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3億人老有所養,財政壓力如何破解?

2024-07-15三農

編者按: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這是中國大踏步追趕世界、並屹立於大國之林後總結出來的重要法寶。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將再次掀開新的篇章。

下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又將往何處去?為此,觀察者網特別策劃【改革進行時】專題,邀請權威專家學者,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式現代化相關重大議題,追蹤和見證黨的三中全會勾勒的重大改革決策與實踐歷程。

中國正在面臨建國後第二次嬰兒潮帶來的退休老齡人口高峰期,面對老齡化、少子化的嚴峻形勢,在基本養老保險已經實作全覆蓋的制度背景下,推行健康老齡化還有哪些難題待解?本期【改革進行時】,觀察者網和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趙耀輝教授展開交流。

趙耀輝教授

【文/觀察者網 高艷平】

推行健康老齡化的機會視窗

觀察者網: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2023年末),預計2035年,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國家,60歲以上老人突破4億。您主筆的【中國健康老齡化之路:北京大學-柳葉刀重大報告】(簡稱「報告」)著重從建設性角度為健康老齡化出謀劃策。您說,隨著第二批嬰兒潮一代在2022年進入退休年齡,當務之急是抓住當前經濟增長提供的機會之窗,齊心協力實作健康老齡化的目標。為什麽您說當前存在一個機會之窗,實作健康老齡化的視窗期有多久?

趙耀輝 :中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老人身體不健康,很明顯會給國家財政帶來巨大負擔。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提早準備,積極幹預,讓老年人能夠健健康康地步入老齡化,也就是我們說的健康老齡化,那麽「負擔」就會轉化為機會。因為退休人群可以從凈消費者變成一個生產者,從負擔變成積極的貢獻者。

1962-1975年是共和國第二代嬰兒潮時期,這個階段平均每年出生人口達到2500萬左右。如果按照60歲退休來算,從2022年開始至2035年,這群人已經逐步進入退休年齡。再加上在過去40年間,中國的人口結構快速轉變,導致每一位老年人在世子女數量顯著下降,從而為家庭和社會照護帶來巨大挑戰。可見實作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性。

2022年開始,共和國第二次嬰兒潮時期(1962-1975)出生的人口開始退休,中國迎來一個老齡人口的高峰期 上觀新聞

健康老齡化其實有很多的決定因素,有一些因素比如兒童期的營養情況,不可能再有機會補償了。但是還有很多因素在60歲之後可以得到改善,比如改變他們的健康行為,戒煙、戒酒、體重管理、鍛煉、保持社會參與的活躍度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善退休人員的健康水平,延遲需要照護的年齡。

因此針對這批年輕的老齡人口,我們的公共衛生部門可以在健康管理的領域,提供足夠的資訊知識,提高他們的健康素養,能夠讓他們做好各種慢病的管理。醫療體系方面,我們在預防、健康改善和治療、康復、姑息治療和臨終照護等領域,也都還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所以,無論從改變健康行為、健康管理還是醫療體系改革等領域,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能夠讓這批年輕的老齡人口盡可能多地改進健康水平,盡量推遲失能年齡,這樣會產生很大的社會效應。

也就是說,如果按大城市80歲進入高齡老人階段計算,那麽還有二十年時間可能進行健康老齡化的改進,這就是我們應該抓住的視窗期。

養老財政壓力破解之法:延遲退休

觀察者網: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之下,大家最主要的擔心首先還是養老金夠不夠用、是否永續的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釋出【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稱,未來30年制度贍養率翻倍,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將於2028年出現赤字並不斷擴大。從中長期角度考慮,確保近3億人老有所養,您認為有何破解之法?

趙耀輝 :養老的財政壓力,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推遲退休。

在現行現收現支的養老金制度下,是在職的人員贍養已經退休的人員。現在我們的受益群體在迅速擴大,而繳費的人群在縮小,也就是老齡撫養比(定義為65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與20-64歲人口的數量之比)在增大,自然就會出現財政永續的壓力。延遲退休就是讓繳費的人群擴大,領取養老金的人規模縮小。

另外,很多領域都需要財政支持,比如醫療的費用還會大幅上漲,國家還在試點推行長期護理保險,所以,未來我們在財政支持養老方面,潛力並不太大。

推行健康老齡化,可以使3億老人從凈消費者變成生產者,而延遲退休是其中重要一環中國網

養老金要是出現赤字,總得要財政來補,但是如果一直這樣,國家財政會被拖垮。環顧全球,很多國家就是養老把財政拖垮了,最後只能借債,借的太多,就會釀成財政危機,連帶引發經濟危機。

我們看到很多已開發國家曾經遇到這些問題,比如義大利、希臘,政府收不抵支了,只好去債外債,還不上債,就會有評級機構下調主權債務信用評級,最終資金鏈條斷裂了,蔓延到整個經濟。

所以,在人口老齡化形勢下,養老金的壓力只能用推遲退休解決。

延遲退休要平穩實作,制度設計很重要

觀察者網:您提到人口老齡化可以變成機會,而不是負擔,讓3億老人從凈消費者變成生產者,從財政負擔變成積極的貢獻者,延遲退休的確是很重要的一環。二十大報告也提出了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意見。十年前延遲退休就討論得非常熱烈,目前國家公職人員的退休年齡有所延遲,以及某些行業如出租車司機的工作年齡有延長,其他企業員工的退休年齡基本沒有改變。全球相比,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但幾乎成為全世界退休年齡最低的大國。 您認為,延遲退休改革背後有哪些難點和堵點?

