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設計」一粒超級稻 | 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2024-07-08三農

▲2018年「中科804」五常示範片現場。


「叮鈴鈴……」

2008年9月一個早晨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研究員李家洋

接到一個電話

對方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以下簡稱黑龍江農科院) 院長韓貴清

請他幫助解決東北水稻生產面臨的一些難題

「東北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東北水稻的高產、穩產直接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東北有急迫的需求

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國家隊’

必須迎難而上解決問題!」

李家洋這樣想著,隨即欣然北上

雙方很快在哈爾濱會合

5天內馬不停蹄地跑了三四千公裏

一直走到祖國最北端的建三江稻區

一路上,他們看到

很多稻田倒伏或是稻瘟病很嚴重

很多水稻品種產量不高、米質欠佳

隨後黑龍江農科院提出「考題」

培育一粒高產、抗病、抗倒、優質的的水稻種子

這是一道「超級難題」

在水稻育種領域

改良單一的優良性狀並不困難

但要把多個優點綜合在一起

難度會以幾何級提升


為破解這道題

李家洋提出了「分子設計」育種理念:

像設計工業產品一樣

把高產、抗病、優質的基因模組「組裝」起來

「設計」出一粒集各種優良性狀於一體的超級稻

這一想法將中國的育種技術理念

帶到了世界前沿


從此,李家洋帶領團隊

從基礎研究向套用研究轉型

他們像候鳥一樣

每年南北橫跨幾乎整個中國

往返於北京的實驗室

海南和天津的育種基地

以及東北的示範基地

分子設計育種的最大優勢

是實驗室初篩

為確保下一代水稻具有所設計的理想性狀

研究團隊將培育兩周左右的小苗剪一小段葉片

檢測它是否含有全部要聚合的基因

如今,一個基因的檢測成本只有幾元

這可以把田間的高成本表型篩選工作

低成本地轉移到作物生長的早期

讓育種效率大幅提高


▲ 李家洋(左)、劉貴富檢視水稻生長情況。


但田間的選育仍不能少

在海南和天津的育種基地

最熱的時候,氣溫超過40攝氏度,上曬下蒸

育種專家劉貴富、陳明江

頭頂烈日、腳穿膠鞋

日復一日地觀察水稻生長情況

他們雙腳泡得發燙

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

結出一朵朵白色的鹽花

每年 要種植、篩選近萬份不同的株系材料

分蘗、拔節、抽穗、揚花、灌漿

每份材料的田間表現

都要一一記錄清楚

在專家眼中,育種不能有短板

「只要有一個性狀差了

其他性狀再好都沒用!」


直到2012年,田間選育進行到第八代

研究團隊優中選優

終於確定了一個性狀最好的穩定株系

這個被命名為「中科804」的材料

高產、抗逆、優質特性兼具

完全符合黑龍江農科院提出的要求

2017年,「中科804」透過國家審定

成為中國第一個分子設計育種的標誌性國審品種

2018年,「中科804」第一次大面積示範推廣

相比著名的「稻花香」

它每畝增產200斤以上

可減少災害損失30%

整精米率提高8%

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稻」

▲ 李家洋團隊為東北稻區「精準設計」的品種大米。本報記者丁典攝

繼「中科804」之後

李家洋團隊又為東北稻區設計出

更加高產、抗逆、優質的

「中科發5號」和「中科發6號」系列國審水稻品種

如今,這些品種已經是

東北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主栽品種之一

產量普遍比當地原有主栽優質品種提升20%以上

每斤收購價格比普通稻谷貴三四毛錢或以上

李家洋心裏有「一盤棋」

「中國有5個水稻主產區

其中4個是戰略區

肯定要考慮布局新品種」

長江中下遊稻區、東北稻區、華中稻區、華南稻區

氣候、溫度和面臨的病害都不同

他希望因地制宜

為不同稻區「設計」不同的水稻品種

如今,他們采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

培育的國審和省審品種已達20多個


▲「中科發」系列水稻成熟了。


其中,針對長江中下遊稻區

培育的「嘉優中科」系列秈粳交超級稻

最高畝產達900公斤以上

比當地主栽的水稻品種增產20%以上

選育的「中科發」系列雙季早粳稻新品系

實作了中國早粳稻「零的突破」

推動建立中國第一個早粳稻品種的審定標準

在李家洋看來

分子設計育種理念和技術還有廣闊的套用空間

將為中國種業發展

糧食安全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本文除註明外,均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供圖



為祖國「精準設計」一顆水稻種子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映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