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網紅村」如何做到「常紅」?看棗莊白樓村的探索

2024-09-27三農

近日,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白樓村開啟景區化營運模式,並公布了村內景點價格執行表。若打卡「網紅村莊」需要為風景和服務付費,遊客願意埋單嗎?對此,白樓村黨支部書記孫強信心十足:「村莊采取市場化運作,收費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實作鄉村旅遊永續發展。」

「生態是村莊的發展底氣」

沿村道向東南,經過綠樹掩映下的棟棟民居,伴著叮咚作響的流水聲,一路來到白樓灣濕地沙灘,這是白樓村旅遊必到的景點之一。「鄉村生態好,就有發展的底氣。」在孫強看來,如畫般的風光,是白樓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最大底氣。

誰能想到,七八年前,大沙河邊遍布家禽養殖場,禽類糞便、汙水侵占河道,日子久了還成了村民們傾倒垃圾的地方。大沙河成了「臭水河」,住在河岸的村民紛紛選擇搬離。

白樓村濕地荷花盛開。(資料圖)

為此,周營鎮實施總投資5.2億元的大沙河引調水綜合提升、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關停了7家養鴨場,清淤河道、打撈水草,修建生態護坡,一點一點修復河道生態。透過三年多的努力,才有了白樓村水清岸綠。

以水為媒,白樓村轉型發展鄉村旅遊。該村花大力氣升級改造了村莊硬體設施,經過村莊美化、智慧農業示範園、白樓灣黨校等一系列工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白樓村發展鄉村旅遊不心急、不冒進,對村莊的改造也不是大刀闊斧的重建,而是保持原生態,聚焦文化的挖掘。

大美白樓村。(資料圖)

「白樓村是運河支隊的發源地,我們透過深度挖掘這一紅色資源,打造運河支隊記憶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紀念館,以大量詳實的文字、圖片、實物以及形象的雕塑,再現抗日時期打鬼子除漢奸的動人故事。」周營鎮文化站站長、運河支隊抗戰記憶館義務講解員孫道亭說,每年,這裏都會舉辦各類培訓班、接待大量遊客。

「規範化發展才能實作流量永續」

白樓村依水而建,大沙河蜿蜒著穿村而過,水聲潺潺,四季不絕。每年夏季,到白樓灣玩水避暑是該村旅遊的一大「賣點」。今年盛夏客流高峰時,慕名來白樓村的遊客日均超2000多人次。然而,一夜成為網紅村,白樓村村民們感受卻頗為復雜。

「一方面,村裏名氣大了,遊客也多了,村民們擺攤賣土特產,也有一份收益。但另一方面,短期內大量遊客湧入村裏,超出了我們村的接待能力。」孫強說,客流量的過載,讓村裏保潔壓力驟增,更直觀地不便是停車問題,遊客的車輛將村道堵成「一鍋粥」,裏面的人出不去,外出的村民回不了家。

航拍白樓村。(資料圖)

為此,白樓村修建了停車場,供遊客免費停車,還建設了4個充電站供新能源汽車充電。一年下來,遊客來了一波又一波,可年底一算賬,蓬勃的網紅流量並沒有給村級經濟帶來多少實質性的收益。2023年,該村村級經營性收入只有30多萬元。

如何讓旅遊流量變現,真正成為鄉村振興「聚寶盆」?白樓村景區化營運被提上了日程。「只有規範化發展,才能實作流量永續。」孫強說,該村目前已建成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旅遊驛站、旅遊導覽、旅遊廁所等設施,基本具備了景區化營運的硬體基礎。去年11月份,該村引入鉑瑞鍶商業管理資源(大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鉑瑞鍶公司」),整合規劃鄉村旅遊資源,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每年夏季,到白樓灣玩水避暑是該村旅遊的一大「賣點」。

針對旅遊環境管理,該村聘請多名工作人員承擔村內全天候保潔及秩序維護工作,同時聯合鉑瑞鍶公司核算了境內各景點的維護成本,以此為基準,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並報相關部門備案。「我們的門票按照景區計畫來收費,以滑雪場為例,去年門票費用為30元,主要還是為了吸引人流量。」孫強舉例說,該村將白樓灣黨校、白樓食堂納入市場化管理營運,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50余期,培訓學員8000余人次,僅此一項每年就為村集體新增經營性收入15萬余元。

在景區化營運的助力下,白樓村正在走出一條鄉村旅遊永續發展之路。根據測算,今年,該村村級經營性收入有望突破60萬元,同比增幅將超100%。

「發展紅利要全村共享」

產業發展全村參與、發展成果全村共享,是白樓村一貫的堅持。如今,白樓村產業轉型,吃上了「旅遊飯」,更不能讓村民們缺席。

白樓村市場化運作,按計畫收費。

周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馬廣東介紹,白樓村探索小農戶與大產業利益長效聯結機制,依托農文旅產業計畫,帶動發展「地攤經濟」「夜間經濟」,500余名村民實作家門口就業,人均經營性收入增長3萬元。

村民孫科曾是該村7家養鴨場其中一家的負責人,關停養鴨場後,他南下創業,後來看到村裏旅遊發展了起來,就萌發了回村發展的想法。去年,夫妻倆乘上了家鄉旅遊發展的東風,回到白樓村,投資8多萬元在村裏置辦了兩個攤位,經營餐飲生意。雖然夫妻倆並沒有專門打廣告,但靠著村裏的旅遊客源,飯店生意十分紅火。

大沙河旁,白樓村建設的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

「現在不用在外奔波,就有不錯的收入,非常好!」孫科笑著說,去年開業至今,營業額已超40多萬元。同樣回鄉創業的還有村民劉德福,他現在村裏做小吃生意,節假日的時候,一天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透過村民自主創業,盤活閑置資產,目前,白樓村有各類民宿、農康寶4家。去年,白樓村在規劃景區化營運時,還新建了近30個商鋪,以每年約1萬元的租金供村民租賃經營,為村民增加了創業新選擇。

「去年,我們全面開發白樓灣新商業產品體系,先後舉辦白樓灣首屆冰雪嘉年華、雲希谷燃冬等活動,重新開市白樓百年大集,定期舉辦馬鈴薯豐收文化節、「滋味白樓」等主題旅遊節活動,旅遊創收達500萬元。」孫強說,發展紅利要全村共享,去年,白樓村村民人均收入約3.2萬元,村集體收入128萬元。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張超 通訊員 張生 耿建存 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