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等·你的故事」征文欄目|故鄉的冬季(文/鄧西文)

2024-01-12三農

編輯/文娟‖責編/唐明麗‖主編/謝坤

◎鄧西文

從上學到參加工作,離開故鄉已經三十多年了,但是故鄉的冬季依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永遠都不會忘記。

故鄉的冬季是很冷的,也是一年四季中最清閑的季節,除了做一些閑散活兒,如:狩獵(那時,國家還未制定禁止捕獵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放牛,烤土酒,拾柴火,翻地,挖野生藥材……有時也走走親戚、串串門,整個冬天基本上沒有多少活兒,多數閑散農人圍在火爐旁,喝家鄉土酒、諞廣子(聊天)、打牌(八十四紙牌、撲克),打發冬日悠閑的日子。那個年代,我的故鄉是不通公路,也沒有電的。

老家沒有水田,全部都是坡地,一年四季都是廣種薄收,主糧只有包谷、馬鈴薯,還有其他的雜糧,很少有小麥,不缺的蔬菜和糧食還是蘿蔔白菜和馬鈴薯了。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大夫開藥方」,俗話沒有錯說的。可見,冬天多吃蘿蔔對人體是很有益處的。冬日,特別是大雪天氣,家家戶戶都圍在煙霧繚繞的火爐旁,用吊罐燉蘿蔔湯、燉洋芋坨;用土竈(柴火竈)炒蘿蔔片(絲)、洋芋片(絲)、蒸洋芋幹飯(玉米蒸飯)。蘿蔔和馬鈴薯成了故鄉冬季最常用的食物和蔬菜,再炒幾個農家幹菜(農村冬季沒有新鮮菜),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喝幾盅自產土酒,聊聊家常,那簡直是最幸福最有情趣的鄉村生活了!故鄉的冬季,也是故鄉人在一年四季中最享福的日子!

蘿蔔纓子和幹蘿蔔如今很少有人拿它們當回事兒了,尤其是現在的鄉下人。但在過去那個糧食極其短缺,生活異常艱難的年代,這些食物卻成了人們填飽肚子的最好食品。小時候,母親隔三差五的就用這些纓子和蘿蔔乾做全家人都喜歡吃的菜豆渣、酸菜洋芋蘿蔔湯、酸菜胡豆、酸菜攪團。第一頓吃起來,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確實不錯,但第二頓,如不再加工,只是簡簡單單的熱熱吃,那菜豆渣、酸菜洋芋蘿蔔湯、酸菜胡豆原有的味道就大相徑庭了,酸菜攪團更不能放在第二頓吃。如今,在城市一些大酒店裏,菜豆渣、酸菜洋芋蘿蔔湯、酸菜胡豆常常被作為一道特色美食而端上了大眾的餐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我的故鄉位於北部山區,山大人稀,溝壑縱深,一天的光照不足6個小時,早晚溫差較大,每年冬季是很冷的,很多過冬食物必須有合適的儲存方式,特別像馬鈴薯、白蘿蔔、紅蘿蔔這樣有水分的食物,否則被凍壞,所以必須有合理的儲存方法。故鄉的冬季,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附近的空地上挖一個或幾個約八十公分左右深、一米五左右長的坑(地窖),將蘿蔔和馬鈴薯窖在坑中,馬鈴薯和蘿蔔上面蓋約半米左右的玉米稭,然後把地窖覆蓋稍微厚一層的土。如此一來,地窖裏既通氣保溫,又保濕保鮮。儲存的馬鈴薯和蘿蔔可隨吃隨取,就算是留到第二年春天,從地窖裏挖出來的蘿蔔和馬鈴薯照樣很鮮亮,跟剛拔出來的沒什麽差異,新鮮可口。

母親很喜歡養狗和貓,因為在農村狗是看家的,貓是逮老鼠的,它們都有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那個年代,所謂「三只手」(小偷小摸的人)的人還是很多的,家家戶戶都養有狗,甚至有的農戶還養有幾只不同顏色、不同任務的狗(獵狗、看家狗)。這些寵物都很乖巧懂事,很負責任的看好自家家門。自我記事兒起,家裏就一直養著大白狗(取名青山)和黃貓,而且從沒間斷過,青山和黃貓很溫順,很逗人疼愛。但是有不熟悉的人來家中做客或在周邊路過時,青山也很厲害,極力發揮它自己的職責。每每冬日,看家狗和看家貓都依偎大人身邊或火爐旁,暖陽下和大人一起享受冬日特有的溫暖和暖陽,可愛極了!

