傳承這樣的理念和傳統,留住鄉韻,留住鄉愁,努力使故鄉成為更好的故鄉,使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特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