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貴州鱘魚產量躍居全國第一

2024-07-23三農

中新網貴州新聞7月22日電(董瑤)近期,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共同編制的【2024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印發。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鱘魚產量149376噸,貴州產量32538噸,正式列入全國第一。

鱘魚是世界上現有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有「水中熊貓」的美稱,肉質細膩且風味鮮美,營養價值高。貴州1999年引進鱘魚養殖,短短25年獲得了產量全國第一的成績,其背後,動力何在?

水質優良 成就「風水寶地」

夏日清晨,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龍宮鎮木廈河冷水養殖基地涼風徐徐,鱘魚在魚池中暢快地遊來遊去,管理人員正在觀察鱘魚的生長情況。基地負責人林厚庭介紹,「木廈河水質好,水流量四季穩定,可以實作全年自流水無動力養殖,持續流動的河水保證了水中的含氧量,為基地節約了大量增氧裝置所需電力,也確保了鱘魚健康生長。」

作為冷水魚,鱘魚對水質要求非常苛刻。貴州是長江和珠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具有水面寬、水質好、水源穩等優勢。全省50平方公裏集水面積以上河流1059條,河流總長3.4萬公裏,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地下水源以水溫低於20度的冷泉為主,為冷水魚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結合優良的水質資源,貴州創新改進養殖模式,采用流水養殖方法養殖鱘魚,每立方水體年產達40公斤,平均每畝可達5萬斤,產量是傳統池塘養殖的20多倍。」貴州省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張顯波說。

智慧賦能 助力「提質增效」

在貴陽市息烽縣西山鎮小堡村生態魚養殖基地,50余口魚池錯落有致排布,鱘魚在水池中暢遊。

貴州水之源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法人黃義忠說,過去,養魚全靠經驗,水體狀態是否健康,肉眼難見分曉,為了降低人工和能源成本,同時提高產量,實作規模化效益,水之源將大數據、智慧終端及無線傳感器、高畫質監控等先進科技與智慧設施裝置相結合,用於漁業生產。

這些智慧裝置如同魚塘的「中樞系統」,數位可控化管理下,可對魚類存活狀況、生長情況和投餵餌料配比進行監控,一旦出現異常,他可以隨時在手機APP上操作裝置,調節相關參數。水體溶解氧、pH值、亞硝酸鹽等指標一目了然,水產養殖更加安全、健康和綠色。

精深加工 實作「跨越山海」

近日,位於黔南州惠水縣的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試驗基地內,養殖人員正在清點即將裝車發貨的鱘魚數量,不久之後,這批鱘魚將搭乘著水產貨運車抵達廣州。

近年來,貴州大力發展鱘魚養殖與加工產業,在售賣鮮魚的基礎上打造了多種鱘魚加工產品,豐富鱘魚產業鏈條。

鱘魚魚子醬、鱘魚肉松、冷鮮鱘魚片、鱘魚辣椒醬、鱘魚油、鱘魚軟骨面條、鱘魚餃子……貴州生態漁業在全產業建設中積極抓好加工流通建設,支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鼓勵企業提高鱘魚等名特優水產品精深加工,擴大加工規模,提高加工品質,在惠水、江口等縣建設一批水產品精深加工基地。

如今,貴州的鱘魚不僅深受粵港澳大灣區、廣西、河南、重慶等客商歡迎,還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