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華環保世紀行|「黃河水鄉」齊河:專門司法護航流域生態

2024-06-30三農

在山東齊河,專門司法護航著黃河流域生態。

齊河地處黃河北岸,是山東德州市唯一的沿黃縣,擁有63.4公裏的黃河生態廊道、萬畝黃河國家濕地等生態資源,素有「黃河水鄉」「長壽之鄉」的美譽。

黃河國際生態城位於山東省齊河縣城南部,坐落於黃河北岸。50多年前,這裏是政府為治理黃河防洪防淩而修建的黃河北展滯洪區。2008年,這片土地的防洪防淩功能全面解禁,2010年經山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省級旅遊度假區,黃河國際生態城由此啟動建設。

如今,黃河國際生態城已初具規模,這片土地歷經多次功能轉型,已由一片防洪防災的不毛之地變成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生態新城。

黃河國際生態城:建立流域生態保護法治一線平台

近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牽頭組織的中華環保世紀行2024年宣傳活動在山東舉行,采訪團走進山東濟南、德州、菏澤、東營等地,了解山東省推進黃河保護法實施等情況。

6月26日,一起黃河流域環境汙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齊河縣人民法院黃河生態城法庭公開開庭審理,庭審現場,被告人李某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案情顯示,2022年2月份以來,在無任何相關資質的情況下,被告人李某在齊河縣胡官屯鎮某村其父親李某金居住的院落內,從事金屬件表面處理生產工作。李某將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液、廢渣直接排放到院落內未做防滲處理的坑內,造成周邊土壤汙染。

經司法鑒定所鑒定:李某金院落內廢水池、南側房間內機油池旁土壤、南側雜物間土壤等處樣品pH值及石油類物質含量較高,其腐蝕性和毒性達到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李某的行為嚴重汙染環境。

法庭審理認為,該案中李某多個汙染環境行為均構成犯罪,結合李某自願認罪認罰,具有自首情節,積極繳納清除汙染、修復生態環境等費用,同時已在省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等情節,最終判決被告人李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違法所得人民幣十萬元依法向其追繳並上繳國庫。

澎湃新聞註意到,黃河國際生態城作為齊河縣著力打造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示範區。近年來,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司法局在生態城分別設立了黃河生態城法庭、黃河生態檢察室、黃河生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建立起了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法治一線平台。

黃河生態城法庭:修復性司法理念植入環資犯罪處置

2022年3月,齊河縣法院先行先試,建設黃河生態城法庭,集中受理齊河縣域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創新環境司法修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審判等審判機制,探索實行跨區域案件協調機制、案件跨區域聯動執行等工作。

「違法行為需要嚴懲,汙染問題也要立即解決。」齊河縣人民法院院長張磊介紹,黃河生態城法庭是山東省第一個以「黃河生態」命名、具有獨立編制的環境資源審判專業法庭,法庭實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的審判模式,對縣域內生態環資類案件、生態城園區(轄區)內涉旅遊類案件、涉企業案件、涉醫教類案件進行集中管轄。

張磊表示,本著「治理優先、懲罰威懾」的原則,齊河縣法院將修復性司法理念植入環境資源犯罪處置中,在刑事案件開庭審理前已將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部份調解處理。

具體的做法是,被告與生態環境修復公司簽訂協定,委托處置危險廢物,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並將生態修復費用全部繳納至專設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提存帳戶,待修復完成並驗收合格後,作為生態環境修復費用予以支付。

「黃河生態保護不單純是法院的事,齊河法院在黃河生態城法庭設立代表委員聯絡站、邀請人大代表擔任調解員、特邀監督員、旁聽庭審,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司法實踐。」張磊表示,在生態環資類案件辦理中,法院始終堅持教育、引導為主的司法理念,希望透過案件審理,喚起百姓的生態保護意識。

與此同時,齊河縣法院還與齊河黃河河務局聯合在黃河生態城法庭掛牌成立水行政執法與司法保障協作中心,制定【黃河(齊河段)違法案件刑事司法協作銜接機制】和【黃河(齊河段)水行政聯合執法協作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兩個細化落實「行刑銜接」機制的檔,進一步暢通在執法、司法工作中的銜接,織密執法司法聯動網路。 近年來,齊河縣透過生態法庭集中審理一批涉黃河流域環境汙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件,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司法屏障。截至目前,該法庭共審理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178件。

黃河生態檢察室:搭建起公益訴訟專業支持渠道

黃河生態檢察室也在生態保護中起著作用。齊河縣檢察院檢察長曹曉梅介紹,黃河生態檢察室與縣人大建立「人大代表+檢察官+N」協同治理工作機制,與相關部門建立生態環境異地修復、損害賠償與公益訴訟銜接機制。

「黃河生態檢察室相當於齊河檢察機關的一個派出機構,為了更好讓檢察機關發揮服務保障黃河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這個職能作用,利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等‘四大檢察’開展工作。」曹曉梅表示,在生態修復過程中,檢察院會以公開聽證的方式,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群群眾參與聽證,聘請行政機關「特邀檢察官助理」參與案件評估,提供專業化的意見,搭建起公益訴訟專業支持渠道。截至目前,檢察室共承辦黃河流域環境汙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件70余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齊河縣檢察院起訴高某寶、王某城等人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最高檢評為「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曹曉梅介紹,高某寶等人將收購的廢機油分別運輸至濟南、德州轄區內6個縣(區),在收集、運輸、貯存、處置廢機油的過程中未采取任何汙染防治措施,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汙染。該系列案共11起案件,涉案人員66人,總計涉案金額900余萬元。

德州市人民檢察院根據黃河流域(山東)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與濟南市檢察機關召開座談會,通報案件辦理情況、移送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檢察機關引導偵查機關固定關鍵證據;督促生態環境部門采取應急處置措施,防止汙染進一步擴大;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貯存油罐汙染範圍、汙染程度以及生態環境修復所需費用、服務功能損失費用等進行鑒定、評估。

最高檢在評析案件時指出,跨區域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案件,存在環境汙染嚴重、共同侵權人多、環境修復地點多等特征,檢察機關發揮跨區域協作優勢,有效落實了「損害擔責、全面賠償」環境侵權追責原則。辦案過程中,對受損環境難以直接修復的,透過補植復綠方式在修復示範基地開展替代性修復,使受損環境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修復。

人大司法監督聯動機制:將有關工作置於代表監督之下

人大監督也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介紹,為進一步加強協作,拓展公眾參與渠道,齊河縣人大常委會整合司法相關領域21名市、縣人大代表組建混編專業人大代表小組,依托法治一線平台,探索建立人大司法監督「3+1」聯動工作機制,3即黃河生態城法庭、黃河生態檢察室、黃河生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即代表聯絡站,加強工作互動、監督聯動,實作人大監督工作同司法工作的有機融合。

齊河縣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張鴻翔表示,為保障聯絡站的執行,齊河縣人大常委會定期組織召開由相關機構及代表聯絡站參加的聯席會議,會商解決在推進司法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聽取司法部門和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改進方式方法,強化監督舉措,為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實落地提供服務保障。

張鴻翔說,透過探索實施「3+1」聯動工作機制,不僅發揮了代表群眾基礎好、熟知社情民意的優勢,也將有關工作置於代表的監督之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切實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在齊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021年,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此後又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3年7月,在第21屆聯合國國際花園城市全球總決賽中,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又一舉獲得「國際環境永續計畫獎」及環境保護和綠色經濟「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