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是這些,讓農民賴以生存的技能,逐步弱化直至喪失

2024-03-23三農

小時候,我很是佩服身邊的大人們,他們不但是莊稼地裏的一個種田種地的好手,家裏農具的制作、物件損壞的修補、建房修路打井,幾乎什麽事情都是手到擒來,樣樣精通,無所不能。

社會上還有一些特殊的群體,他們身懷絕技,如木匠、泥瓦匠、燒碳匠、譙豬匠乃至媒婆、小貨郎等等人群,更是那個時代吃香的喝辣的人,也曾經給鄉村經濟的繁榮發展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後來,看到【地道戰】【地雷戰】【鐵路遊擊隊】等戰爭片,更是把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真的是應了那句話: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中國農民的智慧更是無盡的。

一、現象

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然而,隨著新一代的「新產業工人(農民工)」進入城市謀生,導致農村人口的銳減,以往農村人擁有的技能,絕大部份已經逐漸在農村見所未見,有些人甚至聞所未聞了。

與年輕人談論這些持殊行業和這些「多才多藝」人的時候,他們總認為我們有些誇大其詞,不知道多年以後,這些技能會不會真的全部消失在時光的長河之中。

二、原因

這些技能的消失,有一定的社會原因,也有農村環境因素等原因所決定的。

一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 社會的發展,要求分工越細,相關領域的工作需要對應的人去幹,它們不需要「全能手」,它們只要「熟手」「匹配人才」「幹一行專一行」的人才,只有如此,他們才不會分心,全心地幹好一項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創造出更多的 財富。同時,更容易於在工作方法和精益求精方面有所突破,更有利於發明創造。

二是審美要求越來越高超。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各類消費人群對產品的品質、外觀、造型等方面要求比以往更高了。如果沒有創新的技術和產 品,生產出來的東西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就會導致生產出的產品賣不出去,而讓生產者失業。

三是技能人才越來越流失。 在農村,有一些人員擁有一定的技能特長後,在農村往往發揮不了自己的才能。所以,他們多數外出務工,導致農村擁有一定技術的人才嚴重流失。同時,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有相當大的 一部份農村人員不願意繼承老一輩的手藝、技能,導致這些手藝、技術的遺失或者遺失。

四是農村市場越來越扁平。 目前,廣大的農村基本上都是上了一定歲數的老人和留守兒童,他們對物品的需求比以往更少一些、來得更直接一些,導致部份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品質沒有工業化批次生產的好,而且價錢有相對於工業化生產的產品還要高。因此,傳統的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市場,有一些茍且延喘在市場之上,有一些產品直接消失殆盡。

三、幾點建議

農村是我們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他們傳承著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傳統技能,它們的生死存亡,務必引起高度重視,決不能讓這些傳統技能得以遺失或者中斷。

一是還市場於農。 在一定範圍內,按照市場規律,給農村傳統技能一定的市場份額,能夠讓這些產品在市場經濟機制、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二是還技術於農。 針對當前部份農村傳統技能品質差、做工粗糙等問題,應當投入一定的時間、精力托資金,不斷加大農村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的競爭的水平胡能力。

三是還人才於農。 鼓勵那些有一定技術、有一定發展潛力、有一定頭腦的人留在農村,為農村傳統技能的發展保留技術、人才和骨幹力量,為發展新型的農村傳統技能等奠定紮實的基礎。

四是還優惠於農。 工作實踐中,不同的地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按照以往「非遺」工作的經驗,加大研究還優惠於農相關工作的研究,在農村技術人員的保留、培養、激勵、資金等相關方面予以一定的傾斜,為進一步做好農村技術人員的使用、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不得不承認,許許多多的農村傳統技能正在消失這一事實是真實存在的。社會的發展不斷前進,面對滾滾前進的歷史大潮,我們不進則退,保守則廢。作為代新時代的我們,應該有義務肩負起這些技術的發揚光大的極責任,更加珍惜和保護這些珍貴的傳統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