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胡竑邠,北京九州互聯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互動嘉賓:
袁有林 四川特驅投資集團副總裁
鄭和盛 正大康地集團飼料板塊總裁
王洪燕 天津瑞孚農牧集團董事長
王廣玉 大牧人牧業(黑龍江)集團有限
公司董事長
林登峰 福建新正陽飼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曹劍波 播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行銷總監
羅玉祥 恒眾(天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劉小飛 天康生物飼料事業部副總經理兼
西北區總經理
▲ 互動嘉賓合影
問題1:要想持續地做出「好飼料」,需要建立怎樣的研發平台和技術體系?
劉小飛: 新質生產力包含高科技、高效率、高品質、永續發展、創新驅動五個方面。
高科技:不同品系生豬日增重差異在300g以上,動物營養方面一是要和科研院所合作,且要有足夠的人才作儲備,第三是生物安全,第四是數位化養豬。
高效率:天康最新育肥成本9.5元/公斤,因其在新疆有原料優勢。
高品質:品種之間的差異。
永續發展:行業發展的核心,Top30出欄占30%多,頭部企業和農戶合作,發揮彼此的優勢;大企業有資金、技術、抗風險、疫病和生物安全的優勢,頭部企業做放養+套期保值,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散戶有責任心、勞動力和環保的優勢。
創新驅動:天康特有的模式天康三年出欄300萬頭,數位化需要大企業來推動。
羅玉祥: 對生產型企業,可以轉化技術套用,恒眾學習肉雞的經驗把育肥豬料肉比降到2.4以下,蛋雞全期料蛋比控制在2:1以內。
曹劍波: 新質生產力就是人、工具、勞動物件,以及三者間的有機整合;對於養豬業而言,新質生產力就是如何透過新技術的運用來提升生產效率和成績,並找出現有生產模式或管理的漏洞,從而進行改善,重點是要從各個養殖環節入手不斷地摸索、升級與創新。
袁有林: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怎麽高水平的養好豬?像開車一樣,車子、油、道路、駕駛員技術要好;養豬也一樣,豬品種、飼料、圈舍環境要好、還有養殖工人的技能和責任心。
鄭和盛: 新質生產力關鍵是人才,首先要有政府引領,科技支撐,產業驅動,企業主動,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環境,有益於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從企業層面,加快技術創新,促進更加高品質發展,在養豬方面體現在多生、少死、快大、低成本、綠色安全、永續發展,透過模式創新推動養殖業發展,提效增質方面,正大康地今年在PSY和肉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每增加一頭,降低超20元成本,料肉比每降低0.1,降低40元成本。
林登峰: 新質生產力就是創新達到質的變化,在養豬行業要發展高健康度的豬,一是從育種角度有抗病力,其次在豬場要凈化疾病。
王洪燕: 養豬是傳統且高科技的產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反思原有的東西,重新建設思考的過程,在全要素生產力上,在原有的基礎上,一是人才的產出,二是產業鏈的細分上,重新的思考如何實作價值鏈和產業鏈上的精準協同與分工?
王廣玉: 三個維度,一是凈化豬場的疾病,二是育種,三是透過營養降低料肉比,此外從金融的角度幫助客戶套期保值的貢獻也很大。
主持人總結: 在生產力方面,機器人是目前討論最多的;勞動物件方面(豬),更多側重抗病,育種和營養結合,此外非瘟背景下,考慮肥豬種豬兼用;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方面,合成生物學是熱門。
問題2:飼料企業的核心關鍵看技術,如何根據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和企業優勢,做出差異化的產品?
黃紅梅:
作為養豬人來說,要看盈利,養豬成績和成本有關系,一是健康度,二是料比;養豬是個系統工程,所以飼料要做系統營養和母子一體化,產品差異化要看腸道健康、免疫、肉質等方面。
林登峰: 使用者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經銷商為主,他們要求又好又便宜,第二層是以動物為本,第三層是以消費者為本。差異化產品可以從技術難點開始或者別人想不到的方面做,而且要長期打磨。
王洪燕: 一是如何做好產品定位?產品可以給客戶什麽好處?有什麽優勢?能做到什麽水平?二是如何實作定位?同等價格比品質,同等品質比價格,調動所有資源匹配要做的事情。
問題3:我們企業如何加強與家庭農場的合作發展新質生產力?
王廣玉: 飼料企業要擁抱變化,要融入產業鏈,如做一些放養,未來還要與家庭農場形成一種合作共贏、互利互贏的良好關系。
劉小飛: 一是天康從2014年就做技術和金融的服務,二是透過自己的養殖引導家庭農場養殖,持續發展,飼料企業有責任提升產品力,研發不斷精進,用好采購和制造的優勢,大原料采用套期保值持續降低飼料成本,更好服務於家庭農場。
羅玉祥: 一是引進高產母豬,二是提高營養濃度。
王洪燕: 站在供應鏈角度,飼料企業降低原料成本、提升產品力;站在養殖戶的角度,增加他們的養殖技能,此外,飼料企業還應幫助客戶提升其獨特的價值和競爭力。
林登峰: 未來只有做保姆式、專家式的服務商,才能生存下去,只有客戶生存下去,飼料企業才能生存下去。
曹劍波: 找到家庭農場的痛點,飼料企業針對性的提供幫助。飼料企業要把營養做好,還要低成本,第三是便利,最後,做好其他相關的配套服務也很關鍵。
袁有林: 飼料企業未來空間越來越小,沒想到來這麽快,首先要考慮生存,保存現有實力,適當做一點一體化的業務,其次是服務,滿足家庭農場的短板,真正服務於家庭農場。
鄭和盛: 飼料企業壓力大,在中國一條龍不是唯一出路,進一步專業化分工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正大康地近幾年從營養方案提供者向價值方案提供者轉型,希望為家庭農場更好地服務。
(本文由飼料行業資訊網現場整理,未經專家審閱,如有不妥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