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黔東南州菌棚旺,平安「振興保」啟用苗縣產業

2024-01-25三農

貴州省黔東南州台江縣雷公山腳下,48個菌菇種植大棚沿山間錯落排開,一眼望不到盡頭。7年前,浙江人吳斯敏響應國家脫貧攻堅號召,帶著父輩傳下來的種菌手藝來到貴州。次年,全國保險行業內第一個免息免擔保的產業扶貧模式「平安扶貧保」落地,吳斯敏創立的萬隆公司成為第一個落地企業。

在平安產險全鏈條幫扶下,苗縣「小菌棚」漸成「大基地」,萬隆從最初4個大棚擴大到如今48個大棚,成為黔東南規模最大的菌菇生產企業,帶動增收的村民從一開始的9戶到如今超600戶、2600名村民,實作企業、農戶雙豐收。

七年堅守初心,從「台江模式」到「平安振興保」模式,平安產險已在全國落地300余個計畫,帶動77.5萬農戶增收93億元。「保險+」正助力啟用鄉村產業高品質發展。

從「扶貧保」到「振興保」,全鏈條幫扶建起黔東南最大食用菌基地

台江縣地處苗嶺主峰雷公山北麓,苗族人口占比98%,因而得名「天下苗族第一縣」。

過去,受到語言、交通、資源貧乏等影響,台江經濟發展落後,是貴州貧困發生率最高地方之一。2018年時,台江有93個貧困村,貧困人口超5.8萬人。產業發展尤為掣肘,當地缺少成規模工業企業,農戶大多零散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勉強維持一家人溫飽。

7年前,吳斯敏響應台江招商引資來到當地,他花了一周的時間把全縣跑了一遍,終於在雷公山腳下發現一片優質水源地,決定引進灰樹花和香菇種植。

灰樹花是食、藥兼用蕈菌,肉質脆嫩爽口,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很高的藥用價值。但要把小菌種培育成大產業,遠非易事。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就在吳斯敏辦企業的第二年,平安產險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在與黔東南州政府部門深入溝通和深度調研後,選擇台江縣作為產業幫扶第一站,選取食用菌產業作為重點計畫,以萬隆公司作為試點企業,探索覆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鏈條、全周期幫扶的「台江」模式。

「要是沒有平安,我們就趴倒了,做不下去了。」吳斯敏坦言,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來自平安的精準幫扶,幫助企業度過多重難關。

在產業前端,萬隆創立之初就遭遇融資難題。「萬隆剛成立時,沒有抵押資產,沒有流水,根本貸不了款。」吳斯敏說,平安產險出具借款履約保證保險,並提供貼息幫扶,實作免息免擔保,2017年幫助萬隆獲得銀行貸款500萬元,幾年來累計貼息近100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流動資金和購買菌棒的資金需求。

在產業中端,平安透過捐贈食用菌種植保險以及人身意外保險,解決種植過程中的風險保障。同時透過技術指導,加大防災防損保障。這筆保險在2018年的一場暴雨中發揮了作用,沿河搭建的一批菌棚被暴雨沖垮,平安種植險及時賠付農戶,為農戶種植菌菇提供兜底保障。

在產業後端,計畫簽訂保底回收協定,企業對農戶食用菌進行保底回收。同時加上平安消費扶貧拓寬企業銷售渠道以及產品宣傳,提升企業行銷額,形成永續發展。

在「平安扶貧保」的全鏈條幫扶下,滿載灰樹花的菌棒在苗縣農戶手裏培育而出,運往全國各地,遠銷海外,豐收的時節來臨了。

從「觀望大棚」到「搶著進大棚」,造血模式啟用農民主體作用

平安產險黔東南中支副總經理申揚帆難忘2018年6月,萬隆計畫首次現場分紅。「認領大棚的農戶根據收成情況進行分紅,人均分到1萬多元。種出來的菇也會分級,種出一級菇的農戶最多分到2萬元,一下子啟用了當地村民的信心,大棚認領很快供不用求。」

