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生態恢復讓長江岸邊野菜長成片

2024-03-19三農

來源:揚州日報

小野蒜。

野水芹。孟儉 攝

馬蘭頭。

「看到有人挖野菜,我們就想看看長江岸邊濕地、灘塗、坡岸等處野菜有多少。」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三江營濕地保護誌願服務隊負責人宋成剛表示,誌願者們一個多月來利用空閑時間在長江邊開展「普查」,無論野菜的數量還是品種都令誌願者們欣喜。

好奇

長江岸邊到底

有多少種野菜

「我們周末觀豚的時候碰到不少挖野菜的。」宋成剛表示,有誌願者就很好奇,想「普查」一下長江揚州段岸邊到底有多少種野菜,希望透過沿岸野菜的普查,看一看江邊的生態變化。

宋成剛稱,誌願者們沿著江邊調查,只要遇到挖野菜的,就會上前詢問挖的是什麽品種野菜,在長江十年禁漁之前這一片有沒有這種菜。「問到一種記錄一種,也順帶將變化記錄下來。」一個多月下來,他們單單記錄的長江江都段的野菜品種就已經很豐富。

薺菜、野水芹、野芥菜、馬蘭頭、小野蒜、豌豆頭、魚腥草、野蘆蒿、枸杞頭、敏督利、泥胡菜……「揚州常見的野菜,大多能在江畔找到它們的身影。」宋成剛說,誌願者們在「普查」中,也從挖野菜的市民那裏學到和認識了一些野菜,大家都覺得這樣的民間野菜「普查」很有趣。

對照

往年少見的品種

如今已成片

誌願者們透過沿江挖野菜市民的反饋發現,一些多年少見的野菜,如今在部份江岸也開始成片出現,比如野水芹。

「最常見的馬蘭頭,也比往年數量多不少。」宋成剛說,去年春季他和誌願者在三江營濕地一處未發現成片的小野蒜、泥胡菜等野菜,今年他們前往發現,不僅有成片的小野蒜,還有成片的泥胡菜,數量還不少,一些江堤邊往年沒發現枸杞頭,今年也發現了零星的枸杞頭。

事實上,不單單是江都段往年少見的野菜今年在江邊濕地等區域已成片。去年4月,就有不少儀征市民在儀征胥浦河入江口江堤兩側、原儀化碼頭江堤內修復的灘塗濕地發現,往年少見的野水芹,已成片的生長。

探因

生態恢復利好野菜生長

「以前江堤灘塗有船廠、酒店、碼頭、工廠,野菜生長的空間有限。」宋成剛稱,隨著沿江生態保護,野菜生長的空間也大了起來。江灘濕地、江堤等處的野菜種類和數量也開始恢復向好。一些野菜往年少見的今年已成片,在江豚保護誌願者觀鳥成員徐麗看來,一些野菜在江堤灘塗等處恢復,除了沿江生態提升和修復給了它們生長的空間外,也與禁漁等有一定關系,往年因捕魚被侵擾的地方現在少有人打擾,給本地鄉土植物恢復了生長的空間。

「除了生態這些因素,鳥類等動物的貢獻也不能小看,它們可能成為間接播種者。」徐麗說,長江魚蝦等多起來,也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源,修復的生態更為它們提供了棲息場所,一些野菜如枸杞的種子就會被鳥類吃後隨著糞便傳播至江畔,枸杞主要在河堤、荒地等處生長,一般在清明前後是最佳的采摘季。

展望

以後野菜品種可能更多

又是一年一度野菜嘗鮮季,在誌願者徐麗看來,以後長江揚州段濕地、江堤、灘塗等處野菜的品種可能會更多,有些野菜要到初夏才到嘗鮮時節,等到時「普查」還可能會發現數量增多或是新發現的野菜。

隨著沿江生態逐漸好轉,一些以前以為「消失」的植物也可能會冒出。「很多野菜也是生態系中的指示性植物,環境不好時就會‘消失’。」宋成剛表示,他會組織誌願者繼續統計和記錄,希望記錄更多江邊野菜。

「野菜雖鮮也應有度采摘,不能過度。」宋成剛說,在部份江灘,附近居民二三月份采集野蘆蒿時,透過割的方式令蘆蒿可以繼續生長,形成年年長年年收良好的野菜利用迴圈,便於沿江生態系的穩定和持續。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踏青時也喜歡摘些野菜,宋成剛稱,他們近期會整理出一份每一種野菜怎麽采摘才能維持其迴圈生長,在沿江部份江段開展誌願宣傳,呼籲市民有序、有度的采摘野菜,愛護好江邊環境。(記者 孟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