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深度丨「村播」裏的生計、鄉愁和未來

2024-06-28三農

原載於6月27日【湖南日報】10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欣然

孟夏時節,芒果熟了,邵陽姑娘龔芳芳被請到廣西「賣芒果」。

「皮薄核薄、無筋無絲、果香濃郁的大芒果,從芳芳這裏發貨的芒果都是八成熟,收貨後兩天就能吃。」6月17日至19日,在芒果之鄉廣西百色市田陽區,她連開6場直播,共賣出2000多公斤芒果。

今年是龔芳芳直播帶貨的第二年,她已是邵陽縣塘渡口鎮小有名氣的主播。此前,她輾轉珠海、深圳等城市,在公司裏做過人事,也幹過前台接待。

返鄉後,龔芳芳拿起手機當「農具」,在電商直播平台開通帳號,取名為「種地人芳芳」。如今,開直播、賣山貨,拍短視訊記錄自己返鄉創業的點點滴滴,是她的日常。

4月18日,邵陽縣塘渡口鎮黃塘村,龔芳芳和表哥在拍攝短視訊。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在中國鄉村,如今有很多像龔芳芳一樣「拍視訊、搞直播」的返鄉青年,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村播」。手機螢幕方寸間,他們是主播;農村廣闊天地裏,他們是新農人。

當村莊既可以仰望月亮,又能賺到六便士,年輕人紛紛選擇回鄉當「村播」。回歸土地,他們對鄉村有著怎樣的堅守與希冀?年輕人和鄉村,如何共同成長?

回鄉

群山環繞的地方是湘西苗族漢子龍先宏的家。當月亮爬上山頭,苗寨亮起盞盞燈火,傳出陣陣歌聲。老屋裏,掛著香腸、臘肉的火塘既是舞台,也是龍先宏的直播間。

兩年前,龍先宏還「漂」在山外面的世界,那是人潮湧動、日夜奔忙的都市。他先後在深圳、長沙等地闖蕩,發展還不錯。2021年,「雙減」政策出台,他所在的教培行業「涼了」。30多歲,人生重新洗牌。

「與其在大城市‘卷’,不如回鄉,看能不能闖出一片天地。」2022年,龍先宏帶上全部家當,回到家鄉吉首市己略鄉夯坨村。

一回家,思維活泛的龍先宏就將腦海中的鄉村創業計劃做成PPT,以路演的形式召集全村人來聽。

5月22日晚,吉首市己略鄉夯坨村,龍先宏(左一)和樂隊成員在視訊直播。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龍玉玲仍清楚記得那天的情形,「在家的男女老少都來了,聽他講音樂藝術、文化旅遊,線下農康寶、線上搞直播……沒想到我堂兄這麽有想法,雖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麽,但感覺很有希望,我心動了。」

心動的人不只她一人。龍先宏的弟弟龍先利、妹妹龍梅,在外做廚師的龍雲章,還有龍玉玲和龍蘇琴,加上發起人龍先宏,6人一拍即合,組成湘西深山樂隊。他們開直播,把苗歌唱給山外的人聽,同時經營一間農康寶,讓直播引來的流量變現為實際收益。

同一年,龔芳芳和兩位表哥也決定回到村裏。他們想:「現在農村發展好了,很多人做電商,在哪裏掙錢都是掙,不用非得往外面跑。」

返鄉創業一年多,龔芳芳新蓋了兩間屋子,把家門前的二三十畝地開墾成良田,種上了油菜、辣椒、玉米、西瓜等農作物。

「線上找銷路,線下幹實業。」龔芳芳表哥唐海波說,「我們不僅僅是帶貨,而是希望做成一個長期、穩定的產業,帶動周邊村民一起幹。」

4月18日,邵陽縣塘渡口鎮黃塘村,龔芳芳和表哥在移栽玉米苗。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團中央青年創業導師、益陽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負責人陳立文認為,隨著生產要素和資源逐漸下沈,鄉村出現了更多機遇,對於那些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年輕人來說,曾經心向往之的城市沒有以前有吸重力了,返鄉成為價效比更高的選擇。

「在鄉村,直播帶貨是較為理想的創業選擇。」陳立文認為,這類低門檻、低成本、收益快的「輕創業」打破了身份、資金、學歷等壁壘,為返鄉青年提供了更多機遇,而且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觸達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極大拓寬了農產品銷路。

