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福建註入新質生產力:鍋圈助力冰鮮雷竹筍走進千家萬戶

2024-03-15三農

中新經緯3月14日電 (陳俊明)從福州乘高鐵往西北方向行進約1小時,在一片高低起伏的綠色氤氳中穿過重重隧道,便來到了閩北建甌市。高鐵尚未靠站,顯眼的紅字招牌「中國筍竹之都」已映入眼簾。

從福州至建甌,一路都是綠色的丘陵 中新經緯陳俊明攝

建甌盛產雷竹筍,該筍種個體粗大、殼薄肉肥且富含蛋白質,宜生長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丘陵緩坡。當地筍農當天采摘後裝箱發往江浙滬各大高檔酒樓,是制作腌篤鮮、臘味筍燜飯的優質食材。

近年來,建甌雷竹筍的食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主營火鍋食材、燒烤等食品的鍋圈尋覓至此地,欲將雷竹筍送入千家萬戶。雙槍科技主營竹木加工,近期盯上雷竹筍,「跨界」入局食品行業。

建甌雷竹筍在當地筍農、收購商、企業、政府等多方交織產生的微妙化學反應下,在新思想、新技術、新渠道等的碰撞下,將以一種新質生產力的方式全新亮相。

自然鮮物

建甌市位於福建北部,閩江上遊,武夷山脈東南側,該地竹資源豐富,毛竹立竹數有2.4億株,竹林面積、竹材產量、筍產量居全國縣(市)之首。圍繞「一根竹」,木地板龍頭聖象集團、竹材加工裝置制造商上睿機械、筍食品加工企業明良集團以及居佳家居、大莊竹業、丸美竹木、芝星炭業等竹企業在當地密集駐紮。

筍農在處理雷竹筍 中新經緯陳俊明攝

竹筍作為竹子的嫩芽,隨竹林分布。3月8日上午,中新經緯來到建甌市東峰鎮井岐村走訪雷竹生產基地,筍農們正處理新鮮挖來的雷竹筍。只見筍農一手握筍,一手持刀,將筍根部粗纖維段切除,修整妥善後打包裝箱。

雷竹筍大中小分類 中新經緯陳俊明攝

雷竹筍一般按照大中小分級,大筍在3兩以上,價格較高,中筍在2兩至3兩之間,價格居中,小筍則在2兩以下,價格實惠。「筍農每天削筍,基本一上手就知道筍有多重。」建甌市工信商務局副局長陳秀斌在現場介紹稱,選筍要選「矮胖型」的,短而粗壯,肉質肥厚。

雷竹筍味雖美,卻不易養。

「雷竹筍喜歡濕潤的土壤,但又怕積水,因此水至關重要。」東峰鎮政府農技站站長侯立和表示,該基地開展引水灌溉,建立蓄水池,配備變壓器和電路線等灌溉設施,在夏秋幹旱時節對雷竹林進行噴灌。

資料顯示,建甌市東峰鎮水資源頗為豐富,年平均降雨量在1800公釐以上,松溪穿流而過,在建甌市郊入建溪,最後匯入八閩大地的母親河閩江。

當地種植雷竹筍另一特點為「蓋被子」「掀被子」。一般情況下,雷竹在3月初至4月底出春筍,10月至12月出秋筍。筍農在當地政府及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采用早出技術,春節前就有雷竹筍破土而出。

陳秀斌介紹稱,「蓋被子」「掀被子」技術就是在天冷時約12月中旬為竹林鋪上一層由竹葉、稻草、谷殼、麥殼等制成的松軟厚被,使林地保溫、增溫。覆蓋後一個月采收雷竹筍。3月天氣轉暖,則要及時「掀被子」,去除覆蓋物。

「春節前後出產的雷竹筍售價非常可觀,甚至能賣到數十元一斤。」陳秀斌表示,提早出產的雷竹筍能夠搶先上市,占領市場先機,同時「蓋被子」「掀被子」用的是天然的植被,該技術僅改變其溫度、濕度,是順應自然規律的種植方法。

銷售渠道方面,雷竹筍作為時令鮮物,難以長期儲存。陳秀斌稱,雷竹筍一般挖出後當天打包銷往江浙滬的大酒樓,價格並不十分穩定。

據介紹,井岐村雷竹生產基地占地面積435畝,基地畝產值可達3萬多元,集約經營的雷竹筍用林,畝產值也可達2萬元以上。目前東峰鎮雷竹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長點。

