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滬郊尋「龍」 | 尋龍緣起「上海第一古鎮」

2024-02-16三農

中華神話生發自農業社會的土壤,是我們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而龍,是中華神話裏最重要的符號元素之一。「龍」元素與上海鄉村之間有著怎樣獨特意義上的關聯?恰逢龍年新春,東方城鄉報記者奔赴滬郊,挖掘鄉村振興過程裏生生不息的「龍文化」。


今天,一起去青浦尋「龍」↓

在時代賡續中,龍文化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血脈之一,經過長久的積澱,衍生成中華兒女共同的歷史記憶。在尋訪上海歷史的過程中,關於「龍」的記憶正在被重新整理。

無論是青龍古鎮中「青龍」之稱,還是隆平寺寶塔的發現,都說明青龍古鎮是上海龍文化的發源地,這與青浦區博物館館長王輝的想法不謀而合。「真正有千年以上歷史的上海古鎮,只有位於今青浦區北部白鶴鎮境內的青龍鎮。」

王輝是土生土長的青龍鎮人,多年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他對青浦歷史文化信手拈來,談到在青浦「尋龍」,他表示,6000年前青浦的史前文明非常發達,青浦留存的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青龍鎮遺址等都幾乎可以說明,這裏是上海龍文化的發源地。

閱典

關於「青龍」的傳說

一路尋訪青龍古鎮名稱的來源,可謂眾說紛紜。

有說,青龍鎮得名可能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密切聯系。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四種神獸: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而青龍鎮位居東海之濱,其方位恰恰與青龍相吻合,作為東方象征的青龍威震四海,青龍鎮也因此蘊涵著傲立東方的深意。

從有記載的歷史中了解到,傳說三國時期,吳國國君孫權為了抵抗北方曹魏政權的進攻,大力發展水軍,在吳淞江南岸的青龍鎮一帶建造了許多堅固威猛、名號為「青龍」的戰艦,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赤壁之戰中打敗了曹魏,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青龍鎮由此得名。

「青龍其實還有一種說法源自這條青龍江,青龍江是吳淞江的岔口支流,彎曲的河道形似龍形。」王輝補充道,據記載,青龍鎮位於當時吳淞江入海口,控江連海,位置險要,是一處海防要地,所以最初是作為軍事據點而設立的。北宋時期,依托發達的水上交通和興盛的海內外貿易,青龍鎮在東海之濱迅速崛起,從一座海防軍鎮成功轉型為商業重鎮,實作了「華麗轉身」:成為上海最早設立的市鎮。

因水而興、臨水而建的青龍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市鎮,亭台樓閣林立,商鋪鱗次櫛比,猶如一座都城,人稱「小杭州」。青龍鎮發展在南宋時期達到鼎盛,青龍港舟船如織,商賈雲集、市井繁華、煙火萬家,據文獻記載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被稱為「東南巨鎮」。南宋後期文人應熙撰寫【青龍賦】一文,生動描寫了青龍鎮的繁華景象,稱其「人傑而地靈,誠非他方之可及」。青龍港更是上海最早的貿易港,扮演著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口岸的角色。

考古

找尋歷史的蹤跡

「放在更寬的維度來看,青龍鎮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王輝表示,把青龍鎮定義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是有據可證的。

2016年12月8日,上海博物館召開新聞釋出會,公布青龍鎮遺址最新考古發現,展示了青龍鎮關鍵地標隆平寺地宮佛塔、舍利等珍貴文物,證實了青龍鎮是唐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重新喚醒了這座沈睡地下數百年的千年古鎮。

一時間,主串流媒體紛紛報道,青浦市民奔走相告,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鑒於青龍鎮的歷史地位,為了進一步了解唐宋時期上海的發展狀況,填補這一時期上海的考古空白,研究城市文明和河流變遷的關系,上海博物館從2010年10月開始對青龍鎮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至2016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隆平寺塔基及其地宮的發現更是將發掘工作推向了一個高潮。