成長

在婁底新化縣,無人不知「湘妹心寶」曾慶歡,她是全網擁有600多萬粉絲的大主播。

4月23日,新化縣雙井村,「湘妹心寶」曾慶歡(右)在直播帶貨。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表哥楊博始終覺得,心寶這丫頭是天生吃這碗飯的。楊博是個生意人,從實體店時代、貨架電商時代一路摸爬滾打,2018年瞄準短視訊賽道準備轉型。做了半年,他發現自己在鏡頭前實在放不開,於是開始物色主播人選。

那年春節,楊博回家走親戚時見心寶小妹子愛拍照,就鼓勵她試試拍短視訊。成片出來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曾慶歡就此成為楊博創業團隊中的一員。帳號名取自曾慶歡的小名「心寶」,並加上顯示湘妹子身份的字首,「湘妹心寶」這一互聯網ID正式誕生。

曾慶歡在人設打造上花了一番心思,最終將「湘妹心寶」人物形象確定為一位留著齊劉海、紮著麻花辮、穿著紅衣衫的鄰家姑娘。「這種具有鄉村風格的打扮更有辨識度和記憶點,大家只要一刷到我的視訊,就知道在新化縣維山鄉雙井村,有一個姑娘叫心寶。」

2019年,直播電商全面爆發。乘著這股東風,不到半年時間,「湘妹心寶」帳號粉絲已有50余萬,達到了行業中等水平。

4月23日,新化縣雙井村,「湘妹心寶」曾慶歡在采摘野蔥。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但曾慶歡的「村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也曾踩過坑、蹚過雷。

剛入行不久,曾慶歡就鬥膽參加了2019年互聯網套用技術·萬寶峰會「婁底南·聯創小鎮」抖音短視訊大賽,一舉奪得桂冠。有人在評論區留言:心寶,西河的金秋梨快熟了,能不能幫我們帶帶貨?

第二天,曾慶歡就和夥伴們趕到西河鎮,在梨樹下架起手機,開始了「湘妹心寶」團隊的第一次直播。不到一小時,賣了上千斤梨,戰績喜人,麻煩卻在後頭。

因為沒有包裝經驗,曾慶歡和表哥把一個個金秋梨直接放進紙箱,經過運輸碰撞,一箱梨十個壞了七八個。辛辛苦苦好幾天,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賠了2000多元。

「無論是出鏡、剪輯、人設和IP的打造,還是選品、直播、倉儲、包裝和運輸,每一個環節都有講究。」一路走來,嘗過酸甜苦辣,曾慶歡和小夥伴們一步步摸索、一點點成長。

國內知名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資訊化服務平台惠農網的聯合創始人鄧武傑結識了很多心懷夢想的「村播」。據他觀察,有兩類「村播」成長快,「一類是團隊作戰的,另一類是手裏有貨的」。

曾慶歡恰好是集兩點於一身的「村播」代表。透過當地政府牽線搭橋,團隊與新化縣白溪鎮手工腐乳廠建立了長期合作,一年透過直播賣出特制罐裝腐乳30萬斤。

4月23日,新化縣雙井村,「湘妹心寶」曾慶歡的直播基地。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穩定的貨源、齊心協力的團隊,讓「湘妹心寶」不斷積累人氣和口碑,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IP。

2022年,曾慶歡流轉了300多畝土地,建起農村電商直播公益實訓基地,免費教鄉親們如何出鏡當主播。去年,她培訓的學員共賣出近億元農產品。

鄉愁

湘西深山樂隊直播間開唱時,聽眾線上上點歌、評論、送禮物。而在鄉村木屋的火塘邊,也有不少觀眾現場面對面欣賞表演。他們是從吉首市區趕來的遊客,上山只為沈浸式聽一曲原生態苗歌。「我5月份來了4次,就喜歡聽這個味道。」一位大哥說。

【農民的孩子】是每場必唱的金曲,它的創作源於龍先宏一次真實的感受。2022年夏天,長江流域大旱,夯坨村連續數月沒下雨。龍先宏看到村裏的老人從河溝裏取水,一趟一趟地把水送上山,只為救活快要枯死的茶樹。

「傳統農民的生活就是這樣,祖祖輩輩靠天吃飯,養成了一股人定勝天的韌勁兒。」龍先宏覺得,這種精神不管過多久都需要傳承和弘揚,於是他寫下一曲農民的頌歌: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火辣辣的太陽黑黝黝的臉,我們驕傲是農民的孩子,一畝三分地可以幸福一輩子……

龍先宏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當「村播」成為新時代互聯網鄉村畫卷中一道獨特、靚麗的景觀,村民便是這一圖景中當之無愧的主角。