農戶從最初「觀望大棚」,到「搶著認領大棚」,「平安扶貧保」真正啟用農民「我要脫貧」的主動性,與幫扶企業合力奔向共同富裕。

過去,農戶若要參與菌菇種植,要向企業購買菌棒,支付大棚租賃費,菌菇生產出來並賣給企業後,才能獲得直接收益,如遇菌菇降價,就會虧本。「平安扶貧保」模式下,農戶從企業免費領取菌棒,實作「見貨不見貸」,同時有技術指導,並獲贈植保險,企業還提供保底回收,再無後顧之憂。

但銷售難成了新難題。「2020年,我們產量上來了,但產品都積壓在倉庫,賣不出去。」吳斯敏說,平安開展協銷助農,透過工會采購、上線平安好車主、壹錢包等客戶平台,幫企業開啟銷路,從「幫扶戶」變成了「客戶」。

2021年進入鄉村振興新征程。平安產險在「平安扶貧保」基礎上升級「平安振興保」,運用多種「保險+」方式,延長至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文旅等產業鏈幫扶,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七年來,從扶貧保到振興保,「台江模式」持續帶動農戶「四路增收」。「一是土地流轉收入,每年一畝地1500元;二是農戶承包管理大棚,每年平均增收2萬元;三是靈活務工收入,每小時約100元;四是分紅收入,萬隆每年將利潤的30%拿出分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吳斯敏說。

「最近,一家健康產業國高企業在平安好車主上看到我們的產品,主動找過來,與我們探討合作開發新品。」望著一排排菌棚,吳斯敏的心裏升起新希望。

從1個「台江模式」到300個落地計畫,「保險+」推動鄉村產業高品質發展

和萬隆一樣,在台江縣老屯鄉望虎屯村,葡萄紫薯和羊肚菌「輪種」,來自平安的幫扶基金,讓村民嘗到了農業新業態發展的「甜頭」。

2023年5月,響應粵黔東西部協作,平安產險佛山分公司捐贈幫扶資金104.8萬元,援建望虎屯村精品葡萄采摘羊肚菌種植一體產業園。這筆資金用於修繕大棚、采購葡萄苗、羊肚菌菌種及一批設施裝置。

台江縣老屯鄉人民政府鄉長張傑告訴記者,基地采用輪種,春夏有葡萄和紫薯,秋冬就有羊肚菌,有效擴大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基地5個大棚,羊肚菌畝產預計可達800斤,葡萄畝產約500斤,紫薯總產量約1萬斤,整個產業園年產值達約80萬元。」

平安產險還捐贈葡萄種植險和羊肚菌種植險,如果發生病蟲害或者自然災害減產,都可獲得賠付。「因為資金有保障,老百姓都搶著在這邊務工。」張傑說。望虎屯村民主要是靠對外務工,來基地的主要是無法外出務工的老人、婦女等,5個大棚帶動30余名農戶穩定務工,戶均年增收約4000元。

產業園區建起僅一年,望虎屯村就喜提一筆「致富賬」: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村產業發展計畫預計獲得收益77.244萬元,剩余利潤36.77萬元,80%分配給村集體帳戶。村委采用「5311」比例分配,50%用於擴大生產;30%用於脫貧三類戶分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10%用於關愛一般戶中一老一小;10%用於村委村幹部激勵,實作共建共享,推動計畫永續、高品質發展。

幫扶資金啟用苗鄉發展內生動力,更將深圳特區市場化理念註入當地。「為了幹好這個計畫,鄉鎮專門成立公司,把控產品品質、打造品牌。我們推出的品牌叫‘忘不了’,它有兩個寓意,一個是忘虎屯村同字,另一個是忘不了幫扶情。」台江縣老屯鄉黨委書記梁魯惠說。

「台江模式」是平安產險產業幫扶的起點,也是助力脫貧攻堅、聚力鄉村振興的起點。以台江模式為樣板,平安產險積極推動「保險+ 」模式,開展「振興保」產業幫扶計畫,並向全國復制。

自「三村工程」開展以來,中國平安累計提供產業振興幫扶資金1079.01億元。平安銀行涉農貸款余額、鄉村振興支持資金(含貸債)突破雙千億。平安產險已在全國服務超過302個產業振興計畫,撬動產業資金38億,帶動77.5萬農戶增收93億元。

從科技金融到數位金融,從普惠金融到綠色金融,再到養老金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邊界正在不斷拓展,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