故鄉的冬季,在暖陽的日子裏,大多數大人都走進大山發展經濟,挖黃姜、天麻、豬苓、柴胡、山苕、山芋等野生藥材和食物,來彌補家中經濟收入的不足,也能吃到野生的食物。在故鄉,這些野生藥材也是每個家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暖陽和大雪的日子裏,也有部份身強力壯的獵人,帶著獵犬,吆喝一幫涉獵團隊進山狩獵。那個年代,狩獵是沒有禁止的,後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狩獵是絕對不允許的。

故鄉的冬季,對男人們來說是聚在一起喝家鄉土酒、諞廣子(聊天)、打老牌、打撲克牌最好的季節了,而對女人們來說,如同平時一樣忙的不亦樂乎!除了平日裏的鍋碗瓢盆,豬雞狗貓,燒火做飯,經管(照顧)孩子,打掃衛生等家務外,還有一大堆的針線活兒,特別是冬臘月,要忙於過年用的新衣服、新鞋子。春夏秋,男爺們兒很少有機會約幾個好友或鄰居湊湊堆喝個小酒樂呵樂呵解解乏。冬季農閑了,這樣的機會家家戶戶都是,哪怕是簡單的飯局,也要來幾杯助興。父親平時好喝口兒,一到清閑時候,就邀伯父和左鄰右舍好酒的客人喝酒。每當父親約幾個好友來家喝酒時,母親總忘不了給好酒客人炒上一桌可口的農家小菜。酒過三巡,喝到了興致盎然時,相互之間就劃拳、猜寶、打杠子來助興酒局。滿屋子酒香菜香與大吆小喝交織,劃拳、猜寶聲此起彼伏,有時還唱幾句山歌、說幾句笑話,這特有的熱鬧勁、特有的交響曲響徹整個寂靜的大山,大山的農家人也不再寂寞了。這熱鬧勁兒,讓局外人都捧腹大笑,笑得直不起腰。

故鄉的冬季,飯桌上菜很簡單,除了白菜蘿蔔洋芋,就是洋芋蘿蔔白菜。洋芋白菜蘿蔔都是大眾菜,其實這些菜在故鄉的冬季是最好的蔬菜,既健康又營養。偶爾,母親也做個手推磨豆腐,煮一塊臘肉,宰只公雞來改善改善全家的夥食。

年前年後是故鄉最熱鬧的時候,進入臘月小年後,大人開始準備過年的生活用品,孩子們便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隨著年的臨近,鞭炮聲也越來越密集起來。每逢過年,村裏一些知名人士,村上領導都會組織玩燈籠 (燒獅子、小場子、彩龍船),玩燈籠是地方戲方言。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天天晚上走家串戶玩燈籠,一是盼個來年風調雨順;二來增添新年新氣象,以此來活躍和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自農村有了電以後,每年過年這些地方文化的事兒也就漸漸遠去了。

故鄉的冬季,留給我的是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那些童年夥伴,那些一起玩耍的瘋孩子,如今都已半百,為了生活都在不同崗位忙碌著,也很少一起相聚了,但銘刻在我心底的卻都是那一個個充滿活力,無憂無慮的少年和一張張堆滿燦爛笑容的稚嫩臉龐。

那些冬季,那些冬夜,那些故鄉寧靜得只能聽見寒風怒號與雞鳴狗吠貓咪鼾聲的冬夜,像幽靈一樣時常回旋在我的夢中,夢醒時刻,久久不能平靜。

故鄉的冬季永遠是我童年成長的樂園,是我一生中值得留戀和回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