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黨山村:三次契機 古村換新貌

2024-01-02三農

「歸來廬井有桑梓,古有集鎮黨山村」。

地處瓜瀝鎮東片集鎮的黨山村,自古與潮拼搏、問海要地,是黨山片區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村落。黨山村古韻悠悠,記憶體千年古塘遺跡。一條裏湖河,兩岸散落古街、古橋、古宅、古跡,是一個典型的歷史文化古村。

因地處蕭紹交界,黨山村物流互通自古頻繁。又因原靠近錢塘水道自古與潮搶糧、問沙索食,不僅造就了黨山村民踏實苦幹、樸實友善的民風民俗,同時也吸收蕭紹兩地的優秀文化習俗,形成了具有黨山特色的地域文化。

歷史悠久、依水而居,千年古塘橫貫村莊。如今,走進黨山古村,風格迥異的盆景、果實累累的庭院、古香古色的老宅比比皆是,傾力打造「千萬工程」的黨山村呈現出一道道迷人的詩情畫意圖景。

倪建峰:

一次「曝光」 古村落舊貌換新顏

與大氣精致、豪華氣派的一座座村民別墅相比,上個世紀90年代造的村辦公樓略顯「寒酸」。在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倪建峰簡陋的辦公室裏,記者剛說完采訪意圖,善談的他便開啟了話匣子。

「說來有點難為情,8年前的一次媒體曝光讓我們‘顏面掃地’,這也倒逼我們下定決心要使村莊面貌徹底發生改變。」倪建峰的這段話,著實讓記者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見記者發楞,倪建峰趕緊解釋:那是2015年的5月20日,浙江衛視曝光了我們臟亂差的村容村貌,並作為「反面典型」,毫不客氣地進行了批評。

「那時我們村的母親河裏湖河,有整整50年沒有疏浚清理。河裏堆滿生產生活垃圾,汙水橫流,蚊蠅遍地,整年臭氣熏天。村裏衛生也差,村容村貌簡直‘慘不忍睹’,的確是個臟亂差的村莊,村民們‘怨氣’也很大。」他繼續「自黑」著。

就是這次「曝光」後,黨山村拉開了整治村容村貌的序幕,決定以「民生為本」,徹底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黨山村把握「破與立」的辯證關系,整治中先做減法,後做加法。整治工作以塘為線、以戶為點,點線結合有序推進。

村裏先後清理輔房近300個,清理殘墻斷壁堆積物756個點,拆除亂搭亂建325處,讓原先的「雜亂」變得「有序」。這次徹底的「手術」,為黨山村打造美麗鄉村積蓄了空間和底氣。

同時,村裏力圖讓自然與現代交相呼應。他們抓好文體中心整體提升改造,主體建築立面提升,設定了兒童樂園、籃球場等文體設施和公共休閑娛樂空間。新建了村莊夜市,平添了煙火氣。

村裏還新建了總長上千米的健身遊步道,宛如纏繞在田園的彩帶,讓村民在散步健體的同時,還能欣賞到帶著泥土芬芳的田園風光。裏湖河徹底清淤後,河道兩邊全面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2500公尺的燈帶如同兩條彩龍在夜色迷離中飛舞。

黨山村先後投入了近2000萬元進行村莊徹底整治。如今,漫步在村道,整齊的農居與綠色田園相得益彰,精致的景觀小品錯落有致,傳統與現代串聯在一起,催生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別有一番景致在村間。

省衛生村、省善治村、市級衛生村、區級文明村、區文化村……一個個接踵而來的榮譽,正是對過去8年來,黨山村破釜沈舟式治理的「褒獎」。

「黨山村要把建設‘杭州市特色村’作為進一步提升‘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總抓手,在2022年成功建立區第四批美麗鄉村提升村的基礎上,依托特色打造,完善配套設施,努力構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倪建峰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金福土:

一次「轉型」 美麗鄉村建設熱情滿滿

黨山村的美麗蝶變,離不開當地鄉賢出資出力,出謀劃策。70歲的企業家金福土就是其一。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頭腦活絡的金福土就辦起了企業,加入到了傳統產業大軍行列。1990年,他東拼西湊1萬元,買了4台機器,開始了創業。

此後,企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大方」的金福土也毫不吝嗇,只要村裏有需要,他都會出資出力,為村經濟發展做貢獻。

前幾年,基於各種因素,衛浴、紡織等產業迎來升級調整。金福土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徹底轉型,向傳統產業告別,進軍新領域。他先後成立了新材料等高科技公司,並打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特種汽車產業園等,企業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

這次轉型讓金福土也陷入了深思:個人要轉型、企業要轉型、村莊同樣要轉型,但從何處下手能助一臂之力呢?