據留存的宋代靈鑒所撰【隆平寺寶塔銘】記載,隆平寺寶塔是青龍鎮三大名寺之一,此塔高聳入雲,是當時國內外客船從寬闊的吳淞江進入青龍港的主要航標。找到了隆平寺寶塔,就是找到了青龍鎮港口的關鍵地標。如今,這座掩埋於地下數百年的千年古塔終於「重見天日」,讓世人能夠一睹其神采,也為青龍鎮這座海上絲路名鎮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追根溯源,考古挖掘現場不僅勘探出密集的居民建築基址、水井、手工業作坊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遺存,還發現了幾十萬片唐宋時期碎瓷片,其中可復原的達6000余件,這些絕大多數向日本、北韓半島、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的瓷器,是青龍鎮作為海上絲路重要港口的重要證明。「透過這些發現,使以往依據文獻記載所獲得的關於青龍鎮的模糊認識逐漸鮮活起來,也為我們的尋龍之旅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探訪

上海最古老的青龍塔

縱然如今青龍古鎮的繁華已如過眼雲煙,但青龍村仍隱藏著許多與「龍」有關的點點滴滴。斑駁的塔身、消失的棧道、被吹落的塔剎寶瓶……歷經過戰火的摧殘,在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聳立著一座青龍塔,它像一位高僧,靜靜地站在青龍寺對面,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據記載,青龍塔始建於唐長慶年間,是上海最大港口古跡青龍鎮遺存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上海最老的古塔。遠眺孤獨佇立的青龍塔,雄渾質樸間盡顯滄桑。據說是當時人們為了祈求家人出海平安,特地修建此塔作為青龍港的重要航行標誌。

古塔原設計為七級八面,塔身磚砌,內部采用磚木結構,現今僅留下宋代遺構的塔身。置身塔底,原本的內飾已然消逝,徒留殘垣。仰望塔頂,層層疊疊的內部磚木結構彰顯出古代能工巧匠的巧奪天工。

一旁的青龍寺始建於唐天寶二年,初名報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因位處華亭縣青龍鎮南,故俗稱青龍寺,是文獻記載青龍鎮上最早的佛寺。這裏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寺內石刻碑文不少是以「龍」為主題,無論是廟宇墻面上的圓形龍紋石刻,還是台階兩旁威嚴的龍形扶手,又或是圍欄上頭尾相連、口含寶珠的螭龍圖紋,或逶迤磅礴,或生動流暢,都暗示龍紋早在古時就是受人推崇的高貴裝飾。

戲龍

賽龍舟的起源地

此外,青龍鎮還是有歷史記載的上海地區賽龍舟習俗的起源地。烏龍、黃龍、白龍、青龍等花式龍舟浩浩蕩蕩地一字排開,船身被漆上龍彩,裝有龍頭、龍尾,高聳的船艄氣勢滂沱,身穿對襟短衣的劃手密布船身,只能一聲令下。賽中,劃槳手們以吆喝聲為號,整齊劃一的動作使龍船如離弦之箭在水上前行,引得兩岸觀眾一片叫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也是中國傳統的水上體育競技盛會,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正德【松江府誌】記載,宋代青龍鎮賽龍舟活動十分興盛,青龍「江上有龍舟奪錦之盛」「龍舟水嬉冠於江南」。「這是有歷史文獻記載的上海地區最早的賽龍舟,也是上海最早的水上競技體育盛會,聲名響徹江南。」

「因為臨水而居,青浦從古至今都有龍舟賽,每年都會進行相關賽事活動。」王輝介紹,古有龍舟賽,說明當時青龍江的水域寬闊,浪潮澎湃。

甲辰龍年,掀起「尋龍」熱潮。翻閱典籍了解青龍鎮的傳說、考古發掘找尋古鎮的遺跡、實地探訪「傾聽」青龍塔訴說滄桑、重現賽龍舟的熱鬧場景,講述上海在時空交錯間與「龍」有關的故事。尋龍,某種意義上,就是尋找歷史的紋路和脈絡,理清歷史、現在和未來的關系,是人們對歷史文明的堅信和尊崇。

文:許怡彬

攝:於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