趙耀輝: 沒錯。按原來的規定,國家公職人員中女幹部統一到了55歲就要退休,新政策規定處、副處級以上女幹部,以及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年齡可以延遲到60周歲,但是男性幹部60歲退休沒有改變。所以新政策變化影響到的人群很小。

延遲退休討論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大的動作,我認為肯定是有很大阻力的。

這種阻力也不單單出現在中國,法國等已開發國家也有。這背後的原因當然是老百姓不願意延遲退休,因為他們可以不幹活就拿錢;也許拿了退休金之後還可以繼續再掙一份錢。

中國的延遲退休改革確實面臨很大的阻力。但是國家財政收支面臨現實難題,延遲退休是不得不走的路。在現有現收現支的體制下,有付錢人和受益人,顯然,誰都願意當受益群體,所以延遲退休和養老金改革處理不妥通常就會引起社會比較大的反彈。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社會反彈,在不同國家之間還是有些差別的。有些地方,比如說新加坡一直在推行延遲退休,卻看不到大規模的民眾反彈,為什麽呢?這其實跟養老金的制度設計有關。

新加坡的養老金制度是沒有政府統籌再分配環節的,而是以個人帳戶制養老保險為主的中央公積金強制儲蓄計劃:個人攢錢支持晚年的退休生活,攢得多,退休之後養老金就拿得多。簡單講就是「自己養自己」。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局(CPF)大廈

所以,一旦政府要推行延遲退休,居民反對的阻力就不大;另外,在沒有再分配的養老金制度下,即便是有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們的壽命在延長,個人有積極性自主選擇延遲退休,所以對個人的影響也不大。

而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裏,年輕人養老年人,等年輕人退休以後仍是更年輕的一代人在養老年人,總之自己的錢在養別人,老百姓對於延遲退休就會比較消極,所以會使得延遲退休改革面臨更大的阻力。

即使在強制性的現收現付+再分配的養老金體制下,制度設計的差異,也會導致對養老改革的民眾反彈有所差別。

比如美國的聯邦養老保險跟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障很類似,也是采取「現收現付制」。不過,美國最近的一次將退休年齡從65歲延長到67歲就很順利。

美國從1983年雷根總統時期就出台了法令,規定20年後,也就是2003年至2009年,將男女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延長至66周歲;再從2021年至2027年,將男女法定退休年齡從66歲延長至67歲。因為籌劃得很早,真正執行的時候,就沒有引起民眾的反彈。

個人養老金:可指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向

觀察者網:2022年開始,中國也開始試點個人養老金制度,被稱為除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之外中國養老體系的第三個支柱。人保部最新數據顯示,這個制度在36個城市和地區先行實施已一年多時間,已經有6000多萬人開通了個人養老金帳戶。您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給予很大的肯定,為什麽這麽看好個人養老金?

趙耀輝: 個人養老金的初衷在於解決平台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缺位問題,但是我認為它可以指導未來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方向。

面對人口老齡化巨大壓力,養老金改革的制度選擇必須考慮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繳費積極性、有利於共同富裕。

目前中國的現收現支養老金制度,前面已經討論過,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之下,繳納的人在減少,受益的人在迅速增多,財政永續性壓力只會越來越大的。很多人不繳費,或者只繳納很少的錢,社會養老保險能夠起到的保障老年期生活的作用被削弱。所以個人養老金的未來被寄予厚望,如果能夠做大將有助於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政不永續問題。

其二,做養老保險的一個關鍵詞是激勵。個人養老金的權屬在我們的管理辦法裏面已經寫明了,它是建立在自己帳戶名下,相當於個人私產。透過個人養老金投資,你能夠看到誰在管理,收益什麽樣,還可以看到每年的增值減值。因而個人養老金對繳納人的激勵作用,就和基本養老金是不一樣的,後者因為再分配的成分高,帶有稅收的性質。

領取到養老金的老人中國網

中國的基本養老金是「統賬結合」模式營運,雖然也有個人帳戶的部份,但這是空賬執行的,個人沒有收益權,這筆資金也不可以轉移。

很多年來我一直在「鼓吹」個人養老金,我覺得現在認可它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底層的百姓,因為底層的百姓有部份人是不願意繳基本養老保險的。他們認為繳了費以後,雖然城鎮職工養老帳戶裏能夠看得個人繳納比例(個人繳納比例為8%;靈活就業為20%),但是將來能領到多少養老金,自己是不知道的;有的人即便繳了,也是按照最低的標準去繳。

