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水草作伴光伏「打傘」 大通湖的蟹塘裏時時上「新」

2024-10-01三農

大通湖蟹農手舉螃蟹,笑容滿滿。

紅網時刻記者 趙佳妮 通訊員 康帥 益陽報道

都說大通湖的螃蟹好吃。那麽大通湖的蟹塘裏,能「玩」出多少新花樣?

這裏的螃蟹住在生態蟹塘,吃著青青水草,有些還有光伏板來遮陽(「漁光互補」生態蟹塘),「這樣的條件,螃蟹當然好吃」。

9月25日,在2024年「益陽企業家日」政企座談會上,湖南省食安天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敏,對著在場的領導和企業家誇起了大通湖的螃蟹。

顯然,唐敏說的不僅是「螃蟹好吃」,而是大通湖的蟹塘裏如何時時「上新」,實作產業升級。

以大閘蟹為代表的生態水產養殖,是大通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水草+螃蟹」的生態養殖,解決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而「漁光互補」光伏發電計畫,實作了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立體協同增效,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綠色發展。

8月15日,2024年香港美食博覽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開幕。大通湖大閘蟹協會受邀參展。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賦能。大通湖的蟹農有個說法,「一只螃蟹背後,有三個大學(科研院所)」。「水草+」的生態模式,與武漢大學、中科院副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為大通湖源頭治理和農業生態轉型提供有力的科學支撐。而在今年5月,大通湖區與上海海洋大學聯合培育的「大通湖1號」品種首次投苗下水,為大通湖打造全產業鏈、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閘蟹品系。

7月18日,澳門市政署來益陽市大通湖區考察調研大閘蟹出口養殖基地建設、養殖環境以及大閘蟹生產情況。

益陽大通湖是「中國河蟹之鄉」,大通湖大閘蟹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從2019年開始,大通湖區引進上海海洋大學開展校農合作,大力發展「水草+大閘蟹」池塘養殖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養殖大閘蟹的路子。大閘蟹產業示範園負責人王秉昌介紹,他們實施「水草+大閘蟹」養殖模式,建立品質追溯系統、養殖尾水監測系統等,制定了大通湖區大閘蟹品質標準和養殖技術規範,將畝產控制在75公斤左右,著力打造「生態蟹」「綠色蟹」。

2023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上大通湖區斬獲15個大獎,其中包括最佳種質獎、最佳口感獎兩項最高榮譽獎。2023年,大通湖區大閘蟹養殖面積2.1萬畝,養殖戶37家,總產大閘蟹2000余噸。今年產量預計超去年。目前有大閘蟹出口資質企業4家,不僅供應全省及周邊省市,還出口到香港、澳門、新加坡、杜拜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