走向全國

建甌雷竹筍要從丘陵山地走進全國百姓餐桌的第一步是收集。在天然雷竹筍首輪流通環節,需要有貼近筍農的人,將一斤斤零散的雷竹筍收集起來。

葉姐是建甌本地人,短發圓臉,熱情開朗,常掛在嘴邊的是家中有30畝地和兩個兒子的各種故事。她從事電商行業近十年,期間積累了大量人脈,其中包括當地竹筍加工企業等,數年前嘗試用電商思維經營當地農產品,才發現其中大有不同。

「一般人去收雷竹筍,筍農可能不會賣給你,或者高價賣給你,但我們本地做這行的,就能按市場價收到筍。」葉姐表示,她在建甌當地有十多個雷竹筍收購站,收購後再進行統一的大批次銷售。

作為筍農連線市場的重要渠道,葉姐還需要將市場新動向傳遞給筍農,例如改用有機肥、積極參與農產品宣傳等。葉姐稱,筍農有自己的固執,需要重復傳授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種植理念。

在筍農和葉姐的共同努力下,井岐村雷竹生產基地的「膳樂」牌雷竹筍獲A級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

在上遊形成穩定的大批次雷竹筍供應鏈後,如何在生產中最大程度保留雷竹筍鮮美的味道,並實作其營養價值成為破題關鍵。

據介紹,為了長期保存生鮮筍,企業一般將其做成筍幹或者水煮罐頭,也有透過鹽漬、硫磺熏等方式加工。但近年來,冰鮮筍逐漸成為新的解題方式。

據介紹,雙槍科技(001211.SZ)聯合筍業龍頭驚石農業成立極野鮮筍,該公司收購當季鮮筍,整形加工後采用-42°C速凍鎖鮮技術,在數小時內生凍冰鮮筍,再放入-18°C冷庫儲存。全過程從采摘到加工僅需6小時,保證筍的新鮮。

左側為筍罐頭,右側為冰鮮筍 中新經緯陳俊明攝

「這種冰鮮筍可以當‘刺身筍’吃。」驚石農業董事長、中國竹筍會會長趙逸平告訴中新經緯,只要把冰鮮筍切開,蒸30分鐘後切片,蘸調味料吃,味道與鮮筍無異。

極野鮮筍出口日本的筍罐頭 中新經緯陳俊明攝

此前,極野鮮筍(前身)生產大量水煮鮮筍罐頭出口至日本,但在冰鮮筍出現後,公司產品格局或將生變。

極野鮮筍生產冰鮮筍的機器 中新經緯陳俊明攝

浙江極野總經理張美雲介紹稱,極野鮮筍目前正在建設兩條冰鮮筍的生產加工線以及5300平米的冰鮮筍行業第一大冷庫。品質方面,該公司有機筍采集基地及加工廠均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符合有機產品生產、加工等要求。

值得註意的是,冰鮮筍即使生產出來,要走向全國,必須要有適配的運輸環境和銷售渠道。

然而這正是鍋圈擅長的領域。

鍋圈(02517.HK)主營在家火鍋和燒烤產品。供應鏈方面,該公司在全國有14大倉儲中心,運輸車超14000輛。該公司下遊銷售渠道有過萬家門店,覆蓋31個省級行政區,公司向加盟商銷售的大部份產品為需要儲存的冷凍食品。

雙槍科技銷售總監汪鶴麟(餐飲大客戶板塊)告訴中新經緯,雙槍科技一直為鍋圈提供燒烤簽等竹制產品,雙方一來二去下,也為冰鮮筍的銷售渠道找到出路。

趙逸平也表示,目前鍋圈是極野鮮筍推出冰鮮筍的最佳拍檔,因為只有鍋圈能提供全程冷鏈運輸,在終端門店也能存放在冰櫃中銷售。「我們也希望極野的冰鮮筍能成為鍋圈的招牌產品,消費者想吃冰鮮筍就去鍋圈,雙方互利共贏。」

回顧此次走訪,筍農、葉姐、雙槍科技(極野鮮筍母公司)、鍋圈圍繞建甌雷竹筍一起發生碰撞,交融,重新組合,多方在此過程中融入資本、有機概念、速凍技術、冷鏈運輸,以及萬店銷售渠道等,逐個擊破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難點,讓罐頭筍得以新升級為冰鮮筍,以更鮮、更美的姿態登上全國老百姓的餐桌。

鍋圈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該公司在上遊聯合266家食材供應商,提供超700種商品,將來會把更多類似建甌雷竹筍的優質食材提供給消費者。(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