所以,我一直在講,想要讓老百姓願意存錢養老,退休的時候能夠領到一大筆養老金,需要有一定的激勵,就是要讓老百姓有繳納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那麽這個積極性就來自於做實個人帳戶,就像我們現在試點的個人養老金,能夠讓老百姓看到市場報酬,讓專業的公司去打理,而不是讓政府去打理。因為政府去打理養老金,報酬率可能很低的,而且個人無法掌控,個人繳納的積極性就不如個人養老金。

觀察者網:按照人保部的數位,目前養老保險的繳納人數已經超過10億,如果減去未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未成年人,可能基本上全覆蓋了,不過,您關註到我們不繳納養老保險的人還是挺普遍的?

趙耀輝: 我們時不時可以看到,斷繳、漏繳和不繳養老金的新聞,比如很多靈活就業的人群。我做過測算,在現收現付的制度下面,靈活就業人群的繳費按投資收益來看是比較劃算的,他們之所以不願意去繳,是因為靈活就業人員如果想就地繳費,之前存在戶口限制。

另外,隨著中國平台經濟的高速增長,新業態的靈活就業人員占比龐大,有數據統計達到8400萬人,占勞動力的10%。這些行業企業用工規模龐大,如果認真繳納四險一金,總社保金額要占到薪資的46.8%。

所以企業為了壓低用工成本,往往會采取外包等辦法,以最低標準繳納養老金,甚至不繳納。羊毛出在羊身上,對普通員工而言,也往往會看中多少薪資拿在手上,並不在意企業繳金情況。

而且,因為人數龐大,再分配的金額就更大了,政府也沒有積極性讓他們進入本地戶口居民的基本養老體制裏面來。

觀察者網:您在評論個人養老金的時候,認為不僅能提高居民繳納養老金的積極性,還能彌補統賬結合制度設計的一些缺陷,為什麽這麽講?

趙耀輝: 目前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帳戶,是比較碎片化的。按繳納種類,有城鎮職工養老系統和城鄉居民養老金系統;按地域,有各地方的養老系統;按體制內外,有機關事業單位的體制內養老系統,和企業職工體制外養老系統。

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工作已經開始了。但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進展得很困難,這裏頭涉及到了地區的利益,有一些省直轄市的養老金結余非常高,它不願意去跟其他的地方合並,目前也只是在有些地方統籌到了省一級。距離全國統籌的路途還很遙遠,養老體系實作全國一盤棋還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且都非常棘手。

2023年6月益陽市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宣傳湖南民生網

由於養老系統的碎片化,中國這樣一個人口流動規模非常大的國家,就會面臨很多問題。如果是從上海換工作去內地城市,你的養老金就可能出現損失,因為各地平均薪資不同,計算出來的基本養老金就會有差別。不僅是薪資水平差異,轉移養老金權益非常麻煩,不少人選擇退錢,但這樣只能拿回個人繳費的部份。

而個人帳戶養老金為主的養老體系,在哪裏繳納都沒有關系。所以我認為將來個人養老金這部份要做大,超過基礎養老金的比例。如果執行順利,可以為下一步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帳戶的個人化和全國統籌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而一步步實作全國統一的養老制度。

做大個人養老金,將有利於實作共同富裕

觀察者網:所以您認為國家還要加大鼓勵個人養老金繳納的力度,還認為個人養老金作為私產,是有利於實作共同富裕的辦法,為什麽?

趙耀輝: 對,我認為個人養老金的鼓勵力度要大一些,另外要鼓勵更多低收入人群參與。

目前我還沒有看到數據,已經開個人養老金帳戶的6000萬人,究竟有多少是低收入的,多少是城鎮職工高收入人群。但是我高度懷疑低收入人群和靈活就業人群參與個人養老金的積極性是不強的。

中國養老體系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占最大比例,趙耀輝教授認為要做大第三大支柱「個人養老金」部份央視網

因為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只有中高收入人群能享受,這其實是一種政府補貼,所以他們有繳納的積極性,這種實質上的「富人補貼」間接加劇了社會的不公。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與者,尤其是農村戶口人群,他們的養老金本來就比較低。

但是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不同的是,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是將政府補貼部份和個人繳納部份共同組成的積累性的個人帳戶。如果政府能夠采取一些激勵辦法,鼓勵他們參與全國統一的個人養老金帳戶,並且能夠把基本養老保險的居民個人繳費和政府的補貼一起並入新的個人帳戶裏面,就能直接體現政府對低收入入群的補貼。

這樣一來,可以把城鄉居民的養老金個人帳戶做大,並且交由專業人士去購買國債等穩定收益的投資產品。經過個人養老金資產的長期積累,就會為低收入人群的養老提供很好的保障,這其實是一個共同富裕的辦法。

總之,我認為,政府應該提供補貼鼓勵更多低收入人群去繳納個人養老金,既能夠讓他們公平享受到政府的養老福利,也能讓他們積累更多養老金,實作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