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一個很反常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城裏人喜歡到幽僻美麗的鄉村中寫生、遊玩。
而美中不足的是,農村的路實在太過難走,一輛大點的客車便占據絕大多數的路寬,交通十分不便。作為內外溝通的橋梁,這些水泥路為什麽就不能修建寬點?
要致富,先修路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命脈,城市如此,農村更是如此。農村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農村學子走出大山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農村人也不再執著於耕種三分薄田艱難地維系生計。
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之下,農民與城裏的公司合作,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再將這些特色農產品賣到城裏。如此一來,農村人就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生活也會越來越富足。但都說要致富先修路,路要是修不好,經濟農產品就很難被運送到城市中。
以前,很多通往農村的道路是泥土路、石子路,在多風的日子裏,路上的塵土容易飛揚,讓趕路的行人咳嗽不已。 而一到了雨天,泥土路又會變得泥濘不堪,令過往車輛陷入坑裏難以自救,會讓行人打滑,嚴重的甚至還會讓人接連滑倒骨折。農村道路修建的問題早就引發人們的重視,老百姓也期盼著早日修路。
後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村弱勢地位受到關註,通往農村的水泥路也終於修建了起來,一條條銀白的水泥路貫穿於山林草叢之間,給老百姓帶去了希望。不過,這路倒是修建起來了,人們卻從中發現了不少的弊端。
那就是通往農村的水泥路實在是太窄了,僅僅有3.5公尺,現如今農村不少人都買起了車,想要這區區的小道上同時通車實在太難了,而且動不動就會堵車塞路,這令很多人感到頭痛 。 那麽,農村的水泥路為何修建的如此狹窄呢,修建得再寬點不行嗎?
農村水泥路為什麽不修寬點?
隨著「村村通「政策的落實,農村水泥路的修建已經有些年頭。從當時的情況來看,3.5公尺的水泥路已經夠農村人使用以及車輛通行。
有了政府支持,水泥和鋼筋很快落實到位,但現實的情況往往更為復雜,想要在鄉間修建水泥路並不是一件那麽簡單的事情。根據國家公路的修建標準,以及技術研究人員的反復實驗,最終發現3.5公尺統一規格的水泥路寬是最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
農村的路徑並不平坦,拐七拐八不說,有時還得從山體旁穿過,惡劣的環境加大了施工的難度,這些地理現實問題都是需要考慮到的。
在地理攻關的同時還得兼顧安全問題、是否耐用,諸如水泥路修建成了之後,來往客車能否順利通車,載重極重的貨車多次透過是否會壓壞路面,使得路面坍塌等。 另一方面,之所以修建3.5公尺路寬的水泥路,還得從「村村通」政策說起。
中國地大物博,農村又地處偏僻,路途艱險,從整體來看所需要動用的資金量非常之大。為了確保計畫順利落地,農村老百姓能夠使用上好路,將路寬設定為3.5公尺也是最為經濟妥帖的。 與此同時,還得綜合考慮民情民意。對於農村老百姓來說,他們一生都與土地打交道,透過辛苦勞作賺取為數不多的收入。
因此農村老百姓的「土地觀」十分重,生前他們以土地為依,死後則入土為安。修建太寬的水泥路容易侵占到老百姓的土地和民房,如果水泥路過寬,太過靠近民居,早晚間穿梭不停地車流也會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從綜合角度來說3.5公尺路寬的水泥路不長也不短,恰好夠用,恰好能夠保持安全距離。
除此之外,水泥路的保養與維修問題也需要考量。水泥路投入使用之後,時間一久免不了需要加固修建。諸如西南農村偏遠地區經常會受到土石流和暴雨,加之南方雨季節長,水泥路免不了被損毀。
纏繞在山體之間的水泥路維修難度大,所需耗費的成本多,如果貿然將水泥路修建得太寬的話,會給後續的維修工程增大難度和成本。總的來說,水泥路不是修建得越寬越好,應該在顧全大局的情況下,根據資金問題、實際情況、變動因素、安全因素等確定好恰當的距離。在水泥路修建之初,專家早就確認好3.5公尺的路寬是最理想、最經濟的。
農村水泥路太窄了需不需要擔心?
針對農村水泥路3.5公尺的路寬,有人大吐苦水,認為在修建之初就應該把路修寬點,否則就會成為「村村難」。從整體情況來講,農村水泥路3.5公尺的路寬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只要維持好交通秩序,做好保養工作,這些水泥路是能夠使用很久的。
中國有著嚴格的交通體系和公路建設標準,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等,完全能夠滿足國家經濟發展需求以及國民日常出行需求。
對於絕大多數農村來說,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諸如發展經濟作物、旅遊業或者運輸木材煤炭等,3.5公尺路寬的水泥路是足夠老百姓使用的。
老百姓使用公路主要是滿足日常出行和經濟運輸需求,堅固耐用的水泥路是完全夠用的。 而且對於某些偏遠地區、條件落後的農村來說,一年到頭出不了幾趟大山,修建太寬的水泥路最終只能淪為擺設。因此,水泥路不是越寬越好,夠用就行,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讓老百姓安居可以,能夠帶動經濟發展足矣。
3.5公尺寬的農村水泥路是較為理想的,多年來老百姓也一直使用得很好,這也是基於多個角度衡量出來的標準。路太寬,而車流少,可能會浪費道路資源,適度便好。路修的太窄或許是人們在節假日高峰期所發出的牢騷,但這屬於特殊情況,需要人們現場協調解決,對此,你有什麽看法呢?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