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這樣降濕,比通風還管用!

2024-01-09三農

冬季通風時間減少,棚內濕度大,非常利於各種喜濕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因此,菜農應想方設法降低棚內的濕度。

加快濕氣散發

通風是調節棚內濕度的重要手段,菜農在通風散濕時,要把握好通風時間。早上拉起覆蓋物後,雖然棚內濕度很大,但是棚內溫度較低,此時通風起不到降低濕度的作用,反而會因為棚室溫度降低而導致結露現象的發生。因此,早上拉起覆蓋物後先不要著急通風,密閉半小時到一小時,待棚室內溫度有所提升後,先放一次小風,風口寬一般5厘米左右。半小時後關閉通風口繼續提溫,在不影響蔬菜生長的情況下,當棚溫升至蔬菜所需高溫的上限時,然後再緩慢拉大風口通風,將溫度逐漸降至適宜蔬菜生長的範圍內。下午,待溫度降到25℃左右時關閉風口,在關閉通風口到放覆蓋物這段時間,棚內濕度會有所升高,建議在放覆蓋物前半小時,再進行10-15分鐘的通風,可有效降低夜間棚內濕度。

避免增加棚內的濕度

菜農在合理通風排濕的基礎上,還應想方設法避免增加棚內的濕度。

改進灌溉方式。 冬季澆水不要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既浪費水,又容易漚根,可采取膜下滴灌,讓水分逐步滲入土壤,提高水分利用率。

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現在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覆蓋地膜,澆水時從膜下走水,這樣水分蒸發時會在地膜下面結露,不至於蒸發到空氣中。但是如果地膜貼地覆蓋,是無法實作膜下澆水的,即使是安裝了滴灌,滴灌管在地膜下面,澆水時地膜上面也會大量存水,起不到減少蒸發的作用。因此,地膜不能貼地覆蓋,要在種植行起拱覆膜。雖然澆水都是澆種植行,但是操作行的土壤濕度也是比較大的,其水分蒸發量也關系到棚室內的濕度。因此,菜農可以在操作行鋪設稭稈或稻殼,效果要比貼地覆膜好很多。

改變用藥方式。 目前,菜農用藥仍以噴霧為主,這勢必增加棚內濕度,建議菜農在晴天噴藥時,要確保蓋保溫被前藥液已被吸收完全。連陰天時,菜農可以采用全自動噴藥機、噴粉機噴藥,可大大減少用藥量和用水量。

來源:北方蔬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