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強信心 拼經濟 挑大梁|朱春華代表:解決田頭「小問題」 滿足種糧人「剛需」

2024-01-24三農

「去年,我們農場運用水稻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等新技術,不僅增產了10%-15%,而且農藥使用量也減少了10%,肥料使用量更減少了10%以上。」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六合區春華家庭農場主朱春華在今年江蘇省兩會期間,分享了自己過去一年收獲的喜悅。

「2023年農場的糧食產量對比前一年增產了15%!」朱春華的農場去年種植水稻1100多畝,運用新的農業技術以後,畝產水稻在1420斤左右,畝產值20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這是套用農業新技術前從來沒有過的。」

近年來,朱春華在自己的農場套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進而向周圍的鄉親們推廣農業新模式,不僅自己嘗到了甜頭,也帶動了周圍農戶增產增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春華農場生產的大米、秈米都透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拿到了綠色食品證書。「2024年,我還要多采用新的農業技術,多做示範多推廣。」朱春華透露,他和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合作持續深入,未來在農業科技領域的新嘗試會越來越多。

今年,朱春華參會帶來的建議是一個在農業生產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把糧食從田間收上來,臨時堆放成了問題。」朱春華說,每到糧食收獲的時候,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因沒有臨時堆放場地,在烘幹糧食之前,便將糧食隨意堆放在路邊,影響交通也存在安全隱患。因此他建議,在鄉村開發中,是否可以提前規劃,在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地時,預留10畝左右的糧食臨時堆放場,並由村集體統一規劃建設,在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升值的同時,也從根本上解決種糧人有序堆放糧食的「剛需」。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胡安靜 周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