最近,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團支部書記、新青年電商工作室負責人施康應粉絲邀請,走訪十八洞村的「鄰居們」,挑戰「百村找百貨」。

2020年,他返鄉搭建了十八洞村第一個直播間,售賣家鄉的苗繡、辣椒、獼猴桃等特產。這一次,「小施書記」打算收各村山貨,直播賣個好價錢。

收貨路上,施康將自己看到的瞬間用短視訊一一記錄。背著背簍的婆婆、編竹簍的爺爺、抱著盆跑的娃娃、搖著尾巴的大黃狗……在「賽博世界」裏留下鄉村鮮活的銘印。

施康。通訊員 攝

「中國人對於鄉土有著特殊的情感,大家從‘村播’的鏡頭裏緬懷鄉村生活,找回童年的記憶。」湖南師範大學副教授、新聞傳播學碩士生導師陳渺過去幾年一直關註鄉村短視訊的創作,她認為,這類視訊中慢節奏、原生態、鄉土味的風格喚醒了很多人的「鄉愁」,也讓鄉村獲得了更多目光、擁有更多流量。

翻閱「村播」的評論區,總能看到天南海北的網友曬家鄉的風味:蒿草粑和我們浙江平陽縣的清明粿很像、老南瓜藤曬幹可以做雜菜、中秋吃鴨子是我們湖南湘西的習慣……

「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網路平台為村民的情感表達和鄉村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空間,網友和‘村播’共同書寫了新時代的鄉村記憶。」陳渺說。

未來

【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短視訊直播拉動消費效應明顯,七成以上使用者因看短視訊/直播購買商品;近兩年,網路視聽使用者增量主要來自農村,增速遠高於同期城鎮使用者。

隨著數位鄉村建設不斷推進,「村播」的點點螢火正集聚成勢。近年來,農村開始舉辦各類互聯網盛事。

古丈首屆村播大賽現場。通訊員 張棋銘 攝

2023年11月,懷化舉行「鄉村網紅」培育示範活動;2024年4月,湘西古丈迎來首屆村播大賽;5月,湖南鄉村振興消費幫扶行銷大賽開啟……

一個又一個「村播」乘風而起,但熱潮之下,問題逐漸顯現。

農產品毛利不高、季節性強、分布廣而散、標準不統一的短板無法避免;部份農村地區沒有完備的倉儲、物流設施支持,運輸成本過高……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位於益陽市桃江縣桃花江鎮石高橋村的桃花江竹產業直播基地或許能為「村播」提供一個範本。

4月22日,桃江縣桃花江竹產業直播基地,主播在直播售賣竹制涼席。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在桃江,當地人很早就意識到,得天獨厚的竹林自然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從最開始的批發銷售到電子商務,桃江人始終踏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浪潮,敏銳嗅到機遇和方向。返鄉青年丁虎早年在石高橋村創辦了涼席生產公司和竹筍加工公司。當電商邁入直播帶貨新時代,他和團隊又毫不猶豫投身其中。

2023年6月,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丁虎和其他返鄉青年將廢棄的石高橋村小改造成直播基地,將分散的「村播」力量集聚起來,打造電商矩陣,集中銷售竹涼席、竹筍加工食品等特色產品。

石高橋村黨支部書記雷夢佳介紹,基地正在籌建倉儲廠房和物流中心,搭建一個生產、加工、銷售、包裝、運輸一體化的農村電商體系。他相信,依托「南竹之鄉」發展數十年之久的竹產業,結合專業直播團隊的優勢,一定能為石高橋村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助力。

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2024年的直播電商又有新變化——流量大盤趨於穩定,「村播」之間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很難再出現一騎絕塵的頭部主播、帶貨「頂流」,行業正步入後直播電商時代。

盡管現實有諸多困境,「村播」們仍然葆有激情和勇氣,探索更多可能。

處於「村播」創業初期的龔芳芳正透過嘗試帶貨不同品類的農產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細分賽道發力。

施康立下了「軍令狀」,必須保持穩定持續的創作輸出,每天直播不能斷。

施康(右)和小夥伴在工作室中直播炒臘肉。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龍先宏則堅持音樂創作,希望寫出更多反映鄉村和苗區人民生活的優質歌曲,讓更多人透過短視訊裏的歌聲認識家鄉。

曾慶歡提出「一村一品一主播」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培育計劃,每個村集中力量帶貨一類農產品、培育一位主播、打造專業化運作團隊,助推其作為當地特色品牌「C位」出道。

透過新媒介、新業態「爆改」鄉村之後,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正在尋找這片土地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