恰逢2020年1月村裏要成立鄉賢會,以此平台作為對外治理的媒介,透過鄉賢優秀的綜合素質和多維度的資訊,來推動鄉村振興。金福土聽聞後馬上報名參加,並出資8萬元「助力」,村裏還「任命」他為鄉賢會會長。

在金福土等的帶動下,如今黨山村鄉賢會已經有會員70多人,成為了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為了增加村集體收入,鄉賢們利用村鄉賢聯合會捐款基金,投入60萬元修繕了廢棄的村機埠,並建設了鄉賢樓和農具體驗館,在裏湖河畔打造了一處美麗鄉村的網紅打卡點。

目前,鄉賢樓透過市場化方式,已出租給咖啡和餐飲店,每年可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10多萬元。鄉賢們還對原敬老院改建計畫進行第三方營運開發,每年村級經濟還能增收30萬元。

鄉賢們還全方位參與村莊各種建設,在村裏去年發放的各種近500萬元的「福利」中,就有金福土等鄉賢們的鼎力相助。

其中,獎勵優秀學子這項「福利」已經連續開展了4年。去年,全村第一個考入清華大學的優秀學子林曉宇,就得到了約4萬元的「嘉獎」。

黨山村70歲以上老人有300多人。為了照顧好他們,鄉賢袁立忠主動「承包」了他們的生活物資,每年都將米、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家中。

用金福土的話說,鄉賢們的這些行為,不僅激發了全村人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也給「後生們」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在這種「善舉」下,黨山村不僅越來越富裕強大,也越來越和諧美麗。

倪德雲:

一次「意外」 千年古韻人文美景躍遷

五龍江,是57歲的村民倪德雲的微信昵稱。五龍江,也是河道密布的黨山村的另一條「母親河」。

這位有著5年軍教生涯,說話鏗鏘有力,走路健步如飛的漢子,對「家鄉文化」情有獨鐘。他親力親為投入文化保護工作,言語之間,他對家鄉山水那份癡迷和對文化歷史探究的執著,讓記者肅然起敬。

細品起來,或許就是五龍江水源遠長流、經久不息帶給他和村裏人的悟性和靈性吧。

倪德雲性格耿直,他的一段「開門見山」的「告白」,讓記者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劇情」。

「是一場大火,讓我們認識到了村裏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多麽珍貴,一定要搶救式加以保護、開發和利用。」倪德雲說道。

原來,多年前,一場意外的大火將數千平方米範圍內的黨山古宅、古墻、古石等點燃,造成的損壞頗為嚴重。古海塘畔上千年的石板,都被燒得塗了一層「黑釉」。

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黨山村現存古建築272間。最知名的就是歷經明、清、民國三個時代的民居建築、具有400多年歷史的許氏南大房,是省內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民居建築。厚重的歷史底蘊、旖旎的水鄉風情,讓黨山村成為鑲嵌在蕭山古海塘上的一顆明珠。

說起村裏的「寶貝」,倪德雲如數家珍:黨山村從春秋戰國時代就是海港商貿重地,現存省級文保蕭紹古海塘、南大房2處;市級文保明清古橋迎福橋、永福橋、延壽橋、永祿橋共計4座 ;區級文保許家宗祠、王三房古建築群落2處。

為了保護古村這些「遺存」,黨山村開啟了文化建設興村的新篇章。倪德雲介紹,黨山村的做法是,做好「水」的文章。村裏在修復省文保單位南大房和數百個古民宅後,全力打造了5000平方米的古塘遺址銘牌等非遺群落,建起了古塘遺址公園,向人們述說漢唐以來祖先與「水」抗爭的智慧。

村裏還修復延壽井、提升抗戰紀念炮台、設定了河道景觀碼頭,新建小湖河廊橋、對裏湖河兩岸周邊環境進行再提升,以此讓黨山歷史文化進行延續和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裏湖一號遊船下水試航成功,為村民和遊客的「夜生活」又添新花樣,這也大大帶動了黨山村文化旅遊氛圍。

根據村莊自然流線和人文特點,村裏聘請專業設計團隊進行設計,涵蓋了古跡修復提升、景觀節點再造、特色公園新建等 12項美麗工程,讓古村的厚重有章,美麗可見。

「文化是村莊的根,也是最大的無形資產。我們村會充分利用好‘傍山、見水、有田、宜人’的自然稟賦和積澱的歷史文化資源,不但註重形的變化,而且更重視魂的提升,從而講好黨山故事。」倪德雲堅定地說道。

記者手記

推進「千萬工程」建設,要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最急迫、最現實的人居環境等「民生工程」改善入手。無疑,黨山村做到了。

「千萬工程」推進中,民生小事也是「國之大者」。「千萬工程」實施,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圍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臟亂差等各類民生問題,從村莊清潔行動做起,把群眾身邊的事當成天大的事。

一條「母親河」,經過治理讓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改善了,村民們拍手稱贊。反過來,環境也改變了人,激發了包括鄉賢在內的全體村民鄉村振興的新一輪熱情。

「千萬工程」建設中 ,要把對準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從建立示範村、建設整治村,以點串線,連線成片,再以星火燎原之勢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文化提升建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帶動美麗鄉村升級版的躍遷,不斷實作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其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不折射出了真摯的為民情懷。

從黨山村「千萬工程」的實踐,不難發現:只有贏得了廣大農民發自肺腑的認同,才能激發大家建設美好家園的主人翁意識,也才能凝聚起「千萬工程」不斷自我叠代、自我升級的動力源泉,推動村莊實作村容村貌的美麗蝶變。(劉殿君 朱紅鋒 邵福勤)

(來源:杭州市蕭山區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信件 資